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的一封信--傾聽者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多數人都會有一個想不通的問題--明明自己沒有做甚麼傷害別人的事,卻總是被他人傷害?其實,如果我們反觀自己,眼睛向內看而不是向外看,你會發現,有時候是我們無意中去傷到了別人而不自知,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性的只看他人的缺點,忽略了他人的優點;有時候則是我們說話的口氣讓人覺得不舒服,也許當下的你是有理的,但是說出來的語氣讓人感到很不愉快;有時候則是因為我們的情緒容易受到波動,或是過分在意他人的言語,忘記了我們管不住他人的嘴,於是就被人傷害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經過一段磨合期,每個人都慣性的為了保護自己,於是無形中的刺便刺向了對方而不自知,因此忽略了自己或許正在傷害他人。看到一段話:「多數人認為是他人傷害了自己,實際上不是他人傷害自己,而是自己很容易受到影響。」短短的幾句話道出了究竟,只因我們從不願去檢視事情的根本,只會一昧的讓自己陷入「被害人」的角色,不能自己。如果我們內心夠強大,如果我們了解真正的自己,你會發現,原來我們會選擇催眠自己是堅強的,不願意承認我們脆弱的一面,所以無法意識到自己總是被任何人、事、物影響著。佛教說:「這個世界是眾緣和合而生,必定是變化無常、多元繽紛的,並非以『己』為中心轉。」然而,大多數人皆是以『己』為中心,才會衍生出人與人之間的碰撞,進而有了自己是「可憐人」的角色,只因我們把自己看的太重了,因此容易受傷。如果我們願意反觀自省,改變自己的慣性思維,或許我們就不會偏執在一個點上。每件事情都有很多的面向,我們往往習慣性的用自己的角度與思維來看待一件事情,卻忽略了這件事情的本質與根源,是何原因促成了這件事情的發生,因此,才會有諸多的不滿與抱怨。
  • 由於自己常常是一個「傾聽者」的角色,所以有很多的感觸,每每聽完別人的傾訴總會想想自己,發現自己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因此,傾聽反而讓我從中學習到許多自己忽略的部分,真是感恩那些願意向我傾訴的人,因為他們促成了讓我們彼此心靈共同成長的機緣。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尖角效應?它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而這一偏差會促使我們僅根據某人的判斷或某項特質與經驗,使其產生偏見或負面的印象,過分強調某人的單一特質或與之的互動,因此使我們對其性格產生不準確和不公平的判斷;而這一偏差和光環效應恰恰相反。 因此,一個傾聽者不但要站在客觀的立場,還要釐清、理解並整合對方真正要表達的意思及背後的情緒,甚至必須將所聽到的不再過嘴給他人,免得造成了更大的誤會與傷害。
  • 我們都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價值觀和選擇權,在不傷害他人、危害社會的情況下,我們都應當給予基本的尊重,因為我們也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不是嗎?每個人身上都有幾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唯有先尊重對方,才能真正看到那些優點;我們都會是他人的傾聽者,也會是傾訴者的角色,放下成見與主觀,你才能真正客觀的做一個傾聽者,並且給予對方適當的安慰,引導對方往其他面向去思考,而不是執著在當事人的「我」這個層面,畢竟,這個世界並不是圍繞著某個人而轉。

~共勉~

avatar-img
16會員
76內容數
個人的心情抒發與感觸和體悟,期許鼓勵並激勵自己,或許能與他人產生共鳴;這個世界每天都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過不去的檻,期望個人的心情物語能帶給他人心靈上的溫暖,讓心靈的黑暗能迎來燦爛的陽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羽•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段時間開始調整飲食,覺得不能再這樣子下去了,看了幾個中醫總是一直搖頭,讓我哭笑不得,雖然已是習慣,但,意識到自己的「懶」會讓自己更慘。為何會這麼說呢?因為人的『惰性』總是一直存在著,而『拖延』更是大多數人的習性,我們往往會找許多的藉口來說服自己,更是冠冕堂皇的認為自己就是如此,從來不
無意中看到了一個紀錄片,是關於一個4歲小女孩整個胸腔長滿腫瘤,其家長與小女孩本身的情緒與態度。看完後,我蠻感動的,因為小女孩的精神不禁讓我有一種感觸,我想到了女兒不到6個月便開始手術,直到上幼稚園前已經經歷了6次的手術,當我把女兒和紀錄片裡的小女孩聯想起來時,我發現,在懵懂無知的孩子身
