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的挫折中看見自己的匱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不同的關係中,看見不同的匱乏

在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時,往往會期待自己能成為對方生命中的一部分,並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存在。我們希望能為對方提供支持,滿足他們的需求。然而,當這份價值被定義為經濟上的支持時,若我們無法達到對方的期待,便容易產生挫敗感,甚至進一步開始自我批判。

我們常習慣以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去解讀關係,卻忽略了與對方進行溝通和確認。雖然關係應該是互惠互利的,但它的基礎應建立在平衡之上,而不是單方面的付出或某種條件的滿足。真正欣賞你的人,不會以金錢作為衡量你的標準。而若有人只看重你的經濟價值,那麼對方未必值得你去喜歡和付出。

或許在物質層面,你無法為對方提供實質的幫助,但在情感層面,你可能能夠給予對方深層的支持與價值。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金錢上,而是更多元而豐富的。

然而,當你聽到對方談論關於某個比你更有地位、更有價值的人時,自卑感可能會悄然蔓延。你可能認為,對方的拒絕是因為你沒有良好的經濟條件或不符合對方的審美,從而更加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價值。這種比較的心態讓你開始用外在條件來衡量自己,於是自卑感和挫折感逐漸侵蝕了你的內心。

這種心態的形成,或許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經歷。如果你成長於一個父母因金錢爭吵的環境中,你可能會潛意識地將關係與金錢掛鉤,認為只有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能獲得理想的伴侶。然而,什麼樣的經濟實力才算足夠?這種無止境的追求,實際上是一種來自內心的不配得感與匱乏感在作祟。

