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暴露(E):低體溫、高熱的鑑別診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急診室,「暴露(Exposure, E)」評估 代表全面檢查病人的體溫、皮膚狀況與可能的隱藏性傷病。體溫異常(低體溫或高熱)可能反映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休克、中樞神經異常或環境暴露,因此迅速鑑別病因並進行適當治療至關重要

raw-image


本篇文章將探討:


如何快速評估體溫異常?


低體溫(Hypothermia)的鑑別診斷與處置


高熱(Hyperthermia)的臨床原因與緊急處理



🔹 1. 如何快速評估體溫異常?

正常核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36.5-37.5°C

  • 低於 35°C = 低體溫(Hypothermia)
  • 高於 38.3°C = 高熱(Fever, Pyrexia)
  • 高於 40°C = 超高熱(Hyperthermia)

🔍 觀察(Look)

  • 皮膚顏色與狀態(蒼白、發紺、潮紅、大量出汗)
  • 是否有顫抖(低體溫)或抽搐(高熱)
  • 肢體是否僵硬(低體溫晚期)

🩸 生命徵象評估

  • 低體溫常合併 心搏過緩(Bradycardia)、低血壓(Hypotension)
  • 高熱可能伴隨 心搏過速(Tachycardia)、低血壓(可能為敗血性休克

🌡 測量核心體溫

  • 耳溫/腋溫不準確,建議使用:
    直腸溫度計(最準確)
    食道溫度探測(插管病人適用)

🔹 2. 低體溫(Hypothermia):病因與處理

🧊 什麼是低體溫?

低體溫(Hypothermia) 指核心體溫 < 35°C,可根據嚴重程度分級:

raw-image

🚨 低體溫的可能病因

🔹 環境暴露:寒冷天氣、溺水、高山暴露


🔹 內科疾病:敗血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酮酸中毒(DKA)


🔹 藥物/中毒:酒精中毒、鴉片類藥物過量、鎮靜劑中毒


🛑 低體溫緊急處置

輕度低體溫(32-35°C)


1️⃣ 移至溫暖環境,避免進一步失溫


2️⃣ 被動加溫(Blankets, 保暖衣物)


3️⃣ 溫熱飲品(避免含酒精)


中度-重度低體溫(<32°C)


1️⃣ 主動加溫(加熱毯、溫鹽水輸液 IV)


2️⃣ 心律不整管理:低體溫可能誘發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需謹慎監測


3️⃣ 若心搏停止,進行 CPR 並考慮體外循環加溫(ECMO)


📌 低體溫患者心跳可能極弱,「未確認無心跳前,不可放棄急救!」


🔹 3. 高熱(Hyperthermia):病因與處理

🔥 什麼是高熱?

  • 發燒(Fever):體溫 > 38.3°C,通常與感染有關
  • 超高熱(Hyperthermia):體溫 > 40°C,可能與中暑、藥物反應、代謝異常有關,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導致熱衰竭、熱休克、器官衰竭

🚨 高熱的可能病因

🔹 感染性發燒(Fever)


敗血症(Sepsis):合併低血壓、乳酸上升,需立即給予抗生素


腦膜炎(Meningitis):合併頭痛、頸部僵硬,需腰椎穿刺


COVID-19、流感、肺炎


🔹 非感染性高熱(Hyperthermia)


中暑(Heat Stroke):環境高溫暴露,意識不清,皮膚乾燥


惡性高熱(Malignant Hyperthermia):吸入性麻醉劑或琥珀醯膽鹼(Succinylcholine)誘發,需立即給予 Dantrolene


神經阻斷劑惡性症候群(NMS,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抗精神病藥物(如 Haloperidol)引起,需停藥並降溫


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服用 SSRI、MAOI 造成,合併肌肉僵硬


🛑 高熱緊急處置

感染性發燒(Sepsis)


1️⃣ 快速補液(30 mL/kg 晶體液)


2️⃣ 抗生素治療(根據可能感染源選擇適當抗生素)


中暑或惡性高熱


1️⃣ 物理降溫(冰袋置於腋下、腹股溝)


2️⃣ 霧化降溫(Mist & Fan)


3️⃣ 避免快速降溫導致寒顫,加重代謝需求


4️⃣ Dantrolene IV(若為惡性高熱)


📌 若核心體溫 > 41°C,需立即降溫,避免腦部與器官損傷!


