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30多歲的男士,平時很喜歡打籃球,但是因為肥胖的關係,運動後容易膝蓋痛。」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東龍醫師表示,「另外,因為健檢發現有重度脂肪肝且肝指數異常,因此患者希望可以減重。」
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減重手術「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吳東龍醫師說,因為是使用胃鏡進行,患者恢復迅速,隔天便能出院恢復原本的生活與工作。回診追蹤時,患者說自己的食量只剩原來的三分之一,也很配合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吳東龍醫師說,經過一年後,患者的體重減少達20%,而且已經沒有脂肪肝,肝指數也恢復正常,讓患者非常開心!
依照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臺灣成年人的過重及肥胖率已經上升到50%,相當於每兩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位。依據WHO的統計,臺灣肥胖機率已經是東亞第一高,甚至是日本的十倍之多。
肥胖帶來的問題相當多,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風、關節炎等,還可能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性功能障礙,甚至罹患乳癌、胃癌、大腸癌、攝護腺癌等癌症的風險都會增加。吳東龍醫師說,但是因為肥胖問題不會立刻造成病患的不適,所以患者容易忽視這個問題,直到相關併發症陸續出現,才會認真思考如何減重。
吳東龍醫師強調,「無論是從預防醫療或是急性治療的角度,積極減重都可以獲得明顯的醫療與經濟效益,有機會替未來節省大量的醫療費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之體位定義,18 歲以上成人BMI達24 kg/m2以上屬於「過重」,BMI達27 kg/m2以上屬於「輕度肥胖」,BMI達30 kg/m2以上屬於「中度肥胖」,BMI達35 kg/m2以上屬於「重度肥胖」。
根據健保的規定,如果BMI達37.5kg/m2以上,或BMI達32.5 kg/m2以上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例如高血壓、睡眠呼吸中止症、第二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大於7.5%)等,都是建議考慮接受減重手術的族群。吳東龍醫師說,不過隨著「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的發展,幫助提升安全性、減少併發症,所以2024年歐美的治療指引,已經把胃鏡袖狀縫合縮胃術的門檻降低到 BMI大於30 kg/m2,或BMI大於27 kg/m2且合併肥胖相關併發症的病患。
許多希望積極減重的病患常會試圖靠自己的意志力,藉由運動減重,可是大多以失敗收場。吳東龍醫師說,至於純粹靠飲食控制來減重的病患,一年最多只能減掉約5%體重,對於已經合併肥胖併發症的患者而言,顯然不足。這時候以減重手術積極介入治療應該會比較恰當。
傳統的減重手術大多是採外科手術,可能是切掉部分器官或者是改變營養吸收的路徑。吳東龍醫師說,外科手術的確可以達到大幅度減重的效果,但是可能伴隨一些併發症,例如沾黏、慢性貧血、骨質疏鬆、胃食道逆流、膽汁逆流、傾倒症候群、長期營養不良、吻合處潰瘍、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導致神經病變等。
通盤考量,選擇合適的減重治療
造成患者肥胖的原因其實都會因人而異,所以要仔細評估,並規劃個人化的減重治療。吳東龍醫師說,採用運動及飲食控制減重,大概可減5%體重;採用藥物治療,大概可減10%體重;採用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大概可減15%到20%體重;採用胃繞道手術,大概可減30%至35%體重。
除了考慮預期減重效果外,患者也會關心安全性、併發症、恢復期等。吳東龍醫師說,無痕胃拉提(Endoscopic sleeve gastroplasty,ESG)是以胃鏡為基礎,再加上新式縫合技術在胃的內部進行微創縫合手術,就像縫束口袋般,穿針、引線、拉緊,能讓胃的容量大幅縮小。
因為使用胃鏡進行,自然沒有體表傷口的問題,也沒有破壞或切除任何器官,所以術後恢復迅速,較不用擔心傷口癒合、出血的問題。吳東龍醫師說,通常患者可以在術後隔天出院,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接受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後,通常在隔天便可開始進食,建議先採流質飲食,然後漸進到軟質飲食,後續再恢復正常飲食。吳東龍醫師說,研究顯示,術後搭配藥物使用,有機會達到與外科手術相當的減重效果。
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縫合術, ESG)的發展讓患者有機會達到積極減重的效果,且有較高的安全性及較少的副作用。吳東龍醫師提醒,不過患者還是要配合調整生活、飲食習慣,才能降低復胖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