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満足感の本質:まんぞくかんのほんしつ]:薪水袋裡的幸福:經濟學與人生的平衡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薪水袋的故事:經濟邏輯與幸福的平衡點

夜幕低垂,城市的燈火如同碎金般灑落在街道上,映照著人們行色匆匆的背影。今天下班後,想要吃完晚餐再回家。我坐在一家溫暖的餐廳裡,靜靜地享受著這個夜晚的片刻安寧。餐廳的空氣裡瀰漫著剛出爐麵包的香氣,服務生不斷地穿梭其間,每個人看起來都忙碌卻又充滿活力。就在我打算結束用餐的時候,身旁兩位服務員一段真摯的對話吸引了我的注意。

「終於撐到時薪一百九十元了!」

一位年輕的服務員握著一只黃色的信封袋,表情藏不住的雀躍。應該是剛領到薪水,他的眼睛裡閃爍著一種純粹的喜悅,彷彿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得到了回報。他不直接打開來看看裡面到底有多少?反而像是捧著某件珍貴的寶物般,小心翼翼地拍了拍信封的厚度慢慢感受,數秒後他帶著笑容對著另一位服務員說:「明年我的願望是時薪兩百,繼續加油!」


一番對話聽在我的耳裡,忽然讓我有些衝擊。首先是他的明年願望是時薪從一百九十元到兩百元??? 他對未來的期待如此單純,也那麼具體:從一百九十元漲到兩百元,看似只有微小的差距,但卻包含著他對生活的信心、對進步的盼望,以及對自己努力成果的肯定。再來是他雙手摸著薪水袋時臉上的笑容! 這薪水袋內的錢也許對很多人來說,只不過是幾頓飯錢,但對他而言,卻是這一段時間裡所有心血和努力的結晶。


當我再次低頭看著桌上即將吃完的晚餐,心裡突然生出一絲感傷:我們的生活起點與背景不同,自然也塑造出各自獨特的故事與期待。但我同時也發現,他的滿足感來自於對於自我付出的肯定。他沒有抱怨經濟環境的嚴苛,也沒有怨天尤人,只是簡單地期待下一個「整數」的到來。那一刻,我彷彿看見幸福在他整個人微微發光。

然而,為什麼在他的身上,我能真切感受到幸福,而在某些高薪工作者身上,我卻看到另一種迷惘與不安?這就涉及一個深層的問題:經濟概念與幸福定義之間的交織關係。或許,金錢確實是生活的必要條件,但它不是唯一衡量幸福的標準。人們常常陷入「經濟成長就是幸福成長」的迷思,以為數字的上升就等同於人生的改善。可是一旦時薪從一百九漲到兩百,我們又可能馬上期待更高的目標,如同不斷追逐海市蜃樓,永遠看不見盡頭。

在經濟學中,我們談到「邊際效用遞減」(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的概念:當我們獲得的財富或消費品越來越多時,帶來的「額外快樂」反而會逐漸遞減。舉例來說,對於那位店員而言,今天時薪漲到一百九十元,或許是巨大的差別,因為他能更輕鬆地負擔日常開銷,也可能存到一小筆儲蓄;但對一位原本月薪就高達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人來說,再多個五千、一萬元,帶來的快樂或許就遠沒有那麼深刻。經濟的成長或收入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如何在那有限的增幅裡擁有最大化的幸福感,才是關鍵所在。


再回到那位年輕店員。他當下的快樂並不是只建立在「拿到更高的數字」上,而是他真心感到自己正在往前邁進,哪怕只有一小步。一百九十元與兩百元的差距,象徵著他「下一階段」的目標,更象徵了一種「看得到未來」的信心。對他來說,這是積極向上的動力,也是確立自我價值的一項佐證。

而我,站在另一個角度,看著他捧著那個黃色信封袋,就像看見當年的自己。在我還未踏入職場、甚至還是學生的時候,偶爾打一份工,領到薪水的瞬間也是如此雀躍。那時候的我,對「賺錢」這件事充滿了新鮮感和成就感,彷彿只要多努力一點、再多學一些,就能讓生活更有保障,也更有意義。這種踏實的幸福或許不富足,但卻為我帶來清晰的成就感。

隨著年齡增長,生活逐漸充斥著各種責任和包袱:房貸、車貸、子女教育、投資理財、社會期待……時常讓我忘了,當初那種「只差一點點就能上到更高台階」的純粹喜悅。反而在擁有更多物質條件後,我的焦慮也不斷攀升。究其根本,是因為我不斷地向外尋找更高的目標,卻忽略了對「內心狀態」的審視;我追求一個又一個數字的躍進,卻難以在每個成就達成的瞬間,真切地感受並停留在快樂之中。幸福就這樣被追逐的過程淹沒了。

從經濟的角度看,這或許是一種「理性經濟人」(homo economicus) 的本能:每個人都想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追求更多的財富和更高的地位。然而,幸福卻往往不是沿著直線上升的。再怎麼理性規劃,若我們無法在每一次的小成就中找到「意義」,幸福就會成為一種飄忽不定、只能遠觀的幻象。


