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隱形壓迫到惡意對待:我們所能做的職場自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職場霸凌層出不窮,這讓我在想:除了感到憤怒與轉發文章,我還能做些什麼?

於是想透過這篇文,來談談在面對職場上的隱形壓迫,甚至是惡意對待時,我們能如何自救,避免摔碎身心的重挫與悲劇。


什麼是隱形壓迫與惡意對待?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常見的情境與定義:

  • 隱形壓迫 Invisible Oppression:在職場中無形的、不會直接表現出來的控制或壓力,進而讓員工感到無所適從。常見形式包含:
    • 不合理的要求:持續要求加班、完成過載的任務,卻以團隊精神或公司文化來強化理由。
    • 孤立或忽視:在會議、討論刻意忽略某人意見,或是在團隊活動中(像是聚餐、合訂飲料等)排除某人。
    • 規則模糊:工作指標或評估標準模糊不清,讓員工無法判斷自己的表現是否符合預期。
  • 惡意對待 Malicious Treatment:直接的負面行為,常見形式包含:
    • 逼迫與羞辱:以威脅辭退、降低薪水、當眾羞辱等手段,迫使員工接受不合理安排。
    • 情感勒索:讓員工背負「辜負團隊」、「辜負老闆/主管期望」的道德壓力。
    • 權力濫用:用不合理理由強迫簽署文件;威脅會在 rerference check 給予負評,甚至是業界封殺。


為什麼我們未必能意識到,然後去應對?

遭受惡意對待時,由於是直接的負面行為,會讓人產生強烈的情緒感受,所以不少人有機會發現「狀況不對」,然後啟動「該怎麼辦」。

但更多時候,當事人並不自知,甚至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問題。這不是「不求救」,而是不知道原來自己受到壓迫與惡意對待。原因往往在於:

  • 當事人的自我責任感、高標準,難以意識到問題的癥結點,反而歸因成自己的不足。
  • 權力不對等造成當事人失去話語權或反抗(像是被老闆/主管當眾指責)
  • 也有種情況,容易發生在高成就者身上,會因為社會的刻板印象,而不敢表達自己的現況與困境,擔心被批評或是發現弱點(像是說出困境時,周遭回應:「薪水都這麼高了,這應該可以忍受吧」或是「都到大公司了,要好好珍惜機會啊」)


綜合前述的常見形式和原因,不難想像有些人會選擇忍受,直到再也撐不下去。隨之而來的,輕則傷害個人職場經驗與價值觀,重則身心受損,甚至是我們看到的社會案件。


如何辨識?

其實有不少信號能協助我們,去辨識自己是否處於異常狀態(吻合比例越高,代表著異常程度越高),常見信號有以下:

【 隱形壓迫 】

  • 不合理的要求
    • 你是否常常要在下班後完成大量本來沒有安排的工作,或在短時間內處理不合理的任務?
    • (在工作並非法定的責任制之下)下班後,仍被要求即時回覆工作訊息或電話,否則被認為不專業或不敬業?
  • 規則模糊
    • 評估標準(如:考核指標)是否不夠清晰具體,導致你無法預測自己的表現是否合乎標準?
    • 是否常常發現自己的努力與成果並未被認可,甚至因為不明原因被扣分或批評?
  • 資訊不對稱
    • 是否常常拿不到關鍵資訊,導致你無法順利完成工作?
    • 重要會議或決策過程是否有意排除你的參與,但卻要求你為結果負責(像是:把成果算入你的績效表現中)?
  • 人際關係的微妙孤立
    • 你是否經常感到被忽視或排斥,像是在群體討論中被打斷或無視、大家會一起吃飯/閒聊,但就是不會找你?
    • 是否出現有意無意的冷嘲熱諷?
  • 過度強調團隊精神
    • 是否有人以團隊的名義要求你加班、犧牲假期,卻未提供相應的補償(例如:合法的加班費或補休、對應的績效成果加分)?
    • 是否暗示你不能拖累團隊,要你自己想想改善方式或去留,讓你感到很有壓力?


【 惡意對待 】

  • 公開羞辱或威脅
    • 你是否曾被上司或同事在公開場合批評,或使用語氣讓你感到被貶低?是否有人暗示如果未達標,就會遭受降職、轉調或失去工作?
  • 強迫接受不合理條件
    • 是否被強制簽署不符合你利益的文件,如「自願離職書」或「非正式協議」,在沒有任何對等報償之下,請你直接離開公司?
  • 控制個人選擇
    • 你是否被明示或暗示不能請假、休假,否則會被視為不敬業、不合群?
  • 情感勒索
    • 是否有人持續用「辜負公司期待」、「對不起團隊」等語言,讓你感到過度的心理負擔?或是常被要求感謝公司或主管的恩惠,即使這實際上是法定應得的權益?
  • 無法申訴的環境
    • 當你嘗試表達困難或異議時,是否遭到漠視,甚至被視為製造麻煩?


