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確》讀書心得: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用數據看清世界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世界總感覺越來越糟

每天接收各種新聞與網路,新聞總是圍繞在各種負面消息,如:地震頻傳、氣候暖化、戰爭四起、空難等等,讓人覺得未來世界不是那麼光明且前途黯淡。

但如果仔細想想,不管身在哪個時代,當代的人們,都會感覺世界會越來越糟,事後回顧那個時代的發展,發現後來的發展軌跡,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糕,為什麼人類總是在任何時空背景下,覺得世界會越來越不好呢?

其實這個來自於人類本能的直覺偏誤,本書作者漢斯‧羅斯林,曾任臨床醫師、數據學家、全球公衛教授及知名公共教育家,經由分析世界的數據與各類政府的交流發現,大部分的人們其實並不了解這個世界真正的樣貌,因此想要藉由此書,讓讀者可以藉由數據打破直覺,避免用錯誤的認知,去解決世界的問題。

黑猩猩可能比我們更了解世界

本書開頭先使用 13 題「真確」問題,每個問題需要從三個選項選出正確的解答,去考驗讀者對於世界的理解,當然,這些問題事前,已經考了許多政府官員與專業人士,結果出乎人意料,在大部分的題目的正確率,人們遠低於 33 % (黑猩猩亂猜的正確率),顯現受過大量教育與取得最新資訊的人,對世界並沒有正確的認知。

這也是作者擔憂且一直推動的事情,因為如果對世界的認知有誤,政府高層無法推動正確的政策改變國家、公司高層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而一般民眾則是將擔心放在不那麼危險與緊急的事務上,最後將導致我們對未來總是感覺到悲觀,卻又將資源投入在錯誤的地方。

重點一:別用二分法去分類世界

二分法直覺偏誤所造成的問題


真確問題1:現今全世界的低收入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

(A)20%

(B)40%

(C)60%

正確答案為 C ,作者統計後,只有 7 % 的人可以選到正確的答案。 


真確問題2:世界上的多數人是生活在哪裡?

(A)低所得國家

(B)中所得國家

(C)高所得國家

正確答案為 B ,這題稍微好一點,約有 25 % 的人可以選到正確的答案。 


從答題的正確率而論,普遍的人們確實還輸亂答的黑猩猩(33%),這個原因是,大部份的人們還處在二分化的世界觀念,認為世界是可以輕易的區分成兩塊,兩塊間是很大的鴻溝,能徹底地看出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水平,如:開發中國家/已開發國家、西方國家/其他國家、窮人/富人,因此就容易用錯誤的直覺,認為除了西方國家外的民眾,大部分的人都還處於貧苦的生活,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用所得分類法更理解真實世界

如果我們不能用二分法來區分世界,那我們要如何說明世界呢?作者提出更好的分類法,來為世界分類,用所得進行四個分類,如下圖所示:


raw-image


圖中,一個人形圖代表 10 億人,從左邊數來收入低於每日2美元的是第一級,而高於32美元的是第四級,各個級別的生活樣貌非常的不同,一級的要取水可能需要走過好幾個小時,才能取得骯髒的水,但第四級只需要開啟水龍頭就自然會有乾淨的水源可用,這個分類架構將會貫穿全書,協助我們更容易理解世界。

扭轉二分法偏誤

當然,屏除了從收入理解世界的方法,作者也提供了其他方式,讓我們在了解世界與數據時,避免用了二分法直覺,方法如下所述:

  • 留意平均值:要理解大部分的多數落在哪裡,不能僅從平均值去比較數值,應該從分布去著手分析,才會發現鴻溝並不如自己想像的大。
  • 留意極值:人類通常會留意極端的現象,但不論如何,分布肯定會有極端,但大部分的人還是處於中間。
  • 上層目光:如果生活在第四層,會以為其他階層的生活都一樣不好,但其實要記住四級所得分類法,其他階級彼此生活與水平並不相同


