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在全球市場的定位:電動化競賽與未來展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公司概覽

  • 成立時間:1937年8月28日
  • 創辦人:豐田喜一郎
  • 總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
  • 產業:汽車製造
  • 主要產品:乘用車、商用車、豪華車、混合動力車、電動車、氫燃料車
  • 著名品牌:Toyota(豐田)、Lexus(雷克薩斯)
  • 標語:"Let's Go Places"(美國市場) / "Start Your Impossible"(全球品牌標語)

🌍 全球地位

  • 市佔率:豐田長期位居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之一,與福斯集團(Volkswagen Group)並駕齊驅。
  • 全球銷售:2023年,豐田汽車銷售量超過1,000萬輛,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 產能分布:在全球擁有超過50家生產工廠,覆蓋日本、美國、中國、泰國等國家。

⚙️ 核心技術與創新

  • 混合動力技術(Hybrid Technology):1997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混合動力車 Prius(普銳斯),成為環保車的先驅。
  • 氫燃料電池技術(Fuel Cell Vehicle):2014年推出氫燃料電池車 Mirai
  • 自動駕駛:積極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目標在未來實現全面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 電動車(EV):推動電動車發展,計劃在2030年實現全面電氣化。

💼 企業文化與理念

  • 豐田生產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以「精益生產」(Lean Manufacturing)聞名,強調消除浪費、持續改進(Kaizen)。
  • 企業哲學:豐田堅持「顧客至上」、「品質第一」及「持續改進」的經營理念。
  • 企業責任:致力於可持續發展,推動碳中和,並投資於綠色能源及環保技術。

🏆 重要成就

  • 全球首款混合動力量產車 Toyota Prius(1997年)。
  • 高端品牌 Lexus(雷克薩斯) 成為豪華車市場的領導者之一。
  • 在全球汽車可靠性調查中,豐田多年名列前茅。

🛠️ 未來發展方向

  1. 電動化:到2030年,將推出30款純電動車型。
  2. 自動駕駛技術:持續投資人工智慧(AI)及自動駕駛技術。
  3. 可持續發展:目標在2050年實現全球範圍內碳中和。

🏢 知名車款

  • Corolla(卡羅拉):全球最暢銷車款之一。
  • Camry(凱美瑞):中型轎車的代表。
  • Land Cruiser(陸地巡洋艦):豪華越野車代表。
  • Yaris(雅力士):小型經濟型車款。



電動車領域的積極佈局

  • 新車型計劃:豐田計劃在2026年前推出10款全新純電動車型,目標年銷量達到150萬輛。
  • 生產技術革新:公司引入一體化壓鑄技術,利用鋁鑄造設備製造一體成型的車體零件,預計可大幅減少零件數量及生產工序,提升生產效率。
  • 電池技術突破:豐田在固態電池技術上取得進展,成功將成本和尺寸減半,為未來電動車型提供更具競爭力的電池方案。



產業趨勢

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顯著變化,特別是在電動車(EV)領域。以下是對該產業的市場規模、成長率及主要趨勢的分析:

全球汽車市場概況

  • 市場規模:2022年,全球汽車市場估值約為29兆美元,預計至2028年將以3.5%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增長。
  • 成長預測:2023年至2028年間,市場預計將增長14,776億美元,CAGR達8.64%。


電動車市場動態

  • 市場規模與成長率:2024年,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預計達到0.52兆美元,並在2029年增至1.12兆美元,CAGR為16.59%。
  • 銷量預測: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預計達到1,510萬輛,較2024年的1,160萬輛增長30%,佔全球輕型汽車銷量的16.7%。
  • 長期增長預測:預計至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車)銷量將以每年22%的CAGR增長,達到近4,000萬輛。


主要驅動因素

  1. 政策支持:各國政府推行減碳政策,提供購車補貼和稅收優惠,推動電動車市場增長。
  2. 技術進步:電池技術的提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續航里程,增強了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力。
  3. 消費者意識提升:環保意識增強,促使更多消費者選擇電動車。


