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隨筆-從教改到世代對話:隨時間而變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測前20多天,看到這個新聞......

又去翻翻了她之前的影片。突然有感而發,卻理也理不清,隨手一記靜待有空時或有緣時,能再拿出來細細捋一遍。

【隨筆】

2024.04.12: 李姓法官自殺 司法改革、司法人力不足環境壓力大。

2024.09.05: 柯文哲羈押禁見 至12.21為止尚未起訴 偵查不公開成了笑話。

2024.11.03: 勞動部公務員自殺 職場霸凌議題掀起。

2024.12.14: 教改30年總檢108課綱又被噴。

傳媒產業: 媒體政黨色彩依然濃厚、整體結構困境未解決。新媒體將改變甚麼?

學術界: 高等教育人才流失、教授薪資僅國外一半。

文化產業: 2012年才成立文化部、對比鄰近日韓政府大力扶持影視、動畫產業。

法白podcast:護理界: 病床比和就職意願下降問題。

博音EP121: 學生競爭系統下的失去意義、比的是記憶力。

Dr. Jonathan Haidt: How Smartphones & Social Media Impact Mental Health & the Realistic Solutions

忽略掉所有。只談教改失敗、學生品德教育和中華文化傳承讓我覺得少了很多什麼


貧富差距與產業政策: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家庭所得差距倍數不斷擴大。前後20%的家庭財富差距差66.9倍。「從產業發展角度來分析我國家庭所得差距倍數不斷擴大的現象,其中的原因,也有過度膨脹的產業政策所導致的後果。」(獨立評論: 李明軒)

這30年來,不只有教改,整體的大環境改變最為顯著的就是經濟了。

其中歷經網際網絡發展的崛起一直至現在AI產業的發展,在這變動如此之快的社會下,該不會還有人認為教育—或者說是升學與整體大環境沒有關係吧? 在理組為趨勢、英語是剛需的國際潮流之下,刪減古文和發展多元不是最基本的改變嗎?更不用說,從傳媒到新媒、文化產業的後知後覺,這些早就不是教改的範疇了。今天要改善的不就是上面那幾輩老人、大人們的價值觀嗎?(那種經歷"中華文化"洗禮的價值觀)

可事實是什麼?上面我所列舉的隨筆裡,是我了解中,有人正在爭取改變的行業。他們在等,等上頭的人聽到他們的聲音嗎?不,在等上頭的那群人換成能了解他們訴求的人。勞動部霸凌事件的音檔我聽了兩遍,連結自己的經驗細想:「這在校園裡的大社團、軍隊、醫院、檢警機構或許並不少見。」

龍應台:「中國人,你為何不生氣?」
「華人文化下的人們服從權威,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愛面子怕犯錯。」(獨立評論: 雨蒼,【投書】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

延伸閱讀:

世代與文化的發展:

當臺灣文化成為空洞,政府資金投入的意願降低,臺灣教育轉向功利,越來越多青年在糟糕的大環境選擇躺平。當意識到那些「被高估的美德」的假象被撕開,我們不再滿足於現狀。透過網絡我們知曉那些幸福孩子背後的理想教育模式;知道被包裝洗腦的奮鬥、委曲求全的價值觀是傳統裡盲從、吃人的禮教;看到職場裡許多的不得不正對著他們原有的認知叫囂著。年輕人在世界筆下被塑造成尚未開始便想妄放棄,當歌頌於美好與理想且只有少數人擁有的一面在網上揭露,巨大的對比使得幸福變得渺小、現實變得難以接受,而事實卻又無力更改。在不完美的世界尋求完美與理想,沒有甚麼比求而不得更加痛苦的……

2016年ig出現,當舊有的臺灣與世界的碰撞加劇,在截然不同的世界裡誕生下的新生兒,與原地踏步卻擁有深厚底蘊的怪獸相遇,遍體麟傷的只會是這逐漸凋零的社會;當埋藏許久的「為甚麼」被大膽地攤在陽光之下,震盪帶來的會是一場場無聲的革命。在烏托邦中,掌權者與自由意識爭奪著對幸福的解釋,但誰又都無法保證未來的更好發展,這讓我想到,曾經有大人跟我說:「除非你能提出更好的方法,不然就閉嘴。」