重點二:聚焦在恐懼,就會看不到真正危險的地方

恐懼並不等於危險

人們會對生理傷害、受困與毒素,自然感覺到恐懼,是為了在大自然生存中,自然演化出來的能力。恐懼能力,對於生存在一、二等級的人們,可幫助人們能快速察覺,避免危險,但對於已經與大自然隔絕的三、四級人們,他們已經不在受制於這些危害,但這個能力還是隨時在運作,導致我們會因為新聞報導的內容,而時時刻刻處於無名的恐懼當中,如:新聞時常播放各種天災,但實際上生活環境並沒有那麼多的天災,但我們卻會莫名的升起恐懼,或是看到核電廠,就會不停的恐懼,核外洩所導致的後果,卻忘記專注於其他能源對於環境的影響。

人們一直專注在恐懼的事物,卻無暇去關注真正會帶來危害的「危險」,譬如:時刻關心地震、戰爭爆發、空難與看不到的化學物質,卻不知道許多一級兒童還飽受腹瀉的痛苦,或是海床逐漸淪為海底沙漠,這就是恐懼型直覺偏誤,帶來的問題,讓我們無法評估真正的風險與危害。

扭轉恐懼型偏誤

  • 恐懼 vs. 事實:世界其實沒有那麼可怕,只是新聞媒體啟動恐懼的能力,讓我們關注在恐怖的訊息。
  • 風險:真正要關注的是風險,而不是恐懼,關注危險程度與暴露,才能正確判斷該事物對自己的的危害。
  • 凡事先冷靜:千萬別在驚恐時,下任何決定,一定要先冷靜再說。


重點三:別用單一觀點執行任務

人在解決問題,或是分析問題時,都期望用一個簡單的觀點去洞悉事務,這樣的處理方式,就容易形成單一觀點的直覺偏誤。而這個也常常是專業人士會有的盲點,習慣用自己擅長的事物去解決問題,或許真的能解決,但卻不代表能真正解決一切的問題,甚至衍生更多的問題。

過去,公衛學者曾提出消滅結核病的方法,透過讓所有人都照過 X 光,找出患者病治療他們,但最後卻失敗了,因為第一、二級的人們對事情非常火大,且不願意配合,他們思索為什麼我們有一堆疑難雜症,需要更緊急的治療,但來了這麼多醫師與護士,卻只是照 X 光,對其他疾病卻不聞不問。可見這個方法雖然可以解決結核病,但對於人們卻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是如何提高當地的醫療品質才是能真正解決人們的問題。


扭轉單一觀點偏誤

  • 檢驗自己想法:需要與其他人討論不同的觀點,並找出自己想法的漏洞。
  • 專業有侷限:對專業的事物要虛心求教,避免撈過界。
  • 槌子與釘子:太擅長某樣東西,就喜歡用這類東西去解決問題,但切記,沒有工具樣樣適合,還是要對其他方法採用開放的態度。


最後:

本書大致的內容是講述,要怎麼避開錯誤的認知,去用數據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但裡面的各種偏誤直覺與改善方法,不僅可以讓我們可以更了解世界,亦可用在日常與工作的事務上面,如:過往的詐騙集團,常用親人綁架的方法,去要贖金,這件是利用人們對恐懼的直覺,影響我們冷靜地做決定,最後就導致財產的損失;或是工作上,我們經常僅用單一觀點去做解決,卻沒有全面性的了解狀況,這樣同樣會導致事情上答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導致失敗。因此就如同書中所說,基於現實的世界觀,將有助於人生走得更好,就像準確的導航系統更有助於你在城裡找路。期望大家都可藉由此書更了解世界,並運用在生活當中。


本書適合閱讀的人:

✅ 教育者

✅ 商業與政策決策者

✅ 媒體從業者

書籍資訊

作者: 漢斯.羅斯林, 奧拉.羅斯林, 安娜.羅朗德

書名: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原文書名:FACTFULNESS: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譯者:林力敏

