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會介紹工作面試常見7個問題,包含:
通常透過履歷就大約能夠知道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及成果,能夠通過第一階段的履歷審查,大致上代表客觀上的工作能力已經被認可 (至少大致上應是沒問題的)。
因此透過面試則是要對求職者做入職前的最後確認,包含:人格特質、處事態度、薪資期待、職涯規劃或目標等,以作為公司評估該求職者是否適合加入團隊的判斷依據。況且對於公司來說,公司當然希望員工能夠穩妥的完成他們的工作,並履行他們的工作職責。因此在面試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適切性」,以適不適合、能不能夠符合公司的期許為首要考量,這也是影響求職者的是否能夠順利入職的面試關鍵!
自我介紹絕對是工作面試必問題目,有些人可能會想「為什麼需要自我介紹呢?履歷不是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嗎?」。這是因為即便你的履歷已經寫得相當完整了,但公司可能面試者眾多,所以面試官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就想起來你是誰,且對於面試主管的工作職權來說,招聘並不是他的主要工作範疇,因此他不見得會花很多時間在上面。所以不記得你是誰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自我介紹算是一個暖場,讓面試官想起你是誰,並讓面試官有時間可以再了解你的經歷。因此,即便你的履歷多完整,請不要糾結於此,就簡短的重點把你的學歷、工作經歷或專案成就等等,快速地介紹,並盡可能的把自己的適合這份職位的特質表現出來。即便內容履歷上都有,這也沒關係,或甚至是好的,讓面試官邊聽你自我介紹時,還能在履歷上看到具體的成果,或在他感到興趣議題上,在履歷上也能看得到更細節的內容。
我是XXX,畢業於XX大學XX系(筆者認為較資淺的求職者才需要特別介紹學歷),過去的工作為XXX,工作內容主要為XXX,像是XXX專案為主要的代表作,這個專案是...,主要的問題是XXX,我透過......。而現在會想要轉職,是因為.......
透過這個環節,能夠讓面試官對於你的工作能力和實務經驗有更一步地了解,以作為驗證你的工作能力的方式。比起履歷上單方向的論述,在面試過程中的對話,更能夠了解一求職者的實際工作表現及能力。
也就是說,這個問題背後的目的就是「驗證工作能力」,以作為公司是否錄取求職者的參考依據。而對於求職者來說,這個問題的重點才於表現出自己確實具備公司所需的能力條件。因此,在準備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先稍微分析、推敲公司所需人才的能力,並依據自己的過往的工作經驗,找到相關的能力並加以論述、說明,讓面試官相信「你確實具備他們需要的工作能力」。
我過去任職於XXX,主要工作內容包含XXX,在過去工作中,累積起XXX、XXX及XXX等工作能力,像是......(過去的工作經驗內容分享、遇到的問題等)。
這個問題是為了確認求職者的離職、轉職動機,以及一部分也是確保求職者在新的公司並不會因為一樣的問題而發生離職。因此,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需要比較小心。因為或許你轉職的其中一些因素,會讓面試官與自身的工作環境產生連結,可能就會讓他們認定你即便來到他們的公司,還是有可能會再次離職,所以他們就會避免雇用這樣的員工。
所以,在描述離職、轉職的原因及動機時,我認為篇幅不需要太長,且單純描述讓自己決定離職、轉職的關鍵且不抵觸目前應徵公司的期待及需求為原則。也就是說,在準備這個題目的時候,要去分析兩家公司的異同,並且在面試的時候把兩家公司差異的地方點出來,一部分可以說明自己的離職原因,另一部分還可以加強自己的應徵動機。
像是如果你原先在規模較大的公司工作,然後想要轉職到比較小規模的新創公司工作時,就可以去強調你傾向比較平等、自由、變動、彈性的工作模式及氛圍。或假如兩家工作產業類別不一樣時,你也可以去強調這些差異等等。找到前後兩家公司的差異點,去論述出自己部分的離職原因及求職動機即可,若點出兩家公司的相同之處,但卻是你的離職動機時,面試官可能會對你有點感冒。
