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30歲,我仍在療傷的路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出生和成長的初始家庭。

家庭的不和睦讓我早早知道不快樂的原生家庭會帶給孩子很多很多影響,但從沒想過時至30,這樣的影響仍深深存在。

不愛回家,但說不上是仇恨或憤怒,或許以前有這些極端的負面情緒,甚至會和別人分享小時候的種種家庭不愉快,藉此來獲得他人關注、同情,在剛認識的新朋友面前刷存在感。但在經歷過社會種種洗禮,才知道這是給了敵人打擊你的武器,所以越來越會隱藏這些事,內心的小惡魔卻會在夜深人靜出現。

嫉妒那些充滿愛的人,他們美好、幸福、快樂;他們對他人有著很多的愛;他們對生活從容不迫;他們有犯錯的勇氣;他們有回家的底氣... ...即使討厭這樣的人卻也深深被吸引著,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美好的存在,但身後的無依無靠卻又瞬間讓我回到原型,不斷在羨慕、嫉妒、模仿、放棄中循環往復,始終看不清該成為怎樣的自己。

自私、自卑、內耗、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有著諸多的負面情緒及感受,不斷重新定義自己,想在這樣的枷鎖中找到自我,很難。真的。
無數翻來覆去的日夜,從上大學開始一直到出社會後幾年的時間裡不斷用酒精、放縱麻痺自己,似是要補償小時候被強迫9點上床睡覺的報復,那樣在夜晚找尋快樂的心理,把身體健康置之腦後,黑眼圈加深、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憤恨等逐漸浮現,一直到了25歲,仍一事無成才驚覺不該再這樣下去,但身體已大不如前,甚至報復性消費欠下的債務也緊緊跟隨,直至今日,仍在補償。

斷斷續續的在彌補,中間也走了很多錯路,生活歸於平淡,但心中對於家庭仍無法釋懷,今年春節前,偶然看到一句話:沒有避風港的人,是不期待回家的。是啊!不期不待,沒有傷害。所以選擇把自己埋進工作裡,也不願踏上歸途。
曾經也嘗試溝通想化解過往種種,但他們哪是你能說得動的?三言兩語,就能把一場平靜開啟的對話搞得煙硝四起,別妄想離家十年他們能有所改變,最大的變化就是不能拿起棍子追著你,所以逃避成了我唯一可以做的讓步。

還不知未來還要怎麼努力才能釋懷或者是面對,但內心深處仍舊是渴望那樣的溫暖。

avatar-img
3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else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討論了在飲料業工作的一名員工所面臨的種種不公與挑戰,包括公司高期待、低福利、無法提升的升遷制度,以及對員工的責任不公,藉此表達對於職場環境的不滿。文章亦提及員工要求改善的訴求與公司的漠視。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也對公司的整體運作造成負面影響。
這篇文章探討了友情的真諦,反思了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朋友的不同看法和感受。從對友情的渴望到逐漸理解友情的價值,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傳達了真正的友情並不是數量的堆疊,而是質量的沉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明白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吸引到真正的朋友。這是一篇關於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領悟的深刻反思。
我討厭你,討厭你影響我的思緒、心情,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想證明我過得比你好,以為這樣,你會回頭。明明不再在乎,卻充斥在每個生活的瞬間,沒有了十年前心痛的細節,但依然念念不忘你的一切。我們就這樣了,是嗎? 我想你,真的好想好想,想到連夢裡出現你的時候,即使是分離的苦痛,眼淚濕了一片,還是不想醒來,至少你觸
本文討論了在飲料業工作的一名員工所面臨的種種不公與挑戰,包括公司高期待、低福利、無法提升的升遷制度,以及對員工的責任不公,藉此表達對於職場環境的不滿。文章亦提及員工要求改善的訴求與公司的漠視。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也對公司的整體運作造成負面影響。
這篇文章探討了友情的真諦,反思了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朋友的不同看法和感受。從對友情的渴望到逐漸理解友情的價值,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傳達了真正的友情並不是數量的堆疊,而是質量的沉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明白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吸引到真正的朋友。這是一篇關於自我成長與人際關係領悟的深刻反思。
我討厭你,討厭你影響我的思緒、心情,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想證明我過得比你好,以為這樣,你會回頭。明明不再在乎,卻充斥在每個生活的瞬間,沒有了十年前心痛的細節,但依然念念不忘你的一切。我們就這樣了,是嗎? 我想你,真的好想好想,想到連夢裡出現你的時候,即使是分離的苦痛,眼淚濕了一片,還是不想醒來,至少你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相信許多人對原生家庭的詞並不陌生,但原生家庭會影響的層面可能就不是這麼多人熟悉的...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我自己是受原生家庭影響很大的人,如果沒探究根源無法改變我的心理情況。 「沒有過去的你,就沒有現在的你」這是我的想法,詳情可回顧前面「回憶的意義」一文。而原生家庭也是過去的一部分,也是根源之一,沒有他們就沒有你。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Thumbnail
我的原生家庭是屬於能量比較沉重的那一種,我感覺此生應該有一部份的任務是要療癒家族所攜帶的沉重能量,我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主要業力關係感覺已經差不多了結了,目前的階段需要我協助的主要是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次的春節假期引爆了一個存在很久一直被刻意忽視的課題......
相信許多人對原生家庭的詞並不陌生,但原生家庭會影響的層面可能就不是這麼多人熟悉的...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我自己是受原生家庭影響很大的人,如果沒探究根源無法改變我的心理情況。 「沒有過去的你,就沒有現在的你」這是我的想法,詳情可回顧前面「回憶的意義」一文。而原生家庭也是過去的一部分,也是根源之一,沒有他們就沒有你。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約莫十年前開始,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年華老去,或許這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經歷,相信每個人的經歷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在自己成家之後斷了音訊,正確來說,我的工作、家務及育兒的時間幾乎是我的全部,現在回想那時候投入在自己的生活,已經有些超過負荷,因而忽略了與原生家庭親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Thumbnail
我的原生家庭是屬於能量比較沉重的那一種,我感覺此生應該有一部份的任務是要療癒家族所攜帶的沉重能量,我與家庭成員之間的主要業力關係感覺已經差不多了結了,目前的階段需要我協助的主要是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次的春節假期引爆了一個存在很久一直被刻意忽視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