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跨文化家庭的春節:簡化儀式,保留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是農曆大年初一,看著遠在台灣的家人忙著貼春聯、準備年夜飯、守歲拜年發紅包,我不禁感慨:自從與來自英國的隊友組建家庭後,春節的儀式感真是逐年遞減。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想分享我們家的跨文化春節故事,以及異國婚姻如何讓傳統節日有了新的意義。

春節的儀式感 vs. 異國家庭的現實

頭幾年在中Central Coast過春節時,我曾試圖聯合鄰居曉峰姐一家子一起圍爐,保持傳統習俗:吃火鍋、貼春聯、拜年發紅包🧧。但2023年底搬到坎培拉後,我被搬家折磨得精疲力盡,雖然媽媽特地從台灣來看我們,稍微還有點年味,但去年12月再次搬家後,我真的在弄完耶誕節後,完全沒力氣再準備春節了。於是,今年我們在毫無儀式感的年味中,全家去外食。

簡化儀式,保留核心意義

我簡單復盤了一下,其實可以簡化儀式,但必須保留核心意義。比如,去亞超買些春聯,全家一起貼;雖然這裡是大夏天,但可以簡單圍個爐象徵一下。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理解春節的團圓意義。

儀式感的元宵節計畫

或許元宵節可以有些小小的驚喜,做一個完美的ending。晚餐吃火鍋,甜點上湯圓,㊗️願一家人圓圓滿滿。這樣是不是感覺氛圍感一下子就上來了?🤔 我得趕緊在這裡找到可以一起圍爐過年的朋友!來了坎村一年,雖然很喜歡這裡,但還沒有真正的歸屬感。所以,這是我2025年的flag🎯:在坎村建立屬於自己的朋友圈🤗

孩子們的春節視角

小孩們對於春節的理解就是「新年快樂!恭喜發財,🧧拿來」,感覺這是一個收🧧的節日。這一點其實我自己也需要學習一下,好好解釋新年為什麼要拿紅包?有人知道嗎?欢迎科普。

節日對海外華人的意義

身在異鄉讓我明白,節日不僅是儀式,更是家人之間的連結與理解。無論是春節還是聖誕節,最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的時光。同時,讓在西方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們理解中華文化的春節意義,是異國婚姻家庭可以嘗試去溝通與學習的。也許通過傳統的民間故事、美食或遊戲,讓她們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新年的新開始

今年的春節,雖然沒有傳統的儀式感,但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度過了一個充滿笑聲與愛的日子。另外,你們家的春節有什麼特別的傳統嗎?歡迎留言分享!

