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斷類固醇後,因高壓情境需求再服用,需要注意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有人會說:「生病以後的目標是『控制和恢復健康』」?我會說:「在『病情可能改善或控制』的前提下,『控制和恢復健康』無法完整的表達目標,因為病後的自我重建也同樣重要。」怎麼說呢?說起來就斑斑血淚,可分成「發現、徒法煉鋼、服用類固醇及副作用」三個階段,逐一說明。

一、發現

每個月開一次至少1個半小時以上的會議,甚至長達3個小時以上,已經是4年來的習慣,從未間斷。「公主病」出現在3年前(含慌亂就醫的階段),這意味著已經有1年開會的經驗,所以,生病前後的區別自己是可以明顯感受出來的。剛開始並不以為意,但連續兩次發現,自己到會議的中後段就開始閃神和注意力不集中,根本無法忽視,並視為一個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


二、徒法煉鋼

剛開始以為只是因為緊張或營養不夠造成的,所以,開始想方設法讓自己不緊張,或者是「強迫自己不緊張」,會有用嗎?當然沒用。又換成補充營養,即「開會前必須吃飽」,仍是沒用。連續兩種做法都不行,只能再試。又開始思考整個會議流程,有沒有可能分配注意力(即將精力放在重點上)?不大可能,受限於會議的變動性高及自己僵化的應對壓力。反覆試驗以後,深刻的明白這個問題太難,無法自行解決。


三、服用類固醇及副作用

醫生是主要求助對象。看診時,詢問醫生該怎麼辦?醫生說:「兩顆類固醇就解決了。」實際操作以後,才知道並沒有那麼簡單。怎麼說?光服用多少劑量,就需要嘗試。為什麼?因為服用過多的類固醇,整個人容易處於興奮狀態,睡不著。簡單的說,因為已戒斷類固醇,服用類固醇的用意是「對抗高壓的會議情境」。但開完會,類固醇的濃度在體內仍是偏高或過高的情況,即使自己想休息,但藥物作用,根本無法放鬆或安靜,以及第一次就讓我三天沒有辦法好好地睡覺,真的很痛苦!


好不容易找到相對適合的劑量,但拉肚子的問題還在,怎麼辦?下次看診,又再詢問醫生:「服用早上的藥物以後,容易拉肚子,懷疑是新加的一顆藥,因為之前不會。」醫生說:「那個藥的確是藉由腸道吸收,但照理說,應該不會這樣。那你開會前,先不吃那顆藥。」以為結束了嗎?並沒有,若這麼簡單,根本不需要記錄下來。又怎麼了?不吃那顆藥,拉肚子的狀況是時好時壞,天啊!我想要的是,盡量穩定。又詢問醫生:「不吃那顆藥,拉肚子的狀況好像有改善,可是,一下子好,一下子壞,該怎麼辦?」醫生說:「這可能跟你吃的東西、身體狀況或壓力有關。」當時一下子矇了,什麼意思?反問醫生:「醫生的意思是說,可能跟我吃的、心情和身體狀態好不好有關?」醫生說:「可能!」


若是大家會怎麼做?當時因為太想解決這個問題,於是開始自己的實驗之旅。先從「焦慮」問題開始,這不是短時間內可以馬上改善的問題,也不是個能完全消失的困擾,所以,在這個議題上需要有合理的期待。舉例而言,在開會前,自己已對可能的問題提出A、B、C方案,卻沒有辦法完全消除焦慮,但至少焦慮的時候有具體的問題和A、B、C方案可以轉移注意力。不要因為沒有辦法一次到位,就認為它沒有效,或許只是需要再搭配其他策略。不可否認,當時開會真的是一團糟,即使已用盡全力。也曾想過「自責或批評」的念頭,但馬上告訴自己:「沒有人可以一直處在巔峰狀態,已經盡力,就接受這樣不完美的自己。心情很難受,但勇敢面對真的很了不起!」


