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生成 之 小船輕巧好調頭
實與虛的海軍總部
張忠謀創辦人在台積電演講時曾提及海軍總部一詞,事實上,跨國經營是各國集團常見的經營方式,但實體總部的組織、投資成本過於龐大,以現在的經濟發展階段及科技的進步,網路成了未來一個新戰場,換個說法,人類從本土市場做到跨國,再從跨國做到了虛擬世界!
而網路的海軍總部,對數位創作者來說,大概就是「網路平台」,這些創作者,就是那些帆船的掌舵者。按照< 逆貧致富 >一書所談及,比起大軍艦,小帆船在面對大浪時雖然容易翻船,但有一特色就是一旦發現前方烏雲密布,船輕好調頭(人少、決策快、調整轉變方向的速度快)。
那集團性的大軍艦該如何應對未來的虛實時代?<分散管理,智聯雲端> 提出了iO聯網組織。
巨型戰艦力量 與 拆解後的機動性
有一陣子,日本動漫很流行合體機器人,合體後帶來的巨大力量就如企業集團。但當時代環境變了,面對網路時代的虛實 與 第三方的微型(或一人)創業者竄起時,這些合體後的機器人該如何有更彈性且機動的去應戰這個時代怪獸。
既然能合體就能拆解,就像我弟小時候看的元氣小子,拆解後的獨立與機動性如果運用的好或許不會比合體差,就像進擊的巨人,角色們穿戴立體機動裝置對抗巨人,體型小、數量多,一旦能有效的攻擊到痛點,仍可戰勝一個龐然大物,其龐然大物的缺點就在於笨重、低效、缺乏靈活性。
而作者提出的iO聯網組織,目的就在於:
(1) 增加企業的機動性,將過去一個合體的大組織,拆分成數個獨立的機動性組織,以達多元性及 專精。
(2) 透過中間的協定與數個獨立的機動性組織,整合出多元化的價值服務,在國際中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

作者的聯網組織圖 ~ 圖片來源: 書籍- 分散管理,智聯雲端
這個概念就有點像是,以發散性思維下去連出數條不同的路,路線多了、複雜了,自然就不容易有重複且內捲的問題 。(但當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應該還是會避免不了那些不健康的競爭)
什麼叫連(聯)出數條不同的路,這邊提供兩個不同的思考圖,右邊的內傾直覺是貝佐斯先生的慢想創新思考方式,也是貝佐斯說比較具效率性的創新思考方式,而左邊的是一種跳來跳去且比較不具效率的思考。 然後將其套用在iO組織聯網的發展上。
時代的去中心化
就跟比特幣一樣,雖然我對比特幣完全不了解,但這個時代,很多方面都在去中心化。以作者的iO聯網組織圖來說,數個獨立的個體的中心點也就是一個協定而已,但旁邊的全都是獨立的個體組織。這些獨立細胞有其專攻的方向,譬如一個細胞專長在於中醫,一個細胞專長在於動畫,看似兩個不同世界的組織,若整合起來,或許就可以打出一個中醫相關的短篇動畫,其男主專長於針灸治療,在對患者扭傷的腳進行確認後,在其穴位快速、精準的扎下幾針,並依照部位調整其針的深度,有別於西醫的治療方式。
而這些組織因獨立的特點,有獨立的管理方式,決策也不需經過協定審核,有別於過去大組織的層層關卡。
「效率」轉往「領導」
<分散管理,智聯雲端> 一書也提及,未來的時代,除了重心由勞力轉往腦力,有形轉為無形,就連效率也轉變成領導。關於這一點,剛入職時,我對公司整體的工作流程進行了了解,並整理出一套SOP,實施後效果還算不錯。然而,即使效率有所提升,我仍然覺得這是一件既低效又缺乏意義的事情。(但能有這份工作,我還是懷著感恩之心,做好我的本份)
正如我上次所說,人類的效率是無法與機器或AI相比的,否則,工業革命也不會帶來如此巨大的變革。我那時心想,我們制定一套架構、流程、公式,就為了提升效率、降低錯誤,但我現在所從事的動作,只要AI發展成熟(也是前幾天皮老黃所說的代理AI),是可以在短時間且精準的完成。
當公司成品完成時,機器人會透過感測器對成品進偵測檢驗,然後進入包裝。包裝後,機器人會與無人堆高機進行系統連線,將檢驗後的成品進行入庫 (同時系統會進行最有效的倉庫配置規劃)。入庫後,系統會與客戶端的系統(或母公司的系統)進行出貨確認(確認對方的倉庫是否有足夠空間、哪些貨先出、哪些貨可後出、該時段是否與其他廠商進貨時間衝突),確認後系統就會pass機器人進行撿貨作業,按照系統所安排的裝車、出車,於指定時間內送達對方的倉庫,並由機器人偵測簽收 (簽收者: RB000018)。接著雙方系統大概會花上幾秒鐘的時間,進行雙方的帳務確認,進入發票程序,一樁美好的交易,就這麼完成了。
這一切只要AI普及、系統完善,都是可以一站接著一站,一站接著一站,直接由系統pass機器人完成,根本不需要我們要求自己按照SOP、架構行事,還得時時提醒自己集中精神避免出錯。
那既然效率是可以由系統搭配機器人去完成的,就如作者所說,未來的社會我們也不用去注重效率了,只要能有效的運用科技,那效率與精準度就不會是問題,未來著重的就會是領導(整合)與大腦的運用。
關於勞動力的演變
關於勞動力數位化,《資本與意識形態》一書提到黑奴貿易的歷史。意識形態的轉變讓民眾對黑奴一事提出了抗議,隨著時代的推進,社會建立起了保護勞動者的權益機制。未來的勞動力更是逐漸邁向數位化。
最近,我開始認為 AI 的發展是歷史進程中的必然結果,少子化只是加速了這一發展的步伐,但並非其主要原因。
人類發展的動力本在於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因此,減少勞動本就是發展的一個大方向。不僅僅是因為科技的效率遠高人類,發展動機也是關鍵因素。
是說,我們現在的物資、生活比過往豐沛、多彩,但我們真的有過的比前人好嗎? 肯定是有的,只是相對的也衍生出了一些問題?
另外,過去的勞力密集也將轉為腦力密集,或許就像作者所說,未來的社會,人才將會越來越普及,就如過去廣設學校,國家的民眾素質都有廣泛提升,而這次的AI時代,又是一個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