👉 點這裡 博客來網址


感謝您的閱讀,想要了解更多設計、行銷與商業好書,歡迎點這裡加入 👉 我的沙龍


avatar-img
58會員
29內容數
專注於研究 UX、行銷領域,用文字作為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吱吱喳喳 的其他內容
《觀察的力量》一書,作者詹恩‧奇普切斯分享其一百九十一個國家的研究經驗,教導讀者如何從平凡情境中觀察市場商機,並透過顧客門檻地圖、物品分析、信任生態等方法,創造非凡產品。本書適合使用者研究員、設計研究者、產品設計師閱讀。
本書「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的核心概念在於,成功的關鍵並非單純的投入時間,而是著重於產出成果。作者金川顯教強調透過「說」與「寫」將學習轉化為實際成果的重要性,並提出提升人脈經營效率及注重外貌管理的建議。此書適合想要提升學習效率、建立人脈及增強工作能力的讀者。
探討如何有效地運用數據進行商業簡報溝通,並提升簡報說服力。文章重點包括:根據不同決策者調整溝通方式(同事、主管、高階主管)、善用故事架構(三幕劇式)來呈現數據,以及透過圖表設計(強化數據、標示數據、數據運算)讓數據更易於理解。本書適合數據分析師、商業分析師和創業家閱讀。
在職場上,追隨熱情的建議可能是不明智的。卡爾·紐波特在《深度職場力》中強調,熱情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透過技能的提升和努力的演練來培養的。本書提供了更實際的方法來獲得理想的工作,包括打造職涯資本、自主性和使命感。這些策略能幫助求職者和上班族抵抗追隨熱情的迷思,並指導他們找到更有價值和滿足感的職業方向。
本書探討了提問的藝術,作者法蘭克.賽斯諾分享瞭如何透過不同類型的提問提升交流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巧。文章揭示了多種提問方式,包括診斷型提問、衝突型提問與遺產型提問,並強調有效提問能帶來深刻的洞察及更好的關係。無論是在工作、生活或自我反思中,掌握提問的技巧都能讓我們在這個複雜的時代更聰明地應對挑戰。
本文探討了內容行銷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及其如何改變企業的行銷策略。隨著消費者從被動接收資訊轉向主動尋找產品信息,內容行銷成為吸引客戶的關鍵。書中分析了成功案例與執行步驟,包括設置商業目標、建立目標客戶與內容設計等,最終取得顧客。無論是內容創作者、創業者、行銷人員,這篇文章皆提供值得參考的見解與策略。
《觀察的力量》一書,作者詹恩‧奇普切斯分享其一百九十一個國家的研究經驗,教導讀者如何從平凡情境中觀察市場商機,並透過顧客門檻地圖、物品分析、信任生態等方法,創造非凡產品。本書適合使用者研究員、設計研究者、產品設計師閱讀。
本書「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的核心概念在於,成功的關鍵並非單純的投入時間,而是著重於產出成果。作者金川顯教強調透過「說」與「寫」將學習轉化為實際成果的重要性,並提出提升人脈經營效率及注重外貌管理的建議。此書適合想要提升學習效率、建立人脈及增強工作能力的讀者。
探討如何有效地運用數據進行商業簡報溝通,並提升簡報說服力。文章重點包括:根據不同決策者調整溝通方式(同事、主管、高階主管)、善用故事架構(三幕劇式)來呈現數據,以及透過圖表設計(強化數據、標示數據、數據運算)讓數據更易於理解。本書適合數據分析師、商業分析師和創業家閱讀。
在職場上,追隨熱情的建議可能是不明智的。卡爾·紐波特在《深度職場力》中強調,熱情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透過技能的提升和努力的演練來培養的。本書提供了更實際的方法來獲得理想的工作,包括打造職涯資本、自主性和使命感。這些策略能幫助求職者和上班族抵抗追隨熱情的迷思,並指導他們找到更有價值和滿足感的職業方向。
本書探討了提問的藝術,作者法蘭克.賽斯諾分享瞭如何透過不同類型的提問提升交流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巧。文章揭示了多種提問方式,包括診斷型提問、衝突型提問與遺產型提問,並強調有效提問能帶來深刻的洞察及更好的關係。無論是在工作、生活或自我反思中,掌握提問的技巧都能讓我們在這個複雜的時代更聰明地應對挑戰。
本文探討了內容行銷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及其如何改變企業的行銷策略。隨著消費者從被動接收資訊轉向主動尋找產品信息,內容行銷成為吸引客戶的關鍵。書中分析了成功案例與執行步驟,包括設置商業目標、建立目標客戶與內容設計等,最終取得顧客。無論是內容創作者、創業者、行銷人員,這篇文章皆提供值得參考的見解與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越練越明白為什麼「正念」那麼容易被誤解為「正向思考」。 先讓我推薦一本書:《失控的正向思考》。喜歡正向思考的人請找來看看,很有參考價值。 「正念」的意思是:「正確」的「覺察」。 「正確」的意思是:帶著「平等心」的覺察。 「平等心」的意思是:所有的感受都是一樣會升起也會滅去,無論是正向
