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組成豆豆的「超級特攻隊」?

更新於 2024/12/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你知道每種豆豆的根部都有一支特殊的作戰部隊,他們負責把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能用的養分嗎?這些「豆豆特攻隊」就是「根瘤菌」。根瘤菌幫了農夫幾千年的忙,從漢朝的時候開始,農夫就知道要利用豆豆來召喚這些特攻隊,讓它們幫農夫維持土壤肥沃。


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不只是一粒米養百樣人,一坏土也養百樣菌;而且,不是每隻菌菌都一樣優秀喔!


那麼,豆豆是需要一員大將就好,還是喜歡一支隊伍呢?為了弄清楚這件事,科學家們展開了全球徵才,從歐洲6國10個據點的土壤中進行「豆豆特攻隊」的海選。


海選的過程一開始是先將這些隊員們一一「點名」,總共點出了399個候選人。然後,他們將這些候選人「丟」到不同的任務(共有212種任務)去,觀察它們能不能存活,以及任務執行的狀況。


海選的結果發現,這些菌菌其實跟人類一樣,他們也有實力強又穩定的「王牌戰將」,以及專業技能出眾的「特戰隊員」;而到處都有但貢獻有限、甚至會拖後腿的「冗員」,也並不少見。至於可有可無的「臨時工」,也有不少呢!


有趣的是,他們不僅找到了可用的人才,還發現各國的人才密度不大一樣!從德國的王牌和特戰隊員最多,而丹麥的部隊就比較一般,至於西班牙,雖然人不多,但每個人會的事情都不太一樣。


不過,到底豆豆是需要一員大將,還是一支戰隊呢?他們測試後發現,雖然一員大將可以讓豆豆開心,但是豆豆最需要的,是一支「超級特攻隊」!當「豆豆特攻隊」一起出動的時候,豆豆就會表現得特別好、產量也特別高。


那麼,哪些菌菌可以組成最好的「豆豆特攻隊」呢?科學家們發現,團隊要強,關鍵不在人多,而在精兵強將。所以,精英(王牌+特戰隊員)不但需要,還要能集合不同專長來組成「豆豆瑞士刀」!至於烏合之眾嘛,當然是不需要的。非常要緊的是,千萬不要被冗員佔了位置,不然就悽悽慘慘了。


當然,要找誰來組「豆豆特攻隊」,也要看任務的性質(品系)而定。光是蠶豆,就有212種任務。科學家測試後發現,只要找到對的組合,不但豆豆可以長得更好、更健康,還能減少化肥使用,對環境更友善環也更永續。


所以,只要能事先了解任務的性質、找對兵將並適度搭配(保持多樣性的平衡),就一定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期待未來能為不同豆科品系量身打造專屬特攻隊,讓每種豆豆都能找到最佳拍檔!


參考文獻:


Mendoza-Suárez, M., Akyol, T.Y., Nadzieja, M. et al. Increased diversity of beneficial rhizobia enhances faba bean growth. Nat Commun 15, 10673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4940-5