🛑 結語:體溫異常的快速處理原則

低體溫:根據嚴重度選擇被動或主動加溫,心搏停止者需考慮體外循環加溫


高熱:區分感染性與非感染性病因,非感染性高熱需立即降溫與對症治療


體溫異常往往反映全身性疾病,應快速鑑別並處置,以降低死亡率!


當意外發生,你知道該如何正確施救嗎?本沙龍由第一線消防急救員分享現場救援實戰經驗,深入解析黃金 10 分鐘應變、急診室處置、病情觀察,幫助你掌握關鍵急救知識。從 CPR、哈姆立克法到創傷止血,帶你了解如何在危急時刻拯救生命。無論你是任何人🚨 關鍵時刻,Sandwich-Care 與你同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急診室,「神經(Disability, D)」評估 主要用來判斷病人的意識狀態、神經學功能與潛在的腦部病變。病人的意識改變可能來自腦血管事件(如中風)、代謝性異常(如低血糖)、藥物中毒或顱內壓升高等多種原因。因此,迅速鑑別病因,並即時處置,對於降低神經損傷、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探討
循環(Circulation, C) 是 ABCDE 評估的第三步,直接關係到血液循環與器官灌流。當病人處於**休克、心搏過緩(Bradycardia)、心搏過速(Tachycardia)、低血壓(Hypotension)**等狀態時,若未能及時介入,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MODS)或心搏驟停(Ca
在急診室,「呼吸」(Breathing, B) 是 ABCDE 評估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因為缺氧(Hypoxia)與換氣異常可能在數分鐘內導致心搏驟停。無論是因為肺部疾病、循環衰竭或神經問題,醫療人員都必須迅速判斷並處置,以維持足夠的氧合與換氣。 這篇文章將探討: ✅ 如何快速辨識呼吸異
在急診室,確保氣道通暢(Airway, A) 是最優先處理的步驟,因為 呼吸道阻塞可能在數分鐘內導致缺氧、心跳停止,甚至死亡。不論是急性過敏反應、異物哽塞,還是氣道水腫,迅速辨識並即時處置是搶救病人生命的關鍵。 本篇文章將詳細探討: ✅ 如何快速辨識呼吸道阻塞? ✅ 常見的氣道阻塞
當內科急症患者被送進急診室後,醫療團隊必須在短時間內決定:這名患者應該留在急診觀察、立即住院,還是可以安全出院?這道決策關卡不僅關係到醫院資源分配,也影響患者的預後與治療效率。 這篇文章將探討急診與住院的關鍵分界點,如何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度、治療需求與風險評估,做出最適當的處置決策。 🔹
當一名內科急症病人進入急診室,前 72 小時是決定其生死、康復與長期併發症的關鍵時刻。這段時間內,醫療團隊的診斷速度、治療決策與病情監測,將直接影響患者的存活率與後續生活品質。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 72 小時 這個時間框架如此重要,以及如何利用這段時間做出最佳臨床決策。 🔹
在急診室,「神經(Disability, D)」評估 主要用來判斷病人的意識狀態、神經學功能與潛在的腦部病變。病人的意識改變可能來自腦血管事件(如中風)、代謝性異常(如低血糖)、藥物中毒或顱內壓升高等多種原因。因此,迅速鑑別病因,並即時處置,對於降低神經損傷、改善預後至關重要。 這篇文章將探討
循環(Circulation, C) 是 ABCDE 評估的第三步,直接關係到血液循環與器官灌流。當病人處於**休克、心搏過緩(Bradycardia)、心搏過速(Tachycardia)、低血壓(Hypotension)**等狀態時,若未能及時介入,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MODS)或心搏驟停(Ca
在急診室,「呼吸」(Breathing, B) 是 ABCDE 評估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因為缺氧(Hypoxia)與換氣異常可能在數分鐘內導致心搏驟停。無論是因為肺部疾病、循環衰竭或神經問題,醫療人員都必須迅速判斷並處置,以維持足夠的氧合與換氣。 這篇文章將探討: ✅ 如何快速辨識呼吸異
在急診室,確保氣道通暢(Airway, A) 是最優先處理的步驟,因為 呼吸道阻塞可能在數分鐘內導致缺氧、心跳停止,甚至死亡。不論是急性過敏反應、異物哽塞,還是氣道水腫,迅速辨識並即時處置是搶救病人生命的關鍵。 本篇文章將詳細探討: ✅ 如何快速辨識呼吸道阻塞? ✅ 常見的氣道阻塞
當內科急症患者被送進急診室後,醫療團隊必須在短時間內決定:這名患者應該留在急診觀察、立即住院,還是可以安全出院?這道決策關卡不僅關係到醫院資源分配,也影響患者的預後與治療效率。 這篇文章將探討急診與住院的關鍵分界點,如何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度、治療需求與風險評估,做出最適當的處置決策。 🔹
