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常聽到父母說:「賺錢不容易。」然而,這句話真的能讓孩子理解金錢的價值嗎?還是反而會讓他們覺得賺錢是一件困難的事?
知名 Youtuber 張修修在一段分享中提到,他曾經在女兒想要買玩具時,灌輸她「賺錢不容易」的觀念。他的用意是希望女兒能明白金錢來之不易,減少對物質的過度需求。然而,有位網友提醒他,這樣的金錢信念如果深植孩子心中,可能會導致她未來覺得賺錢很難,進而形成無形的阻力。
回想我們自己成長的過程,是不是也有很多類似的金錢信念被灌輸給我們?例如「賺錢很辛苦」、「錢買不到快樂」,甚至「錢再賺就有」。這些觀念可能源自上一代的經驗,卻未必適用於現代的社會環境。
如果我們覺得賺錢很難,就會在追求更高收入的道路上遇到阻力。例如,從 3-4 萬的月薪想要提升到 5-6 萬,可能會覺得困難重重,因為我們內心相信「賺錢不容易」。
相反地,如果我們不認為賺錢很難,就更願意投資自己。當我們提升技能、增加價值,賺錢變成一個自然的結果。世界上不缺高薪的工作,缺的是能夠勝任高薪工作的人。而這些工作往往需要的是專業技術、深厚的產業知識、高度的視野,甚至是對行業潛規則的了解。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位創業者,想要申請政府補助,卻對流程毫無頭緒。當你投入時間研究,甚至成為這方面的專家,這就成為一種獨特且高價值的能力。類似地,行業中的潛規則或冷門知識,往往是具備高附加價值的內容。懂得這些,才能為他人提供無法取代的價值,進而創造財富。
賺錢的本質並不難,難的是找到你的受眾,並為他們提供真正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我們經常高估賺錢的難度,卻低估了自身能力的價值。關鍵在於是否能為他人提供有價值的內容,而這些內容的形式可以千變萬化。
我最近遇到的例子:
之前我外公撞到頭,住到加護病房的時候,病房外面就有人來遞名片,問我們有沒有需要找看護。
在加護病房外,家屬可能正焦頭爛額地尋找看護服務,而看護公司的人卻在這時主動遞上名片。
這樣的服務不就是剛好切中家屬的需求嗎——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了解決方案。是不是提供了恰到好度的產品?答案顯而易見。
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錢本身不難賺,難的是是否有勇氣嘗試,並善用自己的能力為他人創造價值。因此,與其對孩子一味強調「賺錢很難」,不如幫助他們理解:
「賺錢是幫助他人的自然結果,只要持續提升自己,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與其一味的跟孩子強調「賺錢不容易」,反而將抑制了他們財富成長的可能性,
不如讓他們從體驗中學習金錢的本質——付出努力與創造價值。
引導孩子用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問題,並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如何為他人帶來價值。
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明白,賺錢並不是苦差事,而是創造價值後自然的結果。
透過零用錢管理,讓孩子體會金錢有限且需要分配的概念,避免揮霍但不過度壓抑。
例子:
給孩子固定的零用錢,例如每週 100 元,並建議他們按照「儲蓄 50%、消費 30%、分享 20%」的比例分配。當孩子儲夠錢買心儀的物品時,可以適時鼓勵:「你靠自己的努力買到了這個玩具,這是你的成果,做得很好!」
在生活中主動分享正面的金錢觀,避免過度強調金錢的難度,而是讓孩子理解賺錢與幫助他人、創造價值的關聯。
例子:
當孩子問:「為什麼你要工作?」可以回答:「因為我喜歡幫助我的客戶解決問題,工作也讓我們有能力買食物、支付房租,並享受生活。」
讓孩子自己設定目標,並幫助他們拆解達成目標的步驟,從中體會努力的意義。
例子:
如果孩子想去遊樂園,可以設計一個存錢計畫,告訴他:「遊樂園門票是 800 元,你每週可以存 100 元,這樣 8 週後你就可以達成目標!」
與其告訴孩子「賺錢很難」,不如透過實際的體驗和正向的金錢教育,而非單純強調金錢的難得性。
透過積極的金錢觀和實際的體驗,孩子將能以自信、健康的態度面對未來的財富成長。
與其說「賺錢不容易」,不如讓孩子明白,只要持續努力,他們的能力和價值可以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