當我們從母胎出來的那一刻,我們是個甚麼都不懂的嬰兒,我們只會哭,只知道要探索這個世界,所以大人給予我們甚麼我們都是照單全收,我們像一張白紙,當大人給予我們添加任何色彩時,我們不懂的色彩的任何意義,也不了解色彩的任何涵意,當時的我們是如此的單純、善良;我們不懂的甚麼是怨恨,不懂的甚麼是複
放手是一種成全,好比一對夫妻,即使離婚了,無論是什麼原因,只要願意放手,那麼,表面上看來或許輸的徹底,實際上卻是贏了,因為成全了對方也成全了自己。比如:你成全了自己的自由與快樂,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你成全了自己的天空,任你自在的翱遊天際;你成全了自己的世界,為自己的世界點綴了任何的色彩,
出塵--超出世俗,脫離煩惱的塵垢或牽絆,亦指出家。在紅塵俗世中我們往往不能自己,繁華世界的生活,人很容易就迷失了。紛擾的人世間,充滿誘惑的陷阱,總是讓人輕而易舉地迷茫了,然而,卻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道場,因為,最高的修行道場其實就在這個五光十色的紅塵俗世裡。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我們所遇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或許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大體捐贈",那些大體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除了教育醫學院的學生,亦教化了所有的參與者;藉由了解每個大體老師的人生故事、生活背景,讓參與者放下了我慢心,啟發參與者內心層面的良知,並讓所有參與的醫生了解何謂真正的良醫?良醫的心態應該是甚麼...
這段時間開始調整飲食,覺得不能再這樣子下去了,看了幾個中醫總是一直搖頭,讓我哭笑不得,雖然已是習慣,但,意識到自己的「懶」會讓自己更慘。為何會這麼說呢?因為人的『惰性』總是一直存在著,而『拖延』更是大多數人的習性,我們往往會找許多的藉口來說服自己,更是冠冕堂皇的認為自己就是如此,從來不
無意中看到了一個紀錄片,是關於一個4歲小女孩整個胸腔長滿腫瘤,其家長與小女孩本身的情緒與態度。看完後,我蠻感動的,因為小女孩的精神不禁讓我有一種感觸,我想到了女兒不到6個月便開始手術,直到上幼稚園前已經經歷了6次的手術,當我把女兒和紀錄片裡的小女孩聯想起來時,我發現,在懵懂無知的孩子身
當我們從母胎出來的那一刻,我們是個甚麼都不懂的嬰兒,我們只會哭,只知道要探索這個世界,所以大人給予我們甚麼我們都是照單全收,我們像一張白紙,當大人給予我們添加任何色彩時,我們不懂的色彩的任何意義,也不了解色彩的任何涵意,當時的我們是如此的單純、善良;我們不懂的甚麼是怨恨,不懂的甚麼是複
放手是一種成全,好比一對夫妻,即使離婚了,無論是什麼原因,只要願意放手,那麼,表面上看來或許輸的徹底,實際上卻是贏了,因為成全了對方也成全了自己。比如:你成全了自己的自由與快樂,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你成全了自己的天空,任你自在的翱遊天際;你成全了自己的世界,為自己的世界點綴了任何的色彩,
出塵--超出世俗,脫離煩惱的塵垢或牽絆,亦指出家。在紅塵俗世中我們往往不能自己,繁華世界的生活,人很容易就迷失了。紛擾的人世間,充滿誘惑的陷阱,總是讓人輕而易舉地迷茫了,然而,卻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道場,因為,最高的修行道場其實就在這個五光十色的紅塵俗世裡。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我們所遇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或許很多人會直接聯想到"大體捐贈",那些大體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除了教育醫學院的學生,亦教化了所有的參與者;藉由了解每個大體老師的人生故事、生活背景,讓參與者放下了我慢心,啟發參與者內心層面的良知,並讓所有參與的醫生了解何謂真正的良醫?良醫的心態應該是甚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在這一生中,總有些人會羨慕你,也有人可能會討厭你,甚至有人會嫉妒你或看不起你。這些反應其實都不必過於在意,因為他們僅僅是你生活中的旁觀者。 生活本來就是如此,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滿意,因此,為了討好他人而迷失自我,實在得不償失。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原則和價值觀,而他人對你的評價並不能定義你真正的價值
別人不完美,我也不完美,包容別人,其實是在善待自己。對方所做的事並不是為了惹你生氣。如果總是對別人不滿意,哪會有好心情呢?!