#異國婚姻 #跨文化家庭 #大年初一祝大家新年快樂 #生活需要儀式感 #定居澳洲 #台灣人在澳洲

這是一個溫暖的小天地,無論您是跨文化家庭的一員,還是對異國文化感興趣的朋友,都能在這裡找到共鳴。作為一名跨文化家庭的成員,我親身經歷了語言、文化和教育上的挑戰與成長。這裡不僅有真實的故事分享,還有實用的溝通技巧、育兒建議和文化融合的心得。也希望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一起探討如何在多元文化中找到平衡與幸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週末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點兒出門去吃早餐。 雖然這是一個平時也可以做的事情,但不知道為什麼,如果是在週末去的話,總是覺得特別有儀式感。 因此,週末出門去吃早餐,變成了一個我們生活裡的小小儀式。 在小王子那本書裡面,狐狸這樣對小王子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
吃蛋糕代表親情,代表團聚,代表家人緊密的關係
飲食是一種生活習慣,每日三餐在外即使方便,但對我而言,卻好像少了一味!想來想去,才發現原來「自煮生活」是我對於認真度日的憧憬和樂趣。
週末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點兒出門去吃早餐。 雖然這是一個平時也可以做的事情,但不知道為什麼,如果是在週末去的話,總是覺得特別有儀式感。 因此,週末出門去吃早餐,變成了一個我們生活裡的小小儀式。 在小王子那本書裡面,狐狸這樣對小王子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
吃蛋糕代表親情,代表團聚,代表家人緊密的關係
飲食是一種生活習慣,每日三餐在外即使方便,但對我而言,卻好像少了一味!想來想去,才發現原來「自煮生活」是我對於認真度日的憧憬和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親節】 今天8月8日是臺灣的父親節,也是日本的孝順父母日。 雖然臺灣的父親節是在8月8日,但全世界大部份的國家與地區則是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慶祝父親節,包括日本及美國及歐亞等地。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韓文課時,談到韓國對於稱謂要求很嚴謹這件事,差一歲就要嚴守上下關係。 如果沒有認識韓國人,我應該很難想像這件事,畢竟在台灣,在基本的禮貌下,人人都可以有忘年之交,都可以成為互相稱呼名字或小名的〔朋友〕。 〔那如果一個是前一年的12月,一個是後一年的1月,也要叫哥哥姐姐嗎?〕 老師說這種情況的話
Thumbnail
生活重心 在台灣的生活、教育,最常被接受到的訊息就是, 「千萬不要浪費瑣碎的時間,未來的不痛快都是現在所成就」
Thumbnail
繼上一篇主要分享過年前的港台兩地在整體及職場上的差異,這篇則主要從生活面分享我所觀察到的一些過年文化上的差異:)
Thumbnail
我一直對眷村文化很好奇,他們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著台灣的習慣,是文化與語言嗎?是權力與對立嗎?是美食與金錢嗎?
Thumbnail
準備讓孩子寫讀後心得,幫忙孩子尋找可以寫的主題(也算是一種複習) . 1、所知道的台灣俗諺與台灣民間關係 ---所知道的台灣習俗,真的寫對的,不多得不太到位。發現:你們並沒有好好觀察「台灣習俗」,因為沒有好好觀察,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思考,為什麼有這樣的習俗。我覺得滿可惜的。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和我一起跟著"空中英語教室"學各國跨年迎新方式的英文吧!這部新年視頻,蠻輕鬆有趣,又有知識性-----但,沒有字幕稿,或具體的英文內容分析...所以,還是打成文章,順便分析一下囉^^
Thumbnail
嗨,大家好這裡是年末在那邊又冷又忙的異教人。非常感謝大家這一年來和我互動、交流,願意閱讀超級小眾的文章,跟著我一起學習一些不知道學了能幹嘛的冷知識。最近越來越能感覺得自己的成長(美編和文筆的部分之類的),儘管說話也還是一樣飆速而白目。明年也請諸君繼續包容異教人的自由自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父親節】 今天8月8日是臺灣的父親節,也是日本的孝順父母日。 雖然臺灣的父親節是在8月8日,但全世界大部份的國家與地區則是在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慶祝父親節,包括日本及美國及歐亞等地。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韓文課時,談到韓國對於稱謂要求很嚴謹這件事,差一歲就要嚴守上下關係。 如果沒有認識韓國人,我應該很難想像這件事,畢竟在台灣,在基本的禮貌下,人人都可以有忘年之交,都可以成為互相稱呼名字或小名的〔朋友〕。 〔那如果一個是前一年的12月,一個是後一年的1月,也要叫哥哥姐姐嗎?〕 老師說這種情況的話
Thumbnail
生活重心 在台灣的生活、教育,最常被接受到的訊息就是, 「千萬不要浪費瑣碎的時間,未來的不痛快都是現在所成就」
Thumbnail
繼上一篇主要分享過年前的港台兩地在整體及職場上的差異,這篇則主要從生活面分享我所觀察到的一些過年文化上的差異:)
Thumbnail
我一直對眷村文化很好奇,他們有多大的影響力影響著台灣的習慣,是文化與語言嗎?是權力與對立嗎?是美食與金錢嗎?
Thumbnail
準備讓孩子寫讀後心得,幫忙孩子尋找可以寫的主題(也算是一種複習) . 1、所知道的台灣俗諺與台灣民間關係 ---所知道的台灣習俗,真的寫對的,不多得不太到位。發現:你們並沒有好好觀察「台灣習俗」,因為沒有好好觀察,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思考,為什麼有這樣的習俗。我覺得滿可惜的。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和我一起跟著"空中英語教室"學各國跨年迎新方式的英文吧!這部新年視頻,蠻輕鬆有趣,又有知識性-----但,沒有字幕稿,或具體的英文內容分析...所以,還是打成文章,順便分析一下囉^^
Thumbnail
嗨,大家好這裡是年末在那邊又冷又忙的異教人。非常感謝大家這一年來和我互動、交流,願意閱讀超級小眾的文章,跟著我一起學習一些不知道學了能幹嘛的冷知識。最近越來越能感覺得自己的成長(美編和文筆的部分之類的),儘管說話也還是一樣飆速而白目。明年也請諸君繼續包容異教人的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