Thumbnail
直覺(Intuition),指的是一種不使用證據、實驗、有意識的推理,或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迅速出現的直接想法、感覺、信念或者偏好。這篇文章通過分析直覺的原理、研究結果等多個方面,深入探討了直覺與經驗、情緒的聯繫,並提出不過度使用直覺以及如何讓直覺成為決策利器等建議。
Thumbnail
智勝你的大腦,意味著去做一些感覺更難,但從長遠來看會帶來最大好處的心理鍛鍊。
寫給在工作、愛情和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你 福爾克•齊茲博士、曼努埃•涂煦博士  著 馬修  審訂 楊夢茹 譯 2022 先覺出版 ❍ ❍ ❍ ❍ ❍❍ ❍ ❍ ❍ ❍❍ ❍ 重構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將問題倒著看去理解」技巧,或者是專業術語「重構」。 透過重構每天都能在治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被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使得我們往往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候,唯一值得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內心直覺。直覺,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東西,其實是我們深藏在內心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它通常是正確的。
Thumbnail
這本書在我的朋友圈之間廣受推薦,也引起了我的興趣。 究竟什麼是錯覺資產?這是我在翻開書之前有的疑問。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越練越明白為什麼「正念」那麼容易被誤解為「正向思考」。 先讓我推薦一本書:《失控的正向思考》。喜歡正向思考的人請找來看看,很有參考價值。 「正念」的意思是:「正確」的「覺察」。 「正確」的意思是:帶著「平等心」的覺察。 「平等心」的意思是:所有的感受都是一樣會升起也會滅去,無論是正向
Thumbnail
直覺(Intuition),指的是一種不使用證據、實驗、有意識的推理,或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迅速出現的直接想法、感覺、信念或者偏好。這篇文章通過分析直覺的原理、研究結果等多個方面,深入探討了直覺與經驗、情緒的聯繫,並提出不過度使用直覺以及如何讓直覺成為決策利器等建議。
Thumbnail
智勝你的大腦,意味著去做一些感覺更難,但從長遠來看會帶來最大好處的心理鍛鍊。
寫給在工作、愛情和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你 福爾克•齊茲博士、曼努埃•涂煦博士  著 馬修  審訂 楊夢茹 譯 2022 先覺出版 ❍ ❍ ❍ ❍ ❍❍ ❍ ❍ ❍ ❍❍ ❍ 重構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將問題倒著看去理解」技巧,或者是專業術語「重構」。 透過重構每天都能在治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我們的大腦在演化過程中,慢慢改變,有些思維模式在遠古時代有其必要,到了現代,卻可能變成一種阻礙。《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整理出經常困住我們的八大錯誤思維,並說明這些思維的緣起與解決方法。 一、流暢效應-「順」的誘惑 當我們看到看似流暢、熟練或稀鬆平常的成果,就會相信那個過
Thumbnail
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常常被無數的資訊和選擇所包圍,使得我們往往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候,唯一值得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內心直覺。直覺,這個看似不切實際的東西,其實是我們深藏在內心的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它通常是正確的。
Thumbnail
這本書在我的朋友圈之間廣受推薦,也引起了我的興趣。 究竟什麼是錯覺資產?這是我在翻開書之前有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