一昧的述說他人終有一天會難以平衡,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自身的縱容,又怎會演變至今日的地步,故,首要之務是理解自己,並針對自己撰寫,進而避開同樣的問題。 1.嫉惡如仇: 這點是真不好改,對我而言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那便不該出現於決策之中,然而也正因這點,於世人皆有出入,因為終究太
在自己眼裡可能是大事,但別人眼裡是小事。 每個人看事情的輕重性本來就不一樣也沒有對或錯。 如果希望自己不好時也會有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一直幫助別人,而去施壓別人,造成不舒服感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一個人的付出本質上是美意,對方要怎麼看待的就並不需要太多期待,如果對方想報答,表示對方心存感激,這樣
Thumbnail
你是誰,問的是「你」,而不是拿那個「誰」來搪塞我。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作者的話: 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角度-- 迷惘是因為擁有很多選擇;感到自己不被接受是因為自己正在展現獨特與勇敢;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是因為自己擁有看見他人美好的眼睛;失落是因為自己擁有超多無處可去的愛;孤單是因為我們心中允許了同伴參與生活;恐懼失去是因為正擁有著。 從自己的困擾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力量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的方式,如何面對自我懷疑和內疚的情緒,並提出言行合一、用心溝通、豁達自在等方法。通過感恩創造力和突破框框,讓自己越來越健康,並認識到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任何人最好的報答,以及信任並愛自己的重要性。
#誠實書寫練習 #Day29 發現以前的我很多時候很在意他人的觀感 多過於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說他人比我重要和優先(家人與朋友),於是大多聚焦在他人的言語態度,卻忽略了自己的情緒感受。 現在我會帶著覺知和停頓,先照顧自己當下的感受心情,然後再選擇做任何應對,這是我給自己的提醒和期許。 寫於202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在這一生中,總有些人會羨慕你,也有人可能會討厭你,甚至有人會嫉妒你或看不起你。這些反應其實都不必過於在意,因為他們僅僅是你生活中的旁觀者。 生活本來就是如此,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滿意,因此,為了討好他人而迷失自我,實在得不償失。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原則和價值觀,而他人對你的評價並不能定義你真正的價值
別人不完美,我也不完美,包容別人,其實是在善待自己。對方所做的事並不是為了惹你生氣。如果總是對別人不滿意,哪會有好心情呢?!
一昧的述說他人終有一天會難以平衡,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自身的縱容,又怎會演變至今日的地步,故,首要之務是理解自己,並針對自己撰寫,進而避開同樣的問題。 1.嫉惡如仇: 這點是真不好改,對我而言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那便不該出現於決策之中,然而也正因這點,於世人皆有出入,因為終究太
在自己眼裡可能是大事,但別人眼裡是小事。 每個人看事情的輕重性本來就不一樣也沒有對或錯。 如果希望自己不好時也會有愛自己的人,因為這樣一直幫助別人,而去施壓別人,造成不舒服感這樣不是本末倒置,一個人的付出本質上是美意,對方要怎麼看待的就並不需要太多期待,如果對方想報答,表示對方心存感激,這樣
Thumbnail
你是誰,問的是「你」,而不是拿那個「誰」來搪塞我。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作者的話: 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角度-- 迷惘是因為擁有很多選擇;感到自己不被接受是因為自己正在展現獨特與勇敢;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是因為自己擁有看見他人美好的眼睛;失落是因為自己擁有超多無處可去的愛;孤單是因為我們心中允許了同伴參與生活;恐懼失去是因為正擁有著。 從自己的困擾中可以找到自己的力量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的方式,如何面對自我懷疑和內疚的情緒,並提出言行合一、用心溝通、豁達自在等方法。通過感恩創造力和突破框框,讓自己越來越健康,並認識到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任何人最好的報答,以及信任並愛自己的重要性。
#誠實書寫練習 #Day29 發現以前的我很多時候很在意他人的觀感 多過於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說他人比我重要和優先(家人與朋友),於是大多聚焦在他人的言語態度,卻忽略了自己的情緒感受。 現在我會帶著覺知和停頓,先照顧自己當下的感受心情,然後再選擇做任何應對,這是我給自己的提醒和期許。 寫於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