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間公司上班時,曾聽別人說某某人就是在公司養老的,雖然他說的那位同事我不認識,當時對於養老的認知就是不會想積極進取,不會主動爭取表現機會,只想四平八穩的完成他們熟悉的工作,這些人會的技術除非太強大或是具有獨佔性,不然通常是會被忽略的人,當時還不能理解,他們明明年紀也不是很大,為什麼不想到更好的地方。
後來我到了新的公司,當時覺得真的很幸運,其實到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從面試時就能感受基層員工對公司的喜愛,而且進公司後發現同事很親切,是個很有人情味的環境,甚至是公司文化也很不錯,記得在新人訓的時候,他們就直接說到,這也就是一份工作,確切的話語不太記得,只記得意思是要大家工作還是要有所取捨,並不會須要大家賣命工作的感覺,當時來看真的是覺得工作待遇以及公司福利都很滿意,而且同事之間大多感情不錯,才漸漸體會為什麼會有人就是想安於某個位置,不再遷徙。
當時在台北的公司不但有平日有供餐,就連尾牙都能帶家人一起去,我還真沒想過我能去到那麼好的公司,而且又是有興趣的產業,雖然做的不是公司的主力產品,但畢竟產品不是我熟悉的,所以還是能學到不同的技術,所以就算做的事情不是最有興趣的,但什麼事都要有人去做,而且被分配到的工作對產品的品質終究是有意義的,因此還是覺得這樣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隨著時間過去,原先還認為應該要做些有挑戰性的工作,但是因為接受薪資跟工作內容,覺得這樣的薪水過得去,而且輕鬆一點的工作內容也沒什麼不好,心態上變的得過且過,對工作態度也不積極,變成覺得能餬口就行了,講難聽點就是混飯吃,但這本質上沒有好壞,因為每個人的追求本來就不一樣,只是當時沒想到會這樣的想法,會讓我到後來痛苦的工作了一兩年。
本來認為工作的內容沒什麼太大問題,畢竟要做這些事就是因為有需求,但當時太遲鈍,一開始考績墊底還沒發現,以為只是暫時性的,到後來漸漸的變成墊底的常客,還認為退一步想,起碼還是有獎金可以拿,等到後來主管開始會有意無意的酸言酸語,也沒為自己辯駁,只認為每個星期都會開會,如果這次有什麼沒講清楚的還有下次,但沒想到被討厭的程度事像滾雪球一樣,一發不可收拾了。
因為習慣了這個自己認定的舒適圈,需要這份工作的報酬,一時間走不了,也真的不想走,所以錯估了自己可以忍受的程度,以為這次被罵了忍下來,下次也是一樣的,但後來才知道我把這想的太簡單了,這次不滿意我的報告,下次就用懷疑的語氣說「你寫過程式嗎?」,再後來因為有會議室的屏蔽,原先的酸言酸語就變成了咆哮「你為什麼要當工程師 ? 沒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這個瀉藥 !」,一字一句永生難忘 !
實在要很感謝跟我同部門的另外兩位同事,因為我讓他們的開會氣氛變差,但起碼沒在我罵的時候直接笑出來,實在是很貼心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