地區市場分析

  •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2023年銷量佔全球的49%,預計至2027年將達到1,525萬輛,佔全球市場的38%。
  • 歐洲:電動車市場快速增長,政府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市場發展。
  • 美國:電動車市場份額逐漸提升,預計至2027年將以每年30%的CAGR增長。


產業趨勢

  • 電動化:傳統汽車製造商加速電動車型的研發和上市,市場競爭加劇。
  • 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為汽車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 共享出行:共享汽車和網約車服務的興起改變了傳統汽車市場格局。



財報分析

豐田汽車 FY2025 上半年度財務摘要

📊 財務表現概要

  • 銷售收入:23.28兆日圓(年增5.9%)
  • 營業利潤:2,464.2億日圓(年減3.7%)
  • 稅前利潤:2,732.0億日圓(年減22.4%)
  • 歸屬於豐田汽車的淨利:1,907.1億日圓(年減26.4%)
  • 每股基本收益:142.15日圓(去年同期:191.26日圓)

🚗 銷售數據

  • 全球車輛銷售:455.6萬輛(較去年同期減少4%)
    • 日本市場:93.9萬輛(減少12.4%)
    • 海外市場:361.7萬輛(減少1.5%)
  • 分區市場表現
    • 日本:銷售收入微增0.3%,但營業利潤減少3.7%
    • 北美:銷售收入增長10.8%,營業利潤大幅下滑60.7%
    • 歐洲:銷售收入增長8.7%,營業利潤增長18.4%
    • 亞洲:銷售收入增長3.7%,營業利潤增長19.3%
    • 其他市場:銷售收入減少3.2%,營業利潤下滑25.9%

💼 業務分部表現

  1. 汽車業務
    • 銷售收入:21.09兆日圓(增長4.6%)
    • 營業利潤:2,067.7億日圓(減少8%)
  2. 金融服務
    • 銷售收入:2.04兆日圓(增長26%)
    • 營業利潤:332.4億日圓(增長35.8%)
  3. 其他業務
    • 銷售收入:6,533億日圓(增長4.4%)
    • 營業利潤:74億日圓(減少7.2%)

📉 營運挑戰

  • 市場行銷活動成本增加:減少700億日圓利潤
  • 匯率變動正面影響:增加6100億日圓利潤
  • 成本削減努力:增加900億日圓利潤
  • 費用及其他開支:減少4,400億日圓利潤

💰 股利分配

  • 中期股利:40日圓/股
  • 預計年度股利:90日圓/股

📈 未來展望

  • 預計全年銷售收入將達到46兆日圓(年增2%)。
  • 預計全年營業利潤為4,300億日圓(年減19.7%)。
  • 持續投資於電動化和新能源技術研發,應對市場變化。

🔑 重點摘要

  • 全球銷售量和利潤表現不一,日本市場表現疲軟,北美市場利潤下滑明顯。
  • 電動化與可持續發展成為長期戰略重點。
  • 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行銷費用增加及市場需求波動等挑戰。



📉 豐田 FY2025 上半年度稅前利潤大幅下滑原因

在2025財年上半年度,豐田汽車的稅前利潤下降22.4%,主要原因如下:


1️⃣ 行銷活動成本增加

  • 影響額:減少700億日圓
  • 原因:市場競爭加劇,促銷和市場行銷支出增加,以維持銷售量及市場份額。

2️⃣ 匯率波動

  • 影響額:正向影響6100億日圓
  • 原因:日圓貶值為公司帶來匯兌收益,然而未能完全抵消其他負面影響。

3️⃣ 成本增加與費用上升

  • 影響額:減少4400億日圓
  • 原因
    • 原材料成本上漲,特別是鋰電池及其他電動車核心零組件價格持續攀升。
    • 物流成本增加。
    • 供應鏈中斷與不穩定性影響。

4️⃣ 其他非經營性損失

  • 影響額:減少2850億日圓
  • 原因
    • 相關聯公司投資收益減少。
    • 財務成本上升(例如利率變動)。
    • 非經常性損失影響(如訴訟或特定市場的不穩定因素)。



