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的矛盾:當初學者追求大師,而大師卻裝作初學者】

更新於 2024/12/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來了,這句話真的是研究圈的寫照:

「The beginner strives to be a master. The master remains a beginner.」


初學者努力追求精通,覺得大師就是無所不能;而大師呢,反倒天天跟你說自己還在學。這操作,是不是有點離譜?


▌初學者的迷思 (Beginner’s Mindset)

• 目標清晰:什麼高深理論、什麼牛逼工具都想學,最好明天就能成為專家。

• 效率至上:急著交論文、趕著出成果,覺得大師有解答一切的公式。

• 崇拜神話:以為大師每天都在創造奇蹟,沒事就是在收割「啊,果然是大師」的讚美。




▌大師的真相 (Master’s Paradox)

• 謙虛到不行:天天說「這領域我懂得還不夠多」,說得好像他不是大師一樣。

• 永遠在學:學術圈的「永遠學生」,好像多背兩篇文獻才敢去開會。

• 明白真相:知道自己知道得越多,會發現不知道的更多。這就是**「精通是場無限遊戲」(Mastery is an infinite game)**。




▌你應該怎麼看待這矛盾?

1. 初學者也別急著「封神」

• 學術圈哪有神仙啊,最多是背得比你熟、公式推得比你快。

2. 不要害怕出糗

• Mistakes are steps toward mastery. 初學者的出錯是常態,大師也踩過無數坑。

3. 精通不等於停止學習

• 精通的真相就是:你永遠學不完 (You never stop learning)。




結論:保持一點初學者心態吧

當你羨慕大師的光環時,記住這句話:他們只是比你多了一點「假裝不懂的姿態」。學術圈最真實的畫面其實是,無論初學者還是大師,都在文獻裡翻找「還有什麼我不知道」。




繼續學下去,別讓自己卡在「想當大師」的幻想裡,因為——

「精通的路上,大師和初學者的身份早就分不清了。」

avatar-img
52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天多早起 15 分鐘,一年下來你就多出 91.25 個小時,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想想看,這是不是很吸引人? ▌用多出來的 91.25 小時做什麼? 1. 研究累積 • 一天 15 分鐘,一年可以讀完 20 篇文獻,還能整理出關鍵筆記。 • 或者每天花點時間優化實驗
碩博士生總想每天花點時間,專注在研究專案上,哪怕只是思考一下實驗設計、數據分析,或是下一篇論文的主題。然而,建立這樣的習慣說起來簡單,真正做到卻很難。 ▌錯過一天很正常,但連續兩天就危險了 生活的不可預測性讓我們有時候難以避免錯過一天的計畫,比如: • 開了一整天的會議; • 被實驗
論文、實驗、發表的壓力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其實,職業倦怠 (Burnout) 常在你不知不覺中悄悄發生。以下列出 9 個隱藏的倦怠徵兆,並提供對應的預防方法,讓你守住身心健康。 1. 專注力下降 (Lack of Concentration) • 徵兆:工作時頻頻分心,無法聚焦。
學術壓力大、瑣事一堆,時間總是不夠用?這份 時間管理 Cheatsheet,為碩博士生提供 8 種實用工具,幫助你從混亂到高效,輕鬆掌控每天的行程! 1. 吃掉那隻青蛙 (Eat That Frog) • 方法:每天早上先完成最重要、最困難的任務。 • 適用情境:擺脫拖延症,解決最
隨著人工智慧工具的普及,生產力工具已經無處不在,但近年來「創意力工具」的概念逐漸興起,這為碩博士生在研究與創作中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可能性。 以下將探討這兩類工具的差異,以及如何善用創意力工具助攻你的學術與創作。 ▌1. 生產力工具:追求效率與流程優化 生產力工具的主要目的是
身為研究者,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在面對複雜且結構鬆散的創造性問題時,培養穩定且深度的專注力? ▌常見困境:任務工具幫錯忙 在執行與操作為主的工作中,生產力工具如任務管理器或時間規劃表確實幫助很大。 • 它們讓日常的流程更有效率,例如按時完成例行任務、處理行政事項。 • 但在研究中,
每天多早起 15 分鐘,一年下來你就多出 91.25 個小時,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想想看,這是不是很吸引人? ▌用多出來的 91.25 小時做什麼? 1. 研究累積 • 一天 15 分鐘,一年可以讀完 20 篇文獻,還能整理出關鍵筆記。 • 或者每天花點時間優化實驗
碩博士生總想每天花點時間,專注在研究專案上,哪怕只是思考一下實驗設計、數據分析,或是下一篇論文的主題。然而,建立這樣的習慣說起來簡單,真正做到卻很難。 ▌錯過一天很正常,但連續兩天就危險了 生活的不可預測性讓我們有時候難以避免錯過一天的計畫,比如: • 開了一整天的會議; • 被實驗
論文、實驗、發表的壓力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其實,職業倦怠 (Burnout) 常在你不知不覺中悄悄發生。以下列出 9 個隱藏的倦怠徵兆,並提供對應的預防方法,讓你守住身心健康。 1. 專注力下降 (Lack of Concentration) • 徵兆:工作時頻頻分心,無法聚焦。
學術壓力大、瑣事一堆,時間總是不夠用?這份 時間管理 Cheatsheet,為碩博士生提供 8 種實用工具,幫助你從混亂到高效,輕鬆掌控每天的行程! 1. 吃掉那隻青蛙 (Eat That Frog) • 方法:每天早上先完成最重要、最困難的任務。 • 適用情境:擺脫拖延症,解決最
隨著人工智慧工具的普及,生產力工具已經無處不在,但近年來「創意力工具」的概念逐漸興起,這為碩博士生在研究與創作中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可能性。 以下將探討這兩類工具的差異,以及如何善用創意力工具助攻你的學術與創作。 ▌1. 生產力工具:追求效率與流程優化 生產力工具的主要目的是
身為研究者,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在面對複雜且結構鬆散的創造性問題時,培養穩定且深度的專注力? ▌常見困境:任務工具幫錯忙 在執行與操作為主的工作中,生產力工具如任務管理器或時間規劃表確實幫助很大。 • 它們讓日常的流程更有效率,例如按時完成例行任務、處理行政事項。 • 但在研究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透過自我進修的課程,對於自己與家人的看法產生了轉變,並意識到說服不同階段的人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瞭解到自己的學習與成長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並且深切感受到身處在進步的潮流中自己的不足與落後。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投實習失敗,真的是我們這一世代無法避免的感受,自從某幾年開始實習風氣後,就業市場便越來越捲,沒有實習的人未來找正職時,根本就跟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也讓實習從可選的自我成長,變成必選的學生活動,而第一次投實習總是讓人挫折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Thumbnail
透過自我進修的課程,對於自己與家人的看法產生了轉變,並意識到說服不同階段的人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瞭解到自己的學習與成長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並且深切感受到身處在進步的潮流中自己的不足與落後。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對於我的學歷,雖然偶有提起,卻不是非常喜歡掛在嘴邊,就是很擔心自己太過於執著於過去而成為無法前進的人。會開設「不是學霸沒關係」這個分類,是想將自己從小到大的學習心得記錄下來,而今天這篇文章,想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寫一寫,因為我開始覺得,這會是這個分類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投實習失敗,真的是我們這一世代無法避免的感受,自從某幾年開始實習風氣後,就業市場便越來越捲,沒有實習的人未來找正職時,根本就跟其他人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也讓實習從可選的自我成長,變成必選的學生活動,而第一次投實習總是讓人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