如果可以,真的不想再開會了。可是,下一次,我還是出席了。是因為金錢的力量嗎?部分是,但更重要的是,不想因為小問題就「半途而廢」。就這樣一次次的開會,開完會又跟自己說:「哇~很有勇氣耶!反正再怎麼差也不會比之前差,有機會就試,再試試!」就這樣洗腦式的鼓勵和肯定自己,再加上其他人的善意,一次次的成功經驗,才終於不用阿Q的洗腦自己。只是自己心理和大環境的友善,仍是不夠的,拉肚子的問題仍在,只好又展開另一波的實驗。


從增加澱粉質和鈣片開始,為什麼呢?一方面是澱粉可以幫助減少類固醇對胃腸道的刺激,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減少腹瀉的風險;一方面是鈣離子會進入神經元並觸發神經傳遞物質(如多巴胺、谷氨酸等)的釋放,這些神經傳遞物質負責將訊號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從而幫助大腦進行各種思考、情緒控制和反應。簡單的說,一個減少胃腸道的刺激,一個增加大腦的思考。結果發現「對自己有點幫助」,於是將澱粉質的量,由一餐提高到兩餐,並加上肉類和鈣片。但這個作法仍有個漏洞,什麼意思?只要一拉肚子,效果折半。為因應這個bug,目前的作法是,拉肚子以後,補充高蛋白的餅乾,有點效果,但沒有辦法像咖啡或茶類,一喝,就能明顯恢復能量的狀態。


可能有人會問:「可以百分百控制嗎?」我會說:「為了這個問題,已經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目前改善的效果有70-80%,已經滿足,也坦然接受身體偶爾拉肚子的狀態,多照顧就好了!」偶然間發現一個小秘密,母親跟我說:「她以前緊張的時候,會一直拉肚子。跟我一模模,一樣樣。」當下,不知道該做出什麼反應,只能苦笑。腸躁症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但根據自己的經驗,可以透過心理調適而獲得改善。換個角度想,反正考試前或重大事件前,我們都要上廁所,很自然啊!綜合以上三個階段,現在面對開會的心態出現蠻大的轉變,不再死板板的堅持自己的信念,而是懂得彈性或抓大放小,以因應未知的會議挑戰。以上,我們下次見嘍!一起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吧!