📉 日本市場銷量下滑原因分析

在2025財年上半年度,豐田在日本市場的銷量下降了12.4%,共售出93.9萬輛,較去年同期減少13.3萬輛。主要原因如下:


1️⃣ 本土需求疲軟

  • 經濟不確定性:日本國內經濟復甦緩慢,消費者信心不足,對新車的購買意願下降。
  • 通貨膨脹壓力:生活成本上升,消費者優先考慮基本生活開支,削弱購車需求。

2️⃣ 生產與供應鏈問題

  • 零件短缺:半導體供應鏈持續緊張,導致部分車型交付延遲。
  • 生產中斷:某些生產線受到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影響交付能力。

3️⃣ 舊款車型吸引力下降

  • 車型更新速度不足:部分現有車型未能滿足消費者對新技術和設計的需求。
  • 競爭加劇:其他品牌(例如本田、日產)的新車型更具吸引力,分散了豐田的市場份額。

4️⃣ 政策及法規影響

  • 環保法規壓力:更加嚴格的排放法規導致某些車型需進行改良,導致短期供應減少。
  • 政府補貼變動:電動車補貼政策變化影響消費者購車計劃。

5️⃣ 品牌形象受損

  • 醜聞影響:子公司日野汽車(Hino Motors)在排放和燃油效率認證方面的造假醜聞,對品牌信譽產生負面影響。
  • 消費者信任危機:事件導致部分消費者對豐田品牌的信心動搖。



📉 北美市場營業利潤大幅下滑原因

在2025財年上半年度,豐田在北美市場的營業利潤大幅下滑60.7%,由去年同期的2891億日圓下降至1137億日圓。以下是主要原因:


1️⃣ 成本壓力增加

  • 原材料價格上漲:特別是電池、鋼材等核心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直接增加生產成本。
  • 物流成本上升:全球供應鏈混亂導致運輸和物流成本顯著增加。
  • 勞工成本增加:工資上漲以及部分地區勞工短缺推高勞動力成本。

2️⃣ 市場競爭加劇

  • 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特斯拉及其他美國本土電動車品牌快速擴張,搶占市場份額。
  • 價格競爭:為保持市場佔有率,豐田在促銷和價格折扣方面投入較大,壓縮利潤空間。

3️⃣ 行銷及銷售支出增加

  • 促銷活動費用增長:為了刺激銷售,豐田在廣告宣傳和優惠活動上的支出顯著增加。
  • 庫存管理挑戰:部分車型出現供需錯配,導致庫存壓力增加,進一步加大促銷力度。

4️⃣ 匯率波動

  • 雖然日圓貶值帶來部分利好,但北美市場本身的貨幣波動和進口成本上升,抵消了部分匯率帶來的正向影響。

5️⃣ 電動化轉型成本高昂

  • 新能源車研發投入增加:豐田在北美市場加速電動車產品線的建設,前期研發與設施建設成本高昂。
  • 過渡期陣痛:傳統燃油車市場需求下降,而純電車型尚未完全覆蓋市場需求,造成短期利潤壓力。



歐洲與亞洲市場營業利潤增長原因

在2025財年上半年度,豐田在歐洲和亞洲市場的營業利潤均出現增長,以下是詳細分析:


🚗 1️⃣ 歐洲市場營業利潤增長原因

  • 營業利潤增長:同比增長18.4%,達到2,159億日圓
  • 銷售收入增長:同比增長8.7%,達到2.89兆日圓

📊 主要增長因素

  1. 成本削減努力
    • 豐田持續實施精益生產(Lean Manufacturing),降低製造成本並提高生產效率。
    • 採購策略優化,降低零組件和原材料的成本壓力。
  2. 混合動力車(Hybrid)強勢表現
    • 混合動力車在歐洲市場需求穩定增長。
    • 豐田在歐洲推出多款新型混合動力車,滿足市場對節能減排車輛的需求。
  3. 市場定位策略成功
    • 豐田針對不同市場需求推出適合當地消費者的車型。
    • 高端品牌Lexus(雷克薩斯) 在豪華車市場表現良好,利潤貢獻度提升。
  4. 供應鏈穩定
    • 歐洲市場供應鏈相對穩定,未受大規模中斷影響。