avatar-img
131會員
331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世界上最重要的胞器肯定是葉綠體。植物的葉綠體行光合作用,產生許多糖與分子,用來合成各式各樣的分子;然後動物吃植物,把植物的分子消化後重組成自己需要的分子。 葉綠體源自於藍綠菌,但是與高等植物建立共生關係之後,葉綠體是否發生過轉變呢?
植物要生長,細胞要長大。但是植物有細胞壁,細胞要怎麼突破細胞壁的限制來長長呢? 答案是:生長素造成細胞壁酸化,然後細胞就可以延長,這是所謂的「酸生長」機制。 但是,植物是如何演化出「酸生長」機制的?最近的研究發現,竟然是從輪藻開始就有了!
在《真確》這本書裡面點出了非常重要的「十大直覺偏誤」,其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恐懼」(Fear)了。 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除了「恐懼」,「憤怒」也會讓我們失去理智,成為傳播謠言的幫手(幫凶?)!
提到蕨類(fern),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那個捲曲的新芽!那個捲曲的新芽被稱為「shepherd's crook」或是「fiddlehead」。 不過,這個捲曲的構造並不是所有的蕨類都有的喔!英國的研究團隊查閱文獻時注意到這件事,於是決定把收藏的化石都翻出來看,竟然有了意外的發現!
前陣子,看到有人分享在期刊上發現了一篇論文,題目是《在土星的神經外科手術》(Practice of neurosurgery on Saturn)。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請AI合成圖片的,但是去查了一下,還真有! 整篇文章其實根本就是一篇科幻小說,我還真好奇他怎麼讓文章被接受的?
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玉米,其實發源於墨西哥! 但是,從墨西哥橫空出世以後,玉米是怎麼來到美國的?是坐車來的,還是走路來的?(誤) 關於玉米如何到達美國有兩種說法,最近的研究發現,玉米應該是穿過大平原來美國的喔! 另外,關於玉米口感的篩選,可是從古到今從來沒放下過呢!
世界上最重要的胞器肯定是葉綠體。植物的葉綠體行光合作用,產生許多糖與分子,用來合成各式各樣的分子;然後動物吃植物,把植物的分子消化後重組成自己需要的分子。 葉綠體源自於藍綠菌,但是與高等植物建立共生關係之後,葉綠體是否發生過轉變呢?
植物要生長,細胞要長大。但是植物有細胞壁,細胞要怎麼突破細胞壁的限制來長長呢? 答案是:生長素造成細胞壁酸化,然後細胞就可以延長,這是所謂的「酸生長」機制。 但是,植物是如何演化出「酸生長」機制的?最近的研究發現,竟然是從輪藻開始就有了!
在《真確》這本書裡面點出了非常重要的「十大直覺偏誤」,其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恐懼」(Fear)了。 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除了「恐懼」,「憤怒」也會讓我們失去理智,成為傳播謠言的幫手(幫凶?)!
提到蕨類(fern),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那個捲曲的新芽!那個捲曲的新芽被稱為「shepherd's crook」或是「fiddlehead」。 不過,這個捲曲的構造並不是所有的蕨類都有的喔!英國的研究團隊查閱文獻時注意到這件事,於是決定把收藏的化石都翻出來看,竟然有了意外的發現!
前陣子,看到有人分享在期刊上發現了一篇論文,題目是《在土星的神經外科手術》(Practice of neurosurgery on Saturn)。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請AI合成圖片的,但是去查了一下,還真有! 整篇文章其實根本就是一篇科幻小說,我還真好奇他怎麼讓文章被接受的?
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玉米,其實發源於墨西哥! 但是,從墨西哥橫空出世以後,玉米是怎麼來到美國的?是坐車來的,還是走路來的?(誤) 關於玉米如何到達美國有兩種說法,最近的研究發現,玉米應該是穿過大平原來美國的喔! 另外,關於玉米口感的篩選,可是從古到今從來沒放下過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介殼蟲大軍最近攻破我的城門,大舉入侵我的雞蛋花了,我也不得不添購軍火彈藥,希望能將他們一舉消滅在灘頭上。
Thumbnail
冒險╳植物╳漫畫,跟著書中主角一起逃離異變,並在冒險過程中學會植物的相關知識! 如果有一天家裡的植物變得巨大,甚至具有攻擊性的時候,你會選擇躲起來,還是奮起反抗呢? 韓格林一行人繼續踏上尋找父母的旅程,結識了一群植物小怪物外,也遇到了強勁的對手們,他們找得到與環境保護共存的方式嗎?
Thumbnail
很多基因的研究,常常會有「意外之喜」:一開始本來想研究一件事,但是卻發現除了這一件事之外,還有另一件看起來無關的事也受到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就發現了這樣的事情。
Thumbnail
水稻稻瘟病菌,是引起稻熱病的兇手。稻熱病在85個國家(包括台灣)都有發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更可怕的是,在1985年,水稻稻瘟病菌把魔爪伸向小麥!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小麥有個叫做Rmg8的基因,可以抵抗此病。 但是,這個基因到底怎麼出現在小麥中,又怎麼取得抗稻瘟病的技能的?
左為小毛蒂,右為2021-6-18的G佳....G佳的膿疱,後吃抗生素吃好消掉了....小毛蒂,加油💪💪💪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介殼蟲大軍最近攻破我的城門,大舉入侵我的雞蛋花了,我也不得不添購軍火彈藥,希望能將他們一舉消滅在灘頭上。
Thumbnail
冒險╳植物╳漫畫,跟著書中主角一起逃離異變,並在冒險過程中學會植物的相關知識! 如果有一天家裡的植物變得巨大,甚至具有攻擊性的時候,你會選擇躲起來,還是奮起反抗呢? 韓格林一行人繼續踏上尋找父母的旅程,結識了一群植物小怪物外,也遇到了強勁的對手們,他們找得到與環境保護共存的方式嗎?
Thumbnail
很多基因的研究,常常會有「意外之喜」:一開始本來想研究一件事,但是卻發現除了這一件事之外,還有另一件看起來無關的事也受到影響。 最近有人研究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就發現了這樣的事情。
Thumbnail
水稻稻瘟病菌,是引起稻熱病的兇手。稻熱病在85個國家(包括台灣)都有發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更可怕的是,在1985年,水稻稻瘟病菌把魔爪伸向小麥!後來科學家們發現小麥有個叫做Rmg8的基因,可以抵抗此病。 但是,這個基因到底怎麼出現在小麥中,又怎麼取得抗稻瘟病的技能的?
左為小毛蒂,右為2021-6-18的G佳....G佳的膿疱,後吃抗生素吃好消掉了....小毛蒂,加油💪💪💪
Thumbnail
馴化會使作物發生所謂的「馴化症候群」:可食的部分變得更大更美味、更方便採集等等。但是最近的研究也發現,由於育種改變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所以也反過來對植物周圍的環境產生了影響。 最近的研究發現,馴化水稻與野生種水稻對共生菌根菌的互動大不相同喔!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Thumbnail
過去能固氮的植物,必須要招募「客卿」(如根瘤菌),但是最近發現有植物體內竟然有固氮的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