如何自救?

有最基本的三步驟,讓我們在持續面對上述情況時,可以有所應對:

  1. 記錄情況與問題:當下立即記錄並保存證據,先確保資料完整。
  2. 尋求支持:當天直接花十分鐘和值得信任的朋友或同事討論,確認問題點。如果執行此步驟有困難,請直接跳下一步。
  3. 了解權利:若問題涉及惡意對待,查找當地勞工局並主動聯繫。同時考量是否使用心理諮商的資源,讓自己除了處理情況,也能有抒發的管道。如果是隱形壓迫,建議找值得信任的同行、前輩請益,評估並規劃去留的安排,給自己更多選項。


總結

不當的職場環境不會完全消失,但我們能透過自救、相互協助,哪怕只是小小的關心或問候,都有可能讓另一個人脫離邊緣,免於破碎,讓更多人遠離傷害。

從辨識到行動,我們的每一步都可能成為改變的起點,那並不是為了要成為偉大或是多棒的人,而是讓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能夠像個人一樣被尊重與合理對待。

在此,與你擁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瑪的職涯筆記
18會員
91內容數
願你在人生的聚散離合中,都能帶著相信與禮物。
艾瑪的職涯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一邊思考著想離職的原因,一邊說服著自己再等等、再忍忍,心裡也在懷疑,這樣真的好嗎?」 「一邊瀏覽職缺,一邊在糾結到底要不要投遞?」 「一邊找工作,一邊懷疑真的會有公司要錄取自己嗎?」 我近期遇到不少個案有類似的困擾,會冒出非常多的問號,然後帶著它們來諮詢。
Thumbnail
2025/04/25
「一邊思考著想離職的原因,一邊說服著自己再等等、再忍忍,心裡也在懷疑,這樣真的好嗎?」 「一邊瀏覽職缺,一邊在糾結到底要不要投遞?」 「一邊找工作,一邊懷疑真的會有公司要錄取自己嗎?」 我近期遇到不少個案有類似的困擾,會冒出非常多的問號,然後帶著它們來諮詢。
Thumbnail
2025/04/15
「我想要找到未來不會被取代的工作」 這句話,我從不少個案口中聽過。他們的年齡、背景不同,但語氣背後的那種緊繃與焦慮,卻意外地相似。 在這些諮詢的對話中,聽起來似乎是在談職涯,但我所感受到的是強烈的生存焦慮。
Thumbnail
2025/04/15
「我想要找到未來不會被取代的工作」 這句話,我從不少個案口中聽過。他們的年齡、背景不同,但語氣背後的那種緊繃與焦慮,卻意外地相似。 在這些諮詢的對話中,聽起來似乎是在談職涯,但我所感受到的是強烈的生存焦慮。
Thumbnail
2025/04/06
最近遇到不少個案,都處於信心低落的狀態。 根據我的觀察,這些信心低落的背後,其實有好幾種狀態,有各自的成因,也需要有不同的看待方式。
Thumbnail
2025/04/06
最近遇到不少個案,都處於信心低落的狀態。 根據我的觀察,這些信心低落的背後,其實有好幾種狀態,有各自的成因,也需要有不同的看待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毒的工作環境比壓力更可怕。本文提供四個方法應對:釐清問題核心、建立有效溝通、保護自己不被負能量影響,以及評估是否該離職。關鍵在於改變可改變的,離開無法改變的,掌握自身成長與未來。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毒的工作環境比壓力更可怕。本文提供四個方法應對:釐清問題核心、建立有效溝通、保護自己不被負能量影響,以及評估是否該離職。關鍵在於改變可改變的,離開無法改變的,掌握自身成長與未來。
Thumbnail
最近職場霸凌層出不窮,這讓我在想:除了感到憤怒與轉發文章,我還能做些什麼? 於是想透過這篇文,來談談在面對職場上的隱形壓迫,甚至是惡意對待時,我們能如何自救,避免摔碎身心的重挫與悲劇。
Thumbnail
最近職場霸凌層出不窮,這讓我在想:除了感到憤怒與轉發文章,我還能做些什麼? 於是想透過這篇文,來談談在面對職場上的隱形壓迫,甚至是惡意對待時,我們能如何自救,避免摔碎身心的重挫與悲劇。
Thumbnail
職場霸凌越來越被重視的問題,根據調查,67%的上班族曾遭遇過這種情況。本篇文章探討了職場霸凌的影響,包括心理健康、工作表現及企業文化等問題。提供有效的四大步驟,幫助受害者及旁觀者如何應對職場上的霸凌行為,以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無論你是管理者或員工,都應學會如何捍衛職場尊嚴,共同改善職場文化。
Thumbnail
