關於人為什麼要運動,相信大家聽過讀過的文字大概都超過一百萬字了吧(聽到耳朵都長繭了)。聽再久也不會真的站起來移動屁股,這個我是老手了。
老手歸老手,有夢最美,我還是訂閱過各式各樣的運動app,而且從肌力、瑜伽到舞蹈我都買過,一心想說「只要有這個我就會每天照做」。實際上⋯⋯當然沒有。列舉幾個如下。
其實以上一定有人都覺得很好用,所謂的無聊、有趣等,都是我主觀感受而已,很可能還是我本來有過度無謂的期待,很片面也充滿偏見。請大家一定不要誤會他們的功能或是設計。
我只是要說,到頭來,我最會用、最常用的,還是停留在電視打開就可以播放的YouTube,只差要看誰的頻道。
瑜伽我會看凱蒂,但是凱蒂也好常做些高難度動作,所以我比較常看國外的瑜伽老師。
甚至有一位瑜伽老師我跟著她做了好幾年,她年紀越大也越胖了⋯⋯但並沒有因此就做不到什麼體式,真是讓人好安慰(誒?)。
總之數年下來,我知道我的柔軟度其實還是有在遞減,但是真正嚴重需要關注的,其實還是肌力沒有訓練,快要徹底銷毀。
有一次我在街邊借了一輛Ubike,氣喘吁吁地,發現我竟然連Ubike都快騎不動!
你覺得這樣有嚇壞我嗎?並沒有!上述運動app就有那個時期購買的啊!我還是沒有真正的實踐、履行運動的「職責」。
真的是職責,運動真的好累、好煩啊!
所以知識這種東西呢,就是知道根本沒有用,唯有實踐才有用處。
我不得不說我真的願意動起來,是因為我又被一些各種不同的運動app投廣,外加上好多年長的親友開始有各種身體的毛病。
很多毛病一聽就知道,其實是肌力不夠的問題。只要願意鍛鍊,一定會改善。與其改善別人的,先改善自己的好嗎?
這次我決心我要學乖!如果我真的要再買什麼app或是去外面上課,包含worldgym什麼的(嗚嗚我也買過⋯⋯最後也是白花錢),那我先做到一件事情再買。
就是我先每天固定做一點,不用多,15分鐘也行,20更好,30極限。
從此以後我只要頭痛就站起來運動,找bigsis的影片!這支影片就是我的起點。
少跳躍、不怕在家裡為樓下製造噪音、快速爆汗明顯可見!
沒想到從此以後我就固定開始跟韓國姊姊運動。
頻道裡面這幾年的影片,我經常換來換去做,不知道為何,越不熟悉的越容易爆汗!
如果是做過的,就追求可以跟上速度、把動作做標準。
這樣的運動也沒有真的做到每天都進行,但是一星期至少進行各三、四次,搭配一點Ubike的騎行(之前在某篇文章有說到呂秋遠的啟示)。時間大概一個多月,也不久。
運動這麼頻繁,我也該瘦了吧?其實真心一公斤都沒瘦還倒胖!科學都是真的!
想要減重,靠運動是緣木求魚,還是得要飲食控制。偏偏我現在還沒有做到這件事情。
不過我也不想這麼逼,現在有運動習慣已經很棒。
我發現我能背著背包走上好幾個小時了,以前這樣做我會整個脾氣升上來!因為太重,好累!現在不會了!
更驚喜的是,星期天我竟然能從景美騎車到內科,單趟29公里。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小意思,但是之前我是連Ubike都騎不動捏!這對我說是個小小的里程碑!
話說,騎車最棒的就是,可以沿路吃東西!(大誤)
到了這個階段,好像我買不買運動app也沒有太大差異?
(不過如果有時間,應該去找史考特(推薦可參考頻道:一分鐘健身教室)評估一下訓練方式是否正確、合宜。)
總之,在家做的運動,真的是沒有場地問題、沒有費用、不需要穿漂亮的運動衣(睡衣上或是脫光也行啊),再說這些訓練真的相對也比較安全一點。
這些運動至少讓人可以:
(自己寫了都覺得笑出來)
我的目標沒有想要變成別人,也沒有想要回春,就是希望可以把自己鍛練起來,至少不要讓自己的身體都變成自己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