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是正常現象,對啥分心,做啥就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過分心的經驗,我們一直以來的觀念應該是,分心是件壞事,如果誰分心,就等著挨揍。

所以,分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應該代表著不好的回憶。


那麼,什麼時候可能發生分心呢?

通常是在,學習某樣東西或是工作時,覺得有點累的時候發生。


例如,上課的時候,突然很想打遊戲,如果你的自制力夠強,就能壓抑住想打遊戲的慾望,如果自制力不夠強,就是跑去打遊戲了。



上集講到的[多愛值],這邊再簡單說明一下,[多愛值]可以看做是在意的程度,最大值是100%,[多愛值]越高,記憶力越好,並且[多愛值]對於各領域的數值是不同的,像是對數學的[多愛值]是10%,對英文的[多愛值]是60%,之類的。


那麼,多愛值跟分心有什麼關係呢?

這邊先再介紹一個新名詞,叫做[多愛排名],就是將各領域根據多愛值,由高到低做排序,得出來的排名就是[多愛排名]。

利用[多愛排名]的好處在於,不需要去特意記每個領域的多愛值,只要知道哪個領域大概排在第幾位就行。

分心,可以這樣去想,首先,假設現在的多愛排名是這樣,學數學排第一,打遊戲排第二,學英文排第三。

原本,你是在學數學,但是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數學的多愛值下降了。

這時候,多愛排名變成,打遊戲排第一,學數學排第二,學英文排第三。

接著,因為打遊戲的多愛值比學數學更高,也就是,你現在比起學數學,更在意的是打遊戲,這時候,如果你想到了打遊戲這件事,就可能發生分心,分心的對象就是,打遊戲。


多愛排名發生改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某個領域的多愛值下降。

第二種是,某個領域的多愛值上升。

當我們在學習某個領域時,如果多愛值不夠高,在學習的過程中,多愛值通常是漸漸降低的。

這就導致,多愛排名發生改變,然後分心就發生了。

這時候,如果繼續學習同一個領域,可能讓其多愛值繼續下降,也就是記憶力持續下降。

所以,我的建議是,對啥分心了,就去做。

可以這樣去想,你原本正在看電視,不小心連續通宵看了兩天,導致眼睛已經累到張不開了,這時,你還沒有睏意,想再繼續通霄,所以,你選擇去聽音樂,也就是,換成做別件事,來讓眼睛從疲勞中恢復。

分心時的操作,也是同個道理,學數學到累了,就去打遊戲,讓學數學這件事,從疲勞中恢復,等到打遊戲到累了,這時候,學數學這件事也從疲勞中恢復了,然後再接著去學數學,如此不斷的循環,這才是分心時應該做的操作。

一般學習差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基本上不學習的人,另一種是,曾經花很多時間去學習,最後變得討厭學習的人。第二種人,大多都是分心時沒有做出正確操作的人。



可能有人是這樣想的,道理我都懂,但是畢竟是要花時間去做跟學習無關的事,不但要挨揍,學習還要變差。

其實,人去做任何事,都是可以從中學到東西的,比方說,打遊戲也是,判斷能力,策略能力,等等的各種能力,問題只在,你能不能將這些能力,用在學習上,只要能做到這點,你就能沒有間斷的持續學習。


多愛值的精確值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實際在分心的操作中,只需要知道,現在更應該做啥就行。

甚至,多愛排名只需要看第一名就行,第一名是啥,就去做啥。

再甚至,不去花時間做這個多愛排名,直接對啥分心就去做啥,也是可以的。



一個人可能同時在學很多樣東西,也就是,多愛排名上的領域數量特別多,這樣的好處是,各領域的多愛值有更多時間來恢復被消耗掉的值。


同時在學的東西少,則容易出現,各別領域的多愛值特高或是特低。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推廣目前正在開發的一套用來管理,與人相關的各種力量的系統,叫做四千規則。 分別是<多愛><同步><錯半><無限><限制><級別>。 用多愛,管理記憶力。 用同步,管理創造力。 用錯半,管理禁忌的力。 用無限,管理無盡的力。 用限制,管理不變的力。 用級別,管理力的大小。 能用好這6個規則,就代表著成為一個不缺力量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四千的規則盒子 的其他內容
大多數人應該都是不喜歡讀書的,有的人說,學校學到的知識大多在以後都用不到。嗯,確實。 也有人說,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就是當學生的時候。 有一種職業,叫做補教老師,聽聞曾經有補教老師偽裝成學生,潛入大考考場,為的不是上好學校,是去記考題,記完考題後,舉手表示身體不舒服,要提前離場,出了考場後,迅速用
大家應該多少有過,電腦跑久了變得越來越卡的體驗。 至於原因,可以這樣去想,電腦像是一座都市,程式則是其中的居民。 程式們各自有自己的上班時間和工作的內容,有的在電腦開機後開始上班,有的在被點擊後才開始上班,工作的內容也是有各種各樣,像是控制風扇的轉動或是顯示桌面的內容等等。所有的程式一起維持這座
大多數人應該都是不喜歡讀書的,有的人說,學校學到的知識大多在以後都用不到。嗯,確實。 也有人說,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就是當學生的時候。 有一種職業,叫做補教老師,聽聞曾經有補教老師偽裝成學生,潛入大考考場,為的不是上好學校,是去記考題,記完考題後,舉手表示身體不舒服,要提前離場,出了考場後,迅速用
大家應該多少有過,電腦跑久了變得越來越卡的體驗。 至於原因,可以這樣去想,電腦像是一座都市,程式則是其中的居民。 程式們各自有自己的上班時間和工作的內容,有的在電腦開機後開始上班,有的在被點擊後才開始上班,工作的內容也是有各種各樣,像是控制風扇的轉動或是顯示桌面的內容等等。所有的程式一起維持這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有的時候,會突然很不耐煩,有的時候,會突然感覺很累,有的時候,對突然的想要出去走走,有的時候,會突然的什麼事都不想做。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過度的壓抑任何一種情緒 都是不健康的 事情的好壞也ㄧ樣 只想要好事發生 卻無法接受壞事的來臨 這種得與失的執著過強 也很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事物本身並沒有單一的好或壞 現在只需此刻的經歷 未來會怎麼樣的收穫 還是取決於今後的行動與努力 自由自在地活著 柔軟謙虛 並且保持自我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Thumbnail
多數人煩惱的源頭,多半是因為放了太多關注在他人身上,包含承受(或擔心)他人情緒、過分在意他人感受、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他人身上...等,想要排除這些煩惱進而化解人際紛爭,實踐「課題分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有的時候,會突然很不耐煩,有的時候,會突然感覺很累,有的時候,對突然的想要出去走走,有的時候,會突然的什麼事都不想做。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過度的壓抑任何一種情緒 都是不健康的 事情的好壞也ㄧ樣 只想要好事發生 卻無法接受壞事的來臨 這種得與失的執著過強 也很容易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事物本身並沒有單一的好或壞 現在只需此刻的經歷 未來會怎麼樣的收穫 還是取決於今後的行動與努力 自由自在地活著 柔軟謙虛 並且保持自我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Thumbnail
多數人煩惱的源頭,多半是因為放了太多關注在他人身上,包含承受(或擔心)他人情緒、過分在意他人感受、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他人身上...等,想要排除這些煩惱進而化解人際紛爭,實踐「課題分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