🌏 2️⃣ 亞洲市場營業利潤增長原因

  • 營業利潤增長:同比增長19.3%,達到4,904億日圓
  • 銷售收入增長:同比增長3.7%,達到4.47兆日圓

📊 主要增長因素

  1. 匯率變動利好
    • 匯率波動帶來正向影響,提升海外收入轉換為日圓時的價值。
  2. 市場需求回升
    • 主要市場(如泰國、印尼、越南)的汽車需求恢復,帶動銷售增長。
    • 混合動力和小型經濟型車款銷售表現突出。
  3. 新能源車銷售增長
    • 亞洲市場對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接受度提高。
    • 豐田積極推廣混合動力技術,取得市場優勢。
  4. 在地化生產策略成功
    • 豐田在亞洲多地設立生產工廠,降低運輸和物流成本。
    • 提高生產效率,滿足區域內市場需求。
  5. 政府補貼及政策支持
    • 多個亞洲國家政府對新能源車型提供補貼和稅收優惠,推動銷售增長。



競爭者分析

豐田汽車(Toyota)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製造商,面臨來自多個競爭對手的挑戰。以下是主要競爭者的分析:

1. 福斯集團(Volkswagen Group)

  • 市場地位:福斯集團長期位居全球汽車銷售榜前列,與豐田競爭激烈。
  • 電動化策略:積極推動電動車發展,推出多款純電動車型,致力於成為全球電動車領導者。
  • 挑戰與機會:雖然銷售量增長,但在部分市場面臨需求放緩和政策變化的挑戰。


2. 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

  • 市場地位:2023年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僅次於豐田和福斯。
  • 電動化策略:推出IONIQ系列等多款電動車型,計劃在2030年前推出17款純電車,目標達成全球純電車銷量187萬輛。
  • 挑戰與機會:在美國市場面臨政策挑戰,如《通膨削減法案》對電動車補貼的限制,但持續擴大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3. 特斯拉(Tesla)

  • 市場地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導者,對傳統汽車製造商構成重大挑戰。
  • 電動化策略:專注於純電動車的研發和生產,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優勢。
  • 挑戰與機會:面臨來自傳統車企和新興電動車品牌的競爭,需要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份額。


4. 中國本土電動車製造商(如比亞迪)

  • 市場地位:在中國市場迅速崛起,成為電動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 電動化策略:專注於電動車的研發和生產,產品線豐富,價格具有競爭力。
  • 挑戰與機會:在全球擴張中需要提升品牌認知度和產品質量,以應對國際市場的競爭。


豐田的應對策略

  • 電動化轉型:豐田計劃在2030年前推出30款純電車型,並加大在電動車領域的投資,以應對市場需求和競爭壓力。
  • 市場擴張:計劃到2030年在中國的年產量提升至至少250萬輛,強化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競爭力。
  • 技術創新:持續投資於新技術的研發,包括自動駕駛、氫燃料電池等,以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總體而言,豐田在全球汽車市場中面臨多方競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多樣化和市場策略調整來保持其領先地位。