真正的幸福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彼此欣賞、尊重與支持之上,而非僅僅以物質條件為基礎。學會接納自己,並相信自己值得被愛,才能讓我們在關係中找到真正的平衡與滿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合一 Oneness-avatar-img
2024/12/14
很棒的分享!
avatar-img
府辛聊瘉室
151會員
335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府辛聊瘉室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擊垮一個人的不是擁有的物質的匱乏、財富的多寡,而是內心的脆弱、匱乏感。 當面對疾病時,內心會湧起那股渴望陪伴及關心的需求,尤其顯著。這時候是面對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從小建構的信念。讓我們害怕一個人面對困難。 一個人最終會無所依、生病了沒人照顧很可憐。但是生病的前題,不該是先
Thumbnail
2025/02/24
擊垮一個人的不是擁有的物質的匱乏、財富的多寡,而是內心的脆弱、匱乏感。 當面對疾病時,內心會湧起那股渴望陪伴及關心的需求,尤其顯著。這時候是面對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挑戰。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從小建構的信念。讓我們害怕一個人面對困難。 一個人最終會無所依、生病了沒人照顧很可憐。但是生病的前題,不該是先
Thumbnail
2025/02/19
一個人只要衣食無憂,其他的痛苦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好像只要生活的悲慘程度未達到家破人亡或窮困潦倒,就沒有資格感到不快樂。這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最常浮現的疑問。 在幼年時期,任何情緒上的不滿都會被貼上「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或「自我中心」的標籤;成年後,則變成「想太多」、「不知足」、「生活沒有目
Thumbnail
2025/02/19
一個人只要衣食無憂,其他的痛苦似乎就顯得微不足道。好像只要生活的悲慘程度未達到家破人亡或窮困潦倒,就沒有資格感到不快樂。這是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最常浮現的疑問。 在幼年時期,任何情緒上的不滿都會被貼上「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或「自我中心」的標籤;成年後,則變成「想太多」、「不知足」、「生活沒有目
Thumbnail
2025/02/18
文章的產出,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無論是影音平台、社交媒體、書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人際互動,都能帶給我們啟發。 關鍵在於是否開啟我們的感知系統。又或者抱著事不關己、單純的活著,對生活週遭的一切從不關心。 「社交冷漠」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拒絕「無效社交」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新觀點。 沒有好壞
Thumbnail
2025/02/18
文章的產出,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無論是影音平台、社交媒體、書藉。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人際互動,都能帶給我們啟發。 關鍵在於是否開啟我們的感知系統。又或者抱著事不關己、單純的活著,對生活週遭的一切從不關心。 「社交冷漠」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現象。拒絕「無效社交」更是許多人推崇的新觀點。 沒有好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利益糾葛常令人感到不安。當好意被誤解為交換條件,或懷疑是否能回應他人的期待時,這些情緒往往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人際互動的美好。事實上,利益並非絕對的負面,它也可能成為自我成長與深化關係的契機。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利益糾葛常令人感到不安。當好意被誤解為交換條件,或懷疑是否能回應他人的期待時,這些情緒往往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人際互動的美好。事實上,利益並非絕對的負面,它也可能成為自我成長與深化關係的契機。
Thumbnail
在不同的關係中,看見不同的匱乏 在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時,往往會期待自己能成為對方生命中的一部分,並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存在。我們希望能為對方提供支持,滿足他們的需求。然而,當這份價值被定義為經濟上的支持時,若我們無法達到對方的期待,便容易產生挫敗感,甚至進一步開始自我批判。 我們常習慣以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在不同的關係中,看見不同的匱乏 在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時,往往會期待自己能成為對方生命中的一部分,並希望自己是有價值的存在。我們希望能為對方提供支持,滿足他們的需求。然而,當這份價值被定義為經濟上的支持時,若我們無法達到對方的期待,便容易產生挫敗感,甚至進一步開始自我批判。 我們常習慣以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對他人經常抱有高度的期待,是源自於「依賴性」。 希望透過別人得到成長、收穫。 這種依賴不單指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也可以是源自於內心的一種期望。 當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隨之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習慣性內粍。 是一種習性、潛意識裡的匱乏。 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給予幫助的人並不多。當身邊的人擁有的
Thumbnail
對他人經常抱有高度的期待,是源自於「依賴性」。 希望透過別人得到成長、收穫。 這種依賴不單指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也可以是源自於內心的一種期望。 當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隨之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習慣性內粍。 是一種習性、潛意識裡的匱乏。 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給予幫助的人並不多。當身邊的人擁有的
Thumbnail
人的生命在起初時,必須完全活在一己的「需求」中,直到具備生產或創造能力,自足後仍有餘,才會開始對外「供給」。因此,在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下,為了滿足自身需求,我們不得不去追求一些外在的東西,例如金錢、地位、或是他人的物質支援與情感認同等等。然而,當努力追求所獲得的回報不如預期,
Thumbnail
人的生命在起初時,必須完全活在一己的「需求」中,直到具備生產或創造能力,自足後仍有餘,才會開始對外「供給」。因此,在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下,為了滿足自身需求,我們不得不去追求一些外在的東西,例如金錢、地位、或是他人的物質支援與情感認同等等。然而,當努力追求所獲得的回報不如預期,
Thumbnail
你是否在關係裡感到犧牲、奉獻,卻得不到期待的結果。 你是否在忙著照顧身邊的生活中,不知不覺的掏空了自己。 漸漸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誰,剩下的只有別人眼中的你,各式各樣附屬於別人而存在的角色。 你覺得褪下這些角色後,你的存在好像就失去了意義。 你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停滯不前了,那個曾經為了追求理想而
Thumbnail
你是否在關係裡感到犧牲、奉獻,卻得不到期待的結果。 你是否在忙著照顧身邊的生活中,不知不覺的掏空了自己。 漸漸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誰,剩下的只有別人眼中的你,各式各樣附屬於別人而存在的角色。 你覺得褪下這些角色後,你的存在好像就失去了意義。 你覺得自己的生命變得停滯不前了,那個曾經為了追求理想而
Thumbnail
有所『期待』,導致無論期待的是什麼,可能別人沒有滿足你的需求、也許事件跟你想要的不一樣,就會覺得受傷、失落,當我們設定條件,卻沒能實現時,容易怪罪別人。
Thumbnail
有所『期待』,導致無論期待的是什麼,可能別人沒有滿足你的需求、也許事件跟你想要的不一樣,就會覺得受傷、失落,當我們設定條件,卻沒能實現時,容易怪罪別人。
Thumbnail
付出,卻得不到 "自己覺得理想" 的回應,時常會因此讓我們心中感到受傷委屈。當預設了 "我覺得對方應該如何…" 、 "我以為你懂…" 的想像和期待,人與人的相處也因此變得複雜與困難。
Thumbnail
付出,卻得不到 "自己覺得理想" 的回應,時常會因此讓我們心中感到受傷委屈。當預設了 "我覺得對方應該如何…" 、 "我以為你懂…" 的想像和期待,人與人的相處也因此變得複雜與困難。
Thumbnail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Thumbnail
人要先有「我」,才可能真的做到捨「我」。如果你的自我發展是空洞的、缺少成就、發展和培育,那麼你說要捨「我」,那個「我」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大多數人活在不被允許有「我」的狀態,把「自我」當成是「自私」,以致我們的個體自我發展支離破碎,人格難以統整,情感和思想難以自我認同...
Thumbnail
有些人,把「神」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神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父母」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父母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孩子」想像和期待後,發現孩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失落及挫敗。
Thumbnail
有些人,把「神」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神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父母」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父母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孩子」想像和期待後,發現孩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失落及挫敗。
Thumbnail
有朋友問到:「我總是會迎合另一半或者是家人的要求,但是我心裏卻不想這樣,該怎麼辦才好呢?」有這樣的狀況,得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在,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真心看待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愛與關係的關鍵是自我價值,而自我認知又影響自我價值,取決於內在信念。 通常自我價值低落,或者對於自我認知不完整的人,言行
Thumbnail
有朋友問到:「我總是會迎合另一半或者是家人的要求,但是我心裏卻不想這樣,該怎麼辦才好呢?」有這樣的狀況,得先回歸到自己的內在,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真心看待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愛與關係的關鍵是自我價值,而自我認知又影響自我價值,取決於內在信念。 通常自我價值低落,或者對於自我認知不完整的人,言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