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教徒認為,新教徒因為少了七卷書,所以不相信煉獄的教導。他認為,新教徒排除了那七卷書,純粹是因為語言問題(沒有希伯來原文)。
然而,似乎有更多的原因。
最近讀畢
Don Stewart :: Why Were the Books of the Old Testament Apocrypha Rejected as Holy Scripture by the Protestants?
https://www.blueletterbible.org/faq/don_stewart/don_stewart_395.cfm
首先,次經的教義與做法與其他聖經經卷相違背。次經經文講求因行為稱義(例如多俾亞傳十二9、十四11、馬加比一書二52),這與因信稱義教義相違背(例如弗二8,9)。
其次,次經提及煉獄(馬加比二書十二41-45),這與其他聖經經卷相違背(來九27)。根據公教徒說法,煉獄是給予未完全聖化的信徒,繼續煉淨的地方。然而,同一時間,他說他們相信因信稱義,耶穌的救恩是白白賜予的。
再者,次經提及為亡者祈禱的做法(巴錄書三4),這與其他聖經經卷相違背。東正教聖經以斯拉四書(4 Ezra)更是批評為亡者祈禱的做法。見:
No Intercession for The Dead - 4 Ezra
https://weekly.israelbiblecenter.com/no-intercession-for-the-dead-4-ezra
第四,次經談及生前靈魂(智慧篇八19,20),這與其他聖經經卷相違背。
第五,次經談及由預先存在物中創造(智慧篇十一17),而非無中生有(來十一3)。
第六,次經視身體比靈魂低等。(智慧篇九15)
第七,次經沒有被新約視為聖經般引用。
第八,猶太人都不承認次經是聖經。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提及由神而來的書卷,只包括希伯來正典及新教舊約經卷,不包括次經。
第九,次經寫於沉默的四百年,這四百年被猶太人及新約作者視為沒有神啟示的時代。
第十,在七十士譯本中存在,不等於就是聖經。而且無證據顯示次經在基督時代已存在於七十士譯本中。而且在七十士譯本中,也存在其他經卷,但那些經卷沒有被納入為正典,例如以斯拉一及二( 或叫三及四)及瑪拿西的祈禱,而以斯拉二書( 或叫四書) 經文強烈反對為亡者祈禱的做法。公教及新教皆不承認以斯拉二書( 或叫四書)為正典,只有東正教承認。以斯拉二書( 或叫四書)亦指出舊約正典不包括次經。
第十一,次經不存在於早期正典名單中,直至第四世紀才出現。並且在第十六世紀才被羅馬天主教官方正式承認。
第十二,次經被大部分教會領袖、早期教父拒絕,包括亞他拿修、耶柔米。不同教父有不同選取。
第十三,次經沒有清晰的範圍。七十士譯本有以斯拉一及二書、瑪拿西的祈禱,但這三書都沒有被包含在正典當中。
第十四,奧古斯丁對次經立場含糊。一方面,他視次經為權威,另一方面,又暗示次經與聖經地位不同(City of God 18.36)。
第十五,在宗教改革期間,不少早期公教學者都拒絕次經,甚至早於宗教改革,公教學者已不接受次經,例如Cardinal Cajetan。
第十六,次經中有歷史錯誤。例如關於多俾亞死時的年歲,書卷內有違反歷史事實的內容。又例如友弟德傳,起始經文就已經有2處違反歷史事實。
第十七,次經沒有希伯來原文。現時的舊約聖經由希伯來文寫成,少數由亞蘭文寫的。次經沒有希伯來原文,只有希臘文。當然,沒有希伯來原文不是它們不納入正典的原因,但現時所有正典都有希伯來原文。希臘文到330年才成為國際語言,這已是舊約成書後70年的事。次經原文由希臘文寫,表示它們成書年期十分晚,難以支持它們是舊約的一部分。
第十八,耶穌不引用次經。當耶穌提到被殺的先知由亞伯至到撒迦利亞(太二十三34-36),範圍由創世記到歷代志下,歷代志下為希伯來聖經最後一卷書,耶穌沒有提到在次經出現而被殺害的的先知,可見祂不將次經視為正典。
第十九,耶穌說舊約聖經先知所說的是關於祂的預言(路二十四25,27、44)。摩西五經、先知書及詩篇上所寫的,都要應驗。耶穌沒有提及次經。
第二十,次經可以提供歷史參考(例如馬加比一書),但不能視作正典。
總結:
1)次經教義和做法與其他正典不一致。
2)次經沒有被新約作者引用。
3)猶太人都不接受次經為神的啟示。
4)存在不同款式的七十士譯本,次經於七十士譯本出現並不代表就是正典。
5)次經不在初期教會正典清單中,只有少數教父視次經為權威。大部分教父不承認次經是聖經,而會引用次經的教父中,沒有一人懂得希伯來文(例如奧古斯丁是不懂希伯來文的)。
6)次經範圍不清楚。
7)與奧古斯丁同時期的、精通希伯來文的耶柔米反對次經。
8)早期公教學者也反對次經。
9)次經有歷史錯誤,沒有實現的預言,又沒有對耶穌的預言。
10)耶穌不使用次經。
因此,新教的舊約已充足,次經沒有神聖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