avatar-img
3會員
104內容數
分享投資相關、生活健康、商業管理等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投資小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富國銀行(Wells Fargo)是美國金融巨頭,核心業務涵蓋零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與財富管理。2024年第三季度淨利潤達51.1億美元,非利息收入增長12%,但淨利息收入受存款成本上升及貸款餘額下降影響而下滑。面對資產上限限制及監管壓力,富國銀行聚焦數位轉型,穩固市場地位。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mpany (IHC) 是阿聯酋阿布達比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跨國控股公司,業務涵蓋房地產、健康醫療、科技、食品及海洋物流。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顯著增長,重點投資Modon Properties、ADNEC與MIZA,專注國際擴展、可持續發展及技術創新。
中國農業銀行(ABC)是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專注於支援農村金融、綠色信貸、製造業貸款及普惠金融。透過數字化轉型與金融科技,提升服務效率,並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2024年財報顯示,營收與淨利穩步增長,資產質量保持穩健。不斷加強風險管理和國際化佈局,鞏固其在金融市場的領先地位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是全球領先的科技巨頭,業務涵蓋半導體、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及家電。2024年Q3營業利潤達9.18兆韓元,年增278%,主要受惠於記憶體市場需求回升及高階產品(HBM、DDR5)銷售增長。未來將聚焦AI技術整合、高階記憶體產能擴展、顯示技術優化。
Merck為全球領先的製藥與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癌症免疫療法、疫苗及動物保健領域。2024年Q3營收穩健增長,研發投入加大。通過收購Elanco與Eyebiotech等,加速擴展動物保健及眼科市場,並聚焦於Keytruda、Gardasil等核心產品,展現長期成長潛力與全球市場領導地位。
雪佛龍是全球領先的能源公司,業務涵蓋石油與天然氣的勘探、開採、精煉與銷售。近期重點包括削減2025年資本支出、15億美元重組費用、530億美元收購赫斯公司,以及總部遷至德州。面臨油價波動、政策差異及併購仲裁挑戰,雪佛龍透過資產優化和成本控制,強化財務穩健性,推動低碳轉型及產能增長,維持市場競爭力。
富國銀行(Wells Fargo)是美國金融巨頭,核心業務涵蓋零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與財富管理。2024年第三季度淨利潤達51.1億美元,非利息收入增長12%,但淨利息收入受存款成本上升及貸款餘額下降影響而下滑。面對資產上限限制及監管壓力,富國銀行聚焦數位轉型,穩固市場地位。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mpany (IHC) 是阿聯酋阿布達比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跨國控股公司,業務涵蓋房地產、健康醫療、科技、食品及海洋物流。2024年第三季度收入顯著增長,重點投資Modon Properties、ADNEC與MIZA,專注國際擴展、可持續發展及技術創新。
中國農業銀行(ABC)是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專注於支援農村金融、綠色信貸、製造業貸款及普惠金融。透過數字化轉型與金融科技,提升服務效率,並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與鄉村振興。2024年財報顯示,營收與淨利穩步增長,資產質量保持穩健。不斷加強風險管理和國際化佈局,鞏固其在金融市場的領先地位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是全球領先的科技巨頭,業務涵蓋半導體、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及家電。2024年Q3營業利潤達9.18兆韓元,年增278%,主要受惠於記憶體市場需求回升及高階產品(HBM、DDR5)銷售增長。未來將聚焦AI技術整合、高階記憶體產能擴展、顯示技術優化。
Merck為全球領先的製藥與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癌症免疫療法、疫苗及動物保健領域。2024年Q3營收穩健增長,研發投入加大。通過收購Elanco與Eyebiotech等,加速擴展動物保健及眼科市場,並聚焦於Keytruda、Gardasil等核心產品,展現長期成長潛力與全球市場領導地位。