走出餐廳,夜風輕撫。人們總說,幸福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能力。經濟上的成長與生活條件的改善,固然能帶給我們更大的安全感與更多元的選擇,但唯有當我們真正理解並珍惜自己的付出,才能從那微小的增長中體會到真正的快樂。也許,下一次我再覺得焦慮或疲憊時,我提醒自己:幸福不在遠方,而在於能不能肯定當下的努力,並為下一步訂立一個簡單而適切的目標。這,就是經濟概念底層邏輯與幸福定義之間,最動人的平衡點。

avatar-img
0會員
17內容數
瑜伽對我而言,不僅是一種身體鍛鍊,更是尋找內心平衡的美好旅程。而閱讀,則為我打開了心靈成長的大門,特別是關於哲學、身心靈、語言學習及日本療癒系與心理成長系類的書籍,都能帶給我無窮的靈感與啟發。同時我很喜歡跟朋友們分享讀後的感想,探索並討論如何將將書籍的智慧實踐於日常生活,實現身心、工作與經濟的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ogacatxcat 的其他內容
你是否曾經注意過自己的表情?我們每天面對許多人,卻很少真正「看見」自己。當你低頭忙碌時,眉頭是否緊鎖?當你與人交談時,是否流露出焦躁或不耐煩?如果你能夠隨時看到自己的表情,你會如何調整? 鏡子是最誠實的提醒:我的人生導師塔塔給了我一個建議,在辦公桌上放一面鏡子,隨時看看自己的表情,提醒自己保持
透過每日冥想和肯定語,找回內心平靜與力量,並分享生活中充滿正能量的小確幸。
在人生的無常面前,珍惜當下與活出精彩人生才是最重要的體悟。
本文探討Gary Zukav的《新意識觀》中關於寬恕的精髓,闡述寬恕不僅僅是原諒他人,更是挑戰內在恐懼,從而獲得自由和愛。文章深入剖析寬恕的五個面向:超越自身、釋放內在力量、連結愛與超越報復、獲得自由和偉大的創造,並以實際例子說明寬恕如何帶來心靈轉變與個人成長。
今天從宜蘭開車回新竹,簡直是一場“耐力大考驗”!一路塞車,屁股坐得都快炸了,甚至懷疑是坐骨神經在“抗議”。現在,迫切需要幾個神奇的瑜伽動作來拯救這“坐”得疲憊不堪的身體! 回到家,立刻進行以下五個瑜珈動作,進行舒緩,瑜伴們久坐後也可以試試看唷~
或許現在宇宙訊息並不清晰可見,但它總在推動我前進,即便在黑暗與恐懼中。感受到的不安,可能是在提醒我,某些情緒需要被照見,某些傷口需要被溫柔地撫平。 或許這段時間,正在經歷轉變...
你是否曾經注意過自己的表情?我們每天面對許多人,卻很少真正「看見」自己。當你低頭忙碌時,眉頭是否緊鎖?當你與人交談時,是否流露出焦躁或不耐煩?如果你能夠隨時看到自己的表情,你會如何調整? 鏡子是最誠實的提醒:我的人生導師塔塔給了我一個建議,在辦公桌上放一面鏡子,隨時看看自己的表情,提醒自己保持
透過每日冥想和肯定語,找回內心平靜與力量,並分享生活中充滿正能量的小確幸。
在人生的無常面前,珍惜當下與活出精彩人生才是最重要的體悟。
本文探討Gary Zukav的《新意識觀》中關於寬恕的精髓,闡述寬恕不僅僅是原諒他人,更是挑戰內在恐懼,從而獲得自由和愛。文章深入剖析寬恕的五個面向:超越自身、釋放內在力量、連結愛與超越報復、獲得自由和偉大的創造,並以實際例子說明寬恕如何帶來心靈轉變與個人成長。
今天從宜蘭開車回新竹,簡直是一場“耐力大考驗”!一路塞車,屁股坐得都快炸了,甚至懷疑是坐骨神經在“抗議”。現在,迫切需要幾個神奇的瑜伽動作來拯救這“坐”得疲憊不堪的身體! 回到家,立刻進行以下五個瑜珈動作,進行舒緩,瑜伴們久坐後也可以試試看唷~
或許現在宇宙訊息並不清晰可見,但它總在推動我前進,即便在黑暗與恐懼中。感受到的不安,可能是在提醒我,某些情緒需要被照見,某些傷口需要被溫柔地撫平。 或許這段時間,正在經歷轉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只看書名以為是講金錢的書,讀了覺得更接近引導人培養「志業」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兩件事,金錢和幸福的平衡以及金錢螺旋的概念。 金錢和幸福的關係,不一定錢越多就越幸福。 當金錢超過一個門檻,再多的金錢對提升幸福感是有限的。每個人對於多少錢才足夠的標準不同,甚至不知道要多少才夠。
金錢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許多人來說,金錢是生活的基石,它能夠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讓我們不再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煩惱。然而,金錢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消費能力和經濟成功往往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主要標準。然而,對於一些即便努力工作,但消費能力仍然不高的人來說,這樣的價值