高度壓力對我們的身體傷害很深,以及高標準常是自己的自以為是,別人可能不這麼想!設限,是對付自己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的沙龍
8會員
59內容數
目前「公主病」多是「醫生說」或「預防疾病說」,而沒有診斷後的「相處說」。作者以病患的身分和特殊教育專業的角度,分享治療過程的點滴和因應策略。雖然沒有辦法適用所有情況,但希望給大家另一種思考方向,讓我們換個「腦袋」想通生活大小事!
2025/03/27
一如往常每天瀏覽新聞,沒有想到在成千上萬則新聞中,居然看到「【詐騙】財政部電子發票服務平台載具異常通知郵件」,一往下看,才赫然驚覺這不是前幾天自己操作的郵件嗎?防不勝防,之前所做的「網路交易可能被盜刷」的措施,至少有發揮初步的功效,防盜刷。目前採取的作法有點麻煩,但至少比較安心,怎麼說呢?.....
Thumbnail
2025/03/27
一如往常每天瀏覽新聞,沒有想到在成千上萬則新聞中,居然看到「【詐騙】財政部電子發票服務平台載具異常通知郵件」,一往下看,才赫然驚覺這不是前幾天自己操作的郵件嗎?防不勝防,之前所做的「網路交易可能被盜刷」的措施,至少有發揮初步的功效,防盜刷。目前採取的作法有點麻煩,但至少比較安心,怎麼說呢?.....
Thumbnail
2025/03/27
1.在事情很雜的時候,突然收到認識的「財政部」提及「載具異常」的訊息,第一個會想到的念頭是什麼? 2.假若剛好有空檔,又看到第二封來自「財政部」提及「載具異常」的訊息,你會覺得小事情「趕快處理」嗎? 我「親手把個人資料奉上詐騙集團」......
Thumbnail
2025/03/27
1.在事情很雜的時候,突然收到認識的「財政部」提及「載具異常」的訊息,第一個會想到的念頭是什麼? 2.假若剛好有空檔,又看到第二封來自「財政部」提及「載具異常」的訊息,你會覺得小事情「趕快處理」嗎? 我「親手把個人資料奉上詐騙集團」......
Thumbnail
2025/03/24
上個月回診,免疫風濕科的主治醫生跟我說:「肝指數明顯飆高,目前服用6顆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調整為3顆。希望讓肝休息一下。假如肝指數沒有恢復,那我就直接幫你申請生物製劑。你有B肝或C肝嗎?......
Thumbnail
2025/03/24
上個月回診,免疫風濕科的主治醫生跟我說:「肝指數明顯飆高,目前服用6顆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調整為3顆。希望讓肝休息一下。假如肝指數沒有恢復,那我就直接幫你申請生物製劑。你有B肝或C肝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有人會說:「生病以後的目標是『控制和恢復健康』」?我會說:「在『病情可能改善或控制』的前提下,『控制和恢復健康』無法完整的表達目標,因為病後的自我重建也同樣重要。」怎麼說呢?說起來就斑斑血淚,可分成「發現、徒法煉鋼、服用類固醇及副作用」三個階段......
Thumbnail
有人會說:「生病以後的目標是『控制和恢復健康』」?我會說:「在『病情可能改善或控制』的前提下,『控制和恢復健康』無法完整的表達目標,因為病後的自我重建也同樣重要。」怎麼說呢?說起來就斑斑血淚,可分成「發現、徒法煉鋼、服用類固醇及副作用」三個階段......
Thumbnail
類固醇,這個名字對許多人來說充滿著神秘感與恐懼。 然而,事實上,類固醇是一種在醫學領域中極為重要的藥物,對於疼痛和發炎的控制起著關鍵作用。 今天來討論類固醇的功效、使用方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 1. 類固醇的功效 類固醇,曾被戲稱為「美國仙丹」,是一種能夠減少疼
Thumbnail
類固醇,這個名字對許多人來說充滿著神秘感與恐懼。 然而,事實上,類固醇是一種在醫學領域中極為重要的藥物,對於疼痛和發炎的控制起著關鍵作用。 今天來討論類固醇的功效、使用方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 1. 類固醇的功效 類固醇,曾被戲稱為「美國仙丹」,是一種能夠減少疼
Thumbnail
這麼久沒有發文,是因為病情處在「不上不下」的狀況,換個角度想,也是一種穩定。繼「類固醇是良藥,『戒』嗎?」這篇文章,主治醫生告訴我可以再試著戒掉半顆類固醇(等於平常用藥不吃類固醇),但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尤其在冬天。當時聽到醫生這樣說,便下定決心給自己兩個禮拜試試看。
Thumbnail
這麼久沒有發文,是因為病情處在「不上不下」的狀況,換個角度想,也是一種穩定。繼「類固醇是良藥,『戒』嗎?」這篇文章,主治醫生告訴我可以再試著戒掉半顆類固醇(等於平常用藥不吃類固醇),但這個過程並不輕鬆,尤其在冬天。當時聽到醫生這樣說,便下定決心給自己兩個禮拜試試看。
