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在近幾年火火熱熱,常出現在在新聞媒體的鏡頭中,有時在長照的訊息中會看到,有時會在社安網,兩、三年前還有被關注回扣議題,而前幾個月保母虐童案,又把原本趨於平靜的社工關注,再次激起波瀾。
而社工到底在做什麼?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促進、發展或恢復其社會功能的專業人員(法律是這麼說的);也有說是推動社會改變和發展、社會凝聚、和人民的充權及解放。並透過社會公義、人權、集體責任和尊重差異等價值,使個人和組織得以面對挑戰及促進福祉;還有說照顧弱勢、協助適應、倡議改變;...等等諸如此類的工作目的。
我在前文提到的「資源」二字,其實我所做出的歸納,也許與發展歷史結合會更加脈絡,但這便有些偏離主題了。
何謂「資源」?其實就是可取用的一切。
而社工所做的主要便是發揮資源,用於上述目的。
在現在,有效率、效能的發揮資源,便是回應資源提供者的信任,及社工專業的體現。
如何達成發揮資源?社工可能有幾個面向需要處理,發現需求、探索資源、分配資源、激發資源、確認回饋。
發現需求這是一項重要的能力,不論是對單位、服務對象、社會大眾,甚至是對自己。當發現需求,才能夠有目的性的尋找及利用資源。
探索資源,這可以細分為兩類~一是向外募集資源,可能透過人力、媒體的廣告、成效宣傳、意識形態塑造等,來向廣大的社會謀取資源;而另一種則是由社工創造出來,可能是團體組織凝聚、團體活動、陪伴等。
分配資源,將資源依評估給予合適的人,將有限的資源合乎判斷、診斷的分配給服務對象。
激發資源,如何將分配出去的資源更好的表現出來,雖然時常純粹淪為單位行銷的工具,但其本意在於使資源與服務使用者(對象)更完美的契合與利用,就像一些機甲與人類意識結合的影音內容一樣,個人對資源的同步率、利用率等,其實與服務對象取得資源一樣重要,可社工現況只能行有餘而力不足,這種更精緻化的服務比起社會大眾及單位檢視的量能比起,簡直微不足道。終究只是個受雇優先的專業人員,比起救活一人,不如布施一鍋粥,一人一碗,數據化資料看起來更加美好。其實這便是確認回饋的選擇,是要質還是量,要單位橫斷數據還是要服務對象長期反饋。
若以人為中心則可以簡單分類資源類行,為內在與外在資源二類,前者是情緒、價值觀、思考模式(典範)、慣習、歷程等等;後者諸如人力、物力、財力、權力等。
而社工專業在每位社工手中各有不同,就如同醫學領域之大,診療方式之多,每位醫師也各有其擅長的方式及面向。
若將社工的工作依能力分類,不但減輕實務上龐雜的工作,也使社工更容易於工作中獲得成就感,而其難度便在於社工間的分工與合作,然而這算是社工應該擅長的項目,跨專業合作的橋梁也是社工工作內容之一。而現在長照制度便是單位與單位間、專業與專業間的協力,而單位內社工與社工間的協力多只存在非制度性的交際,其原因還是來自機構人力的精簡,並使原先便複雜的社會事的社工工作更加複雜。這屬另類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只不過台上的人太多,而台下的,需要費足心力抽絲剝繭每位上台的人,前十年在台下的生活。其實這也是社工辛苦及樂趣所在,而這也是社工服務品質與勞累程度的核心,多找一些表面資訊,便可以輕鬆些,而單位的服務量能也能更加漂亮,而社工也更疲於應對數量,此乃現狀。
以上是簡短的表述,主打一個啟發,而非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