雪佛龍是全球領先的能源公司,業務涵蓋石油與天然氣的勘探、開採、精煉與銷售。近期重點包括削減2025年資本支出、15億美元重組費用、530億美元收購赫斯公司,以及總部遷至德州。面臨油價波動、政策差異及併購仲裁挑戰,雪佛龍透過資產優化和成本控制,強化財務穩健性,推動低碳轉型及產能增長,維持市場競爭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產業新聞摘要:美國預計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同時取消中國雙面太陽能板的關稅豁免。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的比亞迪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對特斯拉等全球汽車產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加州發展再生能源迅速,但可能帶來消費者負擔。資策會MIC表示,AI算力需求急增,將導致雲端資料中心部署架構變化。
Thumbnail
在上一篇科技巨頭解碼中,我們重新盤點了特斯拉的電動車與能源業務的長線展望,提出了較有可能的未來路徑。而在本篇,Miula 將會針對特斯拉的服務業務、FSD 業務,以及 Optimus 人型機器人業務,做出我目前對於其長線發展的預測。
財務報告 Q4 營收YoY-5% 毛利率 30.4% 比去年好 EPS 3.46元 全年 電源零組件主要來自電動車 EPS 12.86元 現金股利6.43元 QA 電動車展望?電動車市場衰退對公司的影響? 電動車還是比較貴,充電樁也還是不夠普及,但是電動車還是未來的方向,且公司
財務報告 Q4 營收YoY-5% 毛利率 30.4% 比去年好 EPS 3.46元 全年 電源零組件主要來自電動車 EPS 12.86元 現金股利6.43元 QA 電動車展望?電動車市場衰退對公司的影響? 電動車還是比較貴,充電樁也還是不夠普及,但是電動車還是未來的方向,且公司
#自組美股ETF第5檔:TSLA (特斯拉) 公司名稱:Tesla Motors Inc 美股代號:TSLA 主要業務:電動車 ✏️持有理由: 1、#坐穩電動車市場的領導位置 一說到電動車,大家都會立馬想到特斯拉吧,其既定的品牌優勢,讓TSLA穩坐電動車的龍頭寶座!🎉🎉🎉 2、#
Thumbnail
豐田自動織機再次爆發汽車引擎造假行為,涉及堆高機引擎和三款汽車引擎。造假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組織文化的問題,並已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日本政府於30日進行現場檢查,豐田集團表示將積極採取措施解決這一系列的造假問題。正面回應事件,豐田集團的領導人表示會採取行動重塑企業形象和監管機制。
Thumbnail
《每日閱讀一段國際商用新聞,深耕TOEIC藍色及金色證照閱讀理解力》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產業新聞摘要:美國預計對中國鋼鐵加徵關稅,同時取消中國雙面太陽能板的關稅豁免。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中國的比亞迪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對特斯拉等全球汽車產業造成威脅。另一方面,加州發展再生能源迅速,但可能帶來消費者負擔。資策會MIC表示,AI算力需求急增,將導致雲端資料中心部署架構變化。
Thumbnail
在上一篇科技巨頭解碼中,我們重新盤點了特斯拉的電動車與能源業務的長線展望,提出了較有可能的未來路徑。而在本篇,Miula 將會針對特斯拉的服務業務、FSD 業務,以及 Optimus 人型機器人業務,做出我目前對於其長線發展的預測。
財務報告 Q4 營收YoY-5% 毛利率 30.4% 比去年好 EPS 3.46元 全年 電源零組件主要來自電動車 EPS 12.86元 現金股利6.43元 QA 電動車展望?電動車市場衰退對公司的影響? 電動車還是比較貴,充電樁也還是不夠普及,但是電動車還是未來的方向,且公司
財務報告 Q4 營收YoY-5% 毛利率 30.4% 比去年好 EPS 3.46元 全年 電源零組件主要來自電動車 EPS 12.86元 現金股利6.43元 QA 電動車展望?電動車市場衰退對公司的影響? 電動車還是比較貴,充電樁也還是不夠普及,但是電動車還是未來的方向,且公司
#自組美股ETF第5檔:TSLA (特斯拉) 公司名稱:Tesla Motors Inc 美股代號:TSLA 主要業務:電動車 ✏️持有理由: 1、#坐穩電動車市場的領導位置 一說到電動車,大家都會立馬想到特斯拉吧,其既定的品牌優勢,讓TSLA穩坐電動車的龍頭寶座!🎉🎉🎉 2、#
Thumbnail
豐田自動織機再次爆發汽車引擎造假行為,涉及堆高機引擎和三款汽車引擎。造假行為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組織文化的問題,並已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日本政府於30日進行現場檢查,豐田集團表示將積極採取措施解決這一系列的造假問題。正面回應事件,豐田集團的領導人表示會採取行動重塑企業形象和監管機制。
Thumbnail
《每日閱讀一段國際商用新聞,深耕TOEIC藍色及金色證照閱讀理解力》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