Thumbnail
提筆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當至血液科回診時,告訴醫生:「目前免疫風濕科的主治醫生,希望我減類固醇的量,因為我有『類固醇依賴』。」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提筆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當至血液科回診時,告訴醫生:「目前免疫風濕科的主治醫生,希望我減類固醇的量,因為我有『類固醇依賴』。」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雖然在努力推廣醫療靈媒飲食的路上,歷經多數人的百般懷疑或抗拒,但總還是有朋友在聽了我建議之後馬上行動的。 前幾天朋友在ig問我有沒有什麼蔬果汁可以治高血壓?我馬上丟一堆資料,加碼二張截圖,是關於「一個醫學叛逆者的自白」這本書的節錄⬇️: 科學理論背後的錯誤 高血壓的藥物控制 許多人在被西醫宣布有高血
Thumbnail
雖然在努力推廣醫療靈媒飲食的路上,歷經多數人的百般懷疑或抗拒,但總還是有朋友在聽了我建議之後馬上行動的。 前幾天朋友在ig問我有沒有什麼蔬果汁可以治高血壓?我馬上丟一堆資料,加碼二張截圖,是關於「一個醫學叛逆者的自白」這本書的節錄⬇️: 科學理論背後的錯誤 高血壓的藥物控制 許多人在被西醫宣布有高血
Thumbnail
你一定對這個場景很熟悉: 長期吃著慢性病的藥,可能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另外還買一堆營養品:保肝保腎、救心救肺。整天就是吃藥吃營養品吃吃吃不完。 請他增加天然水果蔬菜,「唉呀!那太寒了啦!」 你請他試著晨起一杯檸檬水,「不行不行!我胃不好。」 蛋奶麩質豬肉玉米大豆不太好,最好戒掉。「蛤?那還可以
Thumbnail
你一定對這個場景很熟悉: 長期吃著慢性病的藥,可能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另外還買一堆營養品:保肝保腎、救心救肺。整天就是吃藥吃營養品吃吃吃不完。 請他增加天然水果蔬菜,「唉呀!那太寒了啦!」 你請他試著晨起一杯檸檬水,「不行不行!我胃不好。」 蛋奶麩質豬肉玉米大豆不太好,最好戒掉。「蛤?那還可以
Thumbnail
前兩天,廷岳其中一位顧問客戶打了通電話過來,他問了一個你我都很在意的好問題: 膽固醇,是不是真的越低越好?「心臟科醫師都會『故意吃藥』把自己的壞膽固醇降到好低好低,說可以避免自己中風,不知道藥師你怎麼看?」
Thumbnail
前兩天,廷岳其中一位顧問客戶打了通電話過來,他問了一個你我都很在意的好問題: 膽固醇,是不是真的越低越好?「心臟科醫師都會『故意吃藥』把自己的壞膽固醇降到好低好低,說可以避免自己中風,不知道藥師你怎麼看?」
Thumbnail
在這一章,戴維絲女士告訴我們營養有什麼功用。
Thumbnail
在這一章,戴維絲女士告訴我們營養有什麼功用。
Thumbnail
我得早起吃早餐,不然會來不及吃早餐後的藥。 早餐後要吃抗排斥的藥,因為腎臟移植後得終身吃抗排斥藥。  還要吃高血壓藥,因為腎臟病久了會有高血壓,高血壓不控制,腎臟又會惡化,是惡性循環。 還有小蘇打錠,腎臟病之後代謝體內的酸有問題,要吃一些鹹性的藥來中和。 還有通血管的藥,讓藥物可以順利流到腎臟,同
Thumbnail
我得早起吃早餐,不然會來不及吃早餐後的藥。 早餐後要吃抗排斥的藥,因為腎臟移植後得終身吃抗排斥藥。  還要吃高血壓藥,因為腎臟病久了會有高血壓,高血壓不控制,腎臟又會惡化,是惡性循環。 還有小蘇打錠,腎臟病之後代謝體內的酸有問題,要吃一些鹹性的藥來中和。 還有通血管的藥,讓藥物可以順利流到腎臟,同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類固醇其實是身體原本就會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當人類發現之後,就一直想辦法把它的結構做些改變,以增強臨床效果與增長發揮時間,這樣的好處就是治療效果會越來越好,但缺點就是一旦長期使用,就可能造成上癮、依賴與副作用。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提到類固醇其實是身體原本就會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當人類發現之後,就一直想辦法把它的結構做些改變,以增強臨床效果與增長發揮時間,這樣的好處就是治療效果會越來越好,但缺點就是一旦長期使用,就可能造成上癮、依賴與副作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