當一名內科急症病人進入急診室,前 72 小時是決定其生死、康復與長期併發症的關鍵時刻。這段時間內,醫療團隊的診斷速度、治療決策與病情監測,將直接影響患者的存活率與後續生活品質。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 72 小時 這個時間框架如此重要,以及如何利用這段時間做出最佳臨床決策。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你是否也覺得:最近好熱喔?沒錯,今年入夏後,世界各地的氣溫紛紛打破紀錄、創新高了。學習身心平衡的你此時應可深切體會到:高溫下的生活實況——生理上更大的消耗、負擔;心理上易怒、煩躁、鬱悶 其實,Under the weather 不見得是感冒,比較像是一種說也說不清楚的不舒服。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極端氣候逐漸變得常態化,這影響著各行各業,也包含我們⋯⋯(AI)
溫室效應病菌激增導致食物中毒風險案例激增 現在還沒夏天呢!?
想必大家最近應該聞鎮色變吧! 地震,來得突然。 天氣變化,更是令人消化不良。 不要小看中暑這件事,最近熱到不行的天氣,若不多補充水分,真的會中。 中暑,不是病,但中暑起來,還是會要人命的..... 突然飆高溫的天氣,讓人身體的平衡有些措手不及,若發現突然盜汗,頭痛不已,真的就要注意自己是否
Thumbnail
不同季節常會流行不同的疾病,如夏季的瘧疾、登革熱、腹瀉、食物中毒等,而冬季則以感冒、流感和支氣管炎為主,本文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預防和應對這些季節性疾病。
Thumbnail
天氣忽冷忽熱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不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其他多種身體疾病也需要格外留意。 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溫度變化,這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 以下是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需要留意的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天氣變化可能引起或加重氣喘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你是否也覺得:最近好熱喔?沒錯,今年入夏後,世界各地的氣溫紛紛打破紀錄、創新高了。學習身心平衡的你此時應可深切體會到:高溫下的生活實況——生理上更大的消耗、負擔;心理上易怒、煩躁、鬱悶 其實,Under the weather 不見得是感冒,比較像是一種說也說不清楚的不舒服。
Thumbnail
高溫天氣時,許多人會選擇待在冷氣房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對肌膚可能產生乾燥、過敏、老化等不良影響。本篇文章介紹瞭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室內濕度、定期清潔空調、補充水分、使用保濕護膚品、適量休息、調節空調溫度和注意防晒等方法。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大家在享受涼爽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康水潤的肌膚!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極端氣候逐漸變得常態化,這影響著各行各業,也包含我們⋯⋯(AI)
溫室效應病菌激增導致食物中毒風險案例激增 現在還沒夏天呢!?
想必大家最近應該聞鎮色變吧! 地震,來得突然。 天氣變化,更是令人消化不良。 不要小看中暑這件事,最近熱到不行的天氣,若不多補充水分,真的會中。 中暑,不是病,但中暑起來,還是會要人命的..... 突然飆高溫的天氣,讓人身體的平衡有些措手不及,若發現突然盜汗,頭痛不已,真的就要注意自己是否
Thumbnail
不同季節常會流行不同的疾病,如夏季的瘧疾、登革熱、腹瀉、食物中毒等,而冬季則以感冒、流感和支氣管炎為主,本文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你預防和應對這些季節性疾病。
Thumbnail
天氣忽冷忽熱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不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其他多種身體疾病也需要格外留意。 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溫度變化,這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 以下是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需要留意的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天氣變化可能引起或加重氣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