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過分心的經驗,我們一直以來的觀念應該是,分心是件壞事,如果誰分心,就等著挨揍。
所以,分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應該代表著不好的回憶。
那麼,什麼時候可能發生分心呢?
通常是在,學習某樣東西或是工作時,覺得有點累的時候發生。
例如,上課的時候,突然很想打遊戲,如果你的自制力夠強,就能壓抑住想打遊戲的慾望,如果自制力不夠強,就是跑去打遊戲了。
上集講到的[多愛值],這邊再簡單說明一下,[多愛值]可以看做是在意的程度,最大值是100%,[多愛值]越高,記憶力越好,並且[多愛值]對於各領域的數值是不同的,像是對數學的[多愛值]是10%,對英文的[多愛值]是60%,之類的。
那麼,多愛值跟分心有什麼關係呢?
這邊先再介紹一個新名詞,叫做[多愛排名],就是將各領域根據多愛值,由高到低做排序,得出來的排名就是[多愛排名]。
利用[多愛排名]的好處在於,不需要去特意記每個領域的多愛值,只要知道哪個領域大概排在第幾位就行。
分心,可以這樣去想,首先,假設現在的多愛排名是這樣,學數學排第一,打遊戲排第二,學英文排第三。
原本,你是在學數學,但是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數學的多愛值下降了。
這時候,多愛排名變成,打遊戲排第一,學數學排第二,學英文排第三。
接著,因為打遊戲的多愛值比學數學更高,也就是,你現在比起學數學,更在意的是打遊戲,這時候,如果你想到了打遊戲這件事,就可能發生分心,分心的對象就是,打遊戲。
多愛排名發生改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某個領域的多愛值下降。
第二種是,某個領域的多愛值上升。
當我們在學習某個領域時,如果多愛值不夠高,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愛值通常是漸漸降低的。
這就導致,多愛排名發生改變,然後分心就發生了。
這時候,如果繼續學習同一個領域,可能讓其多愛值繼續下降,也就是記憶力持續下降。
所以,我的建議是,對啥分心了,就去做。
可以這樣去想,你原本正在看電視,不小心連續通宵看了兩天,導致眼睛已經累到張不開了,這時,你還沒有睏意,想再繼續通霄,所以,你選擇去聽音樂,也就是,換成做別件事,來讓眼睛從疲勞中恢復。
分心時的操作,也是同個道理,學數學到累了,就去打遊戲,讓學數學這件事,從疲勞中恢復,等到打遊戲到累了,這時候,學數學這件事也從疲勞中恢復了,然後再接著去學數學,如此不斷的循環,這才是分心時應該做的操作。
一般學習差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基本上不學習的人,另一種是,曾經花很多時間去學習,最後變得討厭學習的人。第二種人,大多都是分心時沒有做出正確操作的人。
可能有人是這樣想的,道理我都懂,但是畢竟是要花時間去做跟學習無關的事,不但要挨揍,學習還要變差。
其實,人去做任何事,都是可以從中學到東西的,比方說,打遊戲也是,判斷能力,策略能力,等等的各種能力,問題只在,你能不能將這些能力,用在學習上,只要能做到這點,你就能沒有間斷的持續學習。
多愛值的精確值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實際在分心的操作中,只需要知道,現在更應該做啥就行。
甚至,多愛排名只需要看第一名就行,第一名是啥,就去做啥。
再甚至,不去花時間做這個多愛排名,直接對啥分心就去做啥,也是可以的。
一個人可能同時在學很多樣東西,也就是,多愛排名上的領域數量特別多,這樣的好處是,各領域的多愛值有更多時間來恢復被消耗掉的值。
同時在學的東西少,則容易出現,各別領域的多愛值特高或是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