如今,做為一個108課綱高三生,我承認課綱的銜接存在問題,但我卻深深肯定其方向的努力與對未來的期許。同時,我也不希望其走上回頭路。

身在教育前線現場,不知為何地感受到,嚴重的撕裂感正在發生,從教官到國文老師,我相信需要對話的空間相當巨大。改革的路途遙遠,但終將抵達。


匿名投票

你是否支持108課綱?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泓予的沙龍
    15會員
    12內容數
    泓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3
    你的小孩想當兵嗎?我才不想。 教育是個鼓勵個人思考、發展思想的地方,而軍隊與戰爭要求抹煞這些的地方。當政府無法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手上的社會契約又有幾分效力? 雖說如此,我並非否認國家擁有軍隊的必要性。 而且......我會去。
    Thumbnail
    2025/02/13
    你的小孩想當兵嗎?我才不想。 教育是個鼓勵個人思考、發展思想的地方,而軍隊與戰爭要求抹煞這些的地方。當政府無法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手上的社會契約又有幾分效力? 雖說如此,我並非否認國家擁有軍隊的必要性。 而且......我會去。
    Thumbnail
    2023/12/15
    最近媒體給我一種擔憂,課綱會不會走回頭路,就因為我們彼此之前世代的差異,我感覺我們從來不在同個頻率上,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大人」支持區老師講的話?
    Thumbnail
    2023/12/15
    最近媒體給我一種擔憂,課綱會不會走回頭路,就因為我們彼此之前世代的差異,我感覺我們從來不在同個頻率上,我也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大人」支持區老師講的話?
    Thumbnail
    2023/09/16
    雅典民主殺了蘇格拉底,大家開始思考「公民素質」,一場場關於「公民素質」的資格辯論就此展開… 民主制度的弊端 「現代的政治體制對於公民素質與公民參與的要求極高。」 18歲公民權,成不成熟不是重點,只要沒有一個考試能夠測出公民素質的話,那麼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所有人建立在年齡階級觀念之上打轉而已
    Thumbnail
    2023/09/16
    雅典民主殺了蘇格拉底,大家開始思考「公民素質」,一場場關於「公民素質」的資格辯論就此展開… 民主制度的弊端 「現代的政治體制對於公民素質與公民參與的要求極高。」 18歲公民權,成不成熟不是重點,只要沒有一個考試能夠測出公民素質的話,那麼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所有人建立在年齡階級觀念之上打轉而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為都崇尚學歷至上的觀念,從小到大多少人白天去學校晚上去補習班呢?說台灣的教育是分數至上,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認同吧! 我覺得新聞媒體刻意強調台大兩個字並不能完全說明台灣教育現場的價值問題,指是因為台大這光環夠大,加上台灣學歷至上的迷思,標題購聳動才能有點閱率,台灣教育缺乏人格發展及人文素養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為都崇尚學歷至上的觀念,從小到大多少人白天去學校晚上去補習班呢?說台灣的教育是分數至上,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認同吧! 我覺得新聞媒體刻意強調台大兩個字並不能完全說明台灣教育現場的價值問題,指是因為台大這光環夠大,加上台灣學歷至上的迷思,標題購聳動才能有點閱率,台灣教育缺乏人格發展及人文素養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失衡,也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失衡,也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
    Thumbnail
    其實在旅途中,如我之前所說的西方不全然美好,就算西方的一切完美無缺,也不盡然可以全盤移植,完全適用於東方,這背後就是近年來熱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論者主要的爭議點。
    Thumbnail
    其實在旅途中,如我之前所說的西方不全然美好,就算西方的一切完美無缺,也不盡然可以全盤移植,完全適用於東方,這背後就是近年來熱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論者主要的爭議點。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文摘(https://bit.ly/3HE7X6N) 一、只學「有用」的學問---整個社會都在強調「效用」時,反映的是一種短視的價值觀。我現在付出的(學習的),要在短期內有回報(進入好的學校、得到好的工作) . 感想 同意上述的看法。 想起了這個圖 .
    Thumbnail
    文摘(https://bit.ly/3HE7X6N) 一、只學「有用」的學問---整個社會都在強調「效用」時,反映的是一種短視的價值觀。我現在付出的(學習的),要在短期內有回報(進入好的學校、得到好的工作) . 感想 同意上述的看法。 想起了這個圖 .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找禍首很簡單,怪跟你政治意識形態不合的人就對了。或者說,把責任怪其他人就好了,畢竟自己這麼努力,房子車子啥都有,成功者怎麼會有錯?不過,嬰兒潮後的世代,我們應該也很清楚,大環境改變,早就不是經濟起飛期那麼好賺錢。
    Thumbnail
    找禍首很簡單,怪跟你政治意識形態不合的人就對了。或者說,把責任怪其他人就好了,畢竟自己這麼努力,房子車子啥都有,成功者怎麼會有錯?不過,嬰兒潮後的世代,我們應該也很清楚,大環境改變,早就不是經濟起飛期那麼好賺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