職場霸凌越來越被重視的問題,根據調查,67%的上班族曾遭遇過這種情況。本篇文章探討了職場霸凌的影響,包括心理健康、工作表現及企業文化等問題。提供有效的四大步驟,幫助受害者及旁觀者如何應對職場上的霸凌行為,以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無論你是管理者或員工,都應學會如何捍衛職場尊嚴,共同改善職場文化。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現代職場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根本問題。 本文詳細介紹了職場霸凌的定義、申訴管道與流程,以及如何蒐證和個人心理調適。 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管理者,瞭解相關法律責任和協助措施都至關重要,希望透過正確的方法與資源,提高對職場霸凌的警覺與應對能力,創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現代職場中一項不容忽視的根本問題。 本文詳細介紹了職場霸凌的定義、申訴管道與流程,以及如何蒐證和個人心理調適。 無論是受害者還是管理者,瞭解相關法律責任和協助措施都至關重要,希望透過正確的方法與資源,提高對職場霸凌的警覺與應對能力,創造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職業發展造成傷害。文章探討瞭如何確認霸凌行為、保持冷靜以及記錄事件的方式,同時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與霸凌者溝通。尋求支持、保護自己以及理解法律權利也是重點,最後鼓勵探索新的工作機會以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對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職業發展造成傷害。文章探討瞭如何確認霸凌行為、保持冷靜以及記錄事件的方式,同時建議在安全的情況下與霸凌者溝通。尋求支持、保護自己以及理解法律權利也是重點,最後鼓勵探索新的工作機會以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受害者常常面對冷漠、持續貶低及權力濫用等行為,造成深刻的心理影響。本篇文章探討了霸凌者的心理背景,以及受害者的常見掙扎,並提出了幾種有效的應對策略,包括自我保護和尋求支持、芳療靜心。透過理解職場霸凌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能更好地找出解決方法,重建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受害者常常面對冷漠、持續貶低及權力濫用等行為,造成深刻的心理影響。本篇文章探討了霸凌者的心理背景,以及受害者的常見掙扎,並提出了幾種有效的應對策略,包括自我保護和尋求支持、芳療靜心。透過理解職場霸凌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能更好地找出解決方法,重建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像遊戲中的挑戰,潛藏在表面和諧之下。學會識別霸凌行為,建立心理防線,及時反擊,將有助於保護自己的職場尊嚴。透過詳盡的策略和內在堅韌,能有效應對各種霸凌情況,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像遊戲中的挑戰,潛藏在表面和諧之下。學會識別霸凌行為,建立心理防線,及時反擊,將有助於保護自己的職場尊嚴。透過詳盡的策略和內在堅韌,能有效應對各種霸凌情況,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職場霸凌的定義、案例,並分享個人經歷與應對策略。文章指出職場中的霸凌行為通常不違反政策,透過真實案例,提供讀者對於面對職場霸凌的思考與建議,強調建立健全心態與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幫助讀者更好地自處與靈性成長。
Thumbnail
本文探討職場霸凌的定義、案例,並分享個人經歷與應對策略。文章指出職場中的霸凌行為通常不違反政策,透過真實案例,提供讀者對於面對職場霸凌的思考與建議,強調建立健全心態與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性,幫助讀者更好地自處與靈性成長。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本文分享了個人的工作的經歷,包括言語攻擊和心理影響,並探討了霸凌的多種形式及其對心靈健康的影響。學會保護自己和捍衛權益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應對職場霸凌的建議,以促進健康的工作環境。鼓勵面對困境的人勇敢尋求幫助,並認識到自己不必孤單承擔痛苦。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一個常被忽視的問題,本文分享了個人的工作的經歷,包括言語攻擊和心理影響,並探討了霸凌的多種形式及其對心靈健康的影響。學會保護自己和捍衛權益的重要性,並提供了應對職場霸凌的建議,以促進健康的工作環境。鼓勵面對困境的人勇敢尋求幫助,並認識到自己不必孤單承擔痛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