接著就來到比較抽象的處事態度及人格特質的確認,到了這個環節我認為就可以比較放鬆回答,這個部分就是確保求職者基本的工作思維及邏輯,大致上我認為有憑有據,方法上、邏輯上沒有太大偏差,就沒什麼問題。
而如果想要讓自己的表現能夠加分的話,我認為一樣就是要先去分析公司對於求職者的期待,然後透過你過去曾經面對的問題及解決方式,偷偷置入你認為符合公司需求的人格特質或工作能力,增加他們對於錄取你的興趣。
我認為問題四、問題五原則上都是同類的問題,不過可以展現出不同面向的自己,透過問題四只能表達比較侷限領域的工作環境中的特質,而問題五我認為則可以更個人化的去介紹自己。當然原則是不變的,也就是要能找到自己與面試職位所需特質的交集是重要的,否則你只是很單純的讓面試官更加認識你而已。
而我個人在準備這個題目的習慣,會先找到一個適切的特質,然後在透過正反兩面去描述這個特質,最後再說明自己如何克服這個特質所帶來的缺點或負面影響,基本上這個問題就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特質,且你也成功的消除了那個特質的負面影響。我想這樣是最加分的。
我的優點是喜歡思考,所以讓我在做設計、企劃工作時,觀點及考量的內容都能夠更周全,但壞處是我有時候可能會花太多時間在思考,所以耽誤了實際去執行、嘗試的時間,導致事情有時候會被Delay。不過我後來也發現自己有了這個問題,我會透過將我思考的內容具體的記錄下來,讓自己避免陷入空想;在工作上,我也會透過詢問主管,關於設計或企劃內容上的限制條件,讓我在一定基礎上去發想、思考,就會更有效率的去處理事情...。
我的優點是樂觀,做事情都會相信各種可能性,讓我在工作時能夠保持正向且勇於朝向目標前進;而缺點也是太樂觀了,導致有時候做事情忽略了一些風險,且在團隊中有時候會一頭熱想要完成某些事情,但現實上可能會不太可行。而我認為,這樣的狀況確實就是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而要避免一頭熱的情況發生,我認為可以在會議時、團隊討論中多加汲取別人的意見、想法,並把風險、限制條件記錄下來,避免自己忽略了這些細節,過度樂觀的情況發生...。
到了這個部分,問題就更單純了。對於資歷比較淺的求職者來說,我認為大部分的資訊都可以透過網路上、求職平台上的資訊了解,大概什麼樣能力的職缺會有多少的薪資,所以這不是什麼問題。
主要是對資歷較深的求職者才會有影響,但基本上這大致上受到產業類別及工作涉入程度而決定,應該大家心中多多少少會有個底,而公司的角度也只是希望把最後一個可能離職因素排除而已。大家也不用隱藏自己的期待,不過也不要眼高手低,就是比較務實的去分析自己應得的薪資,或許再略為提高一些即可。
最後的階段,內容上我認為就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基於「峰終理論」,你需要把自己的良好的印象保留下來。因此比起完全沒有問題,我認為還是提出一些問題表達出自己對於這份工作的好奇及渴望,還是挺重要的。
況且當你真的對於一件事物渴望時,你應該會對它保有好奇和期待,所以即便你沒有問題,至少要問什麼時候能夠收到是否錄取的通知。除了「何時收到錄取通知」之外,我認為還可以問這些問題表達你對於公司的好奇及興趣:
把握住「對自己的內心絕對誠實」、「對自己的表達有所篩選」、並以「能夠符合公司期待為目標」等,以上就是筆者歸納面試工作時的三大原則。如果能夠把握好這樣的原則,那麼準備工作面試的方向就基本不會出錯。
並且建議大家能夠至少先把以上7個預設的面試問題準備好,避免自己發生因面試緊張而導致大腦一片空白或口誤的情況發生。妥善準備好介紹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公司也只能透過你所介紹的來了解你,而如果都已經獲得了面試的機會,卻丟失了這份工作的機會不是很可惜嗎?
所以建議大家在準備面試問題時,除了充分的整理好自己之外,請不要忘記去考量到公司的需求及期待,若能將兩者兼顧,且做到充足的面試準備,我相信你能夠去面試的職缺都能夠手到擒來,最後,祝福各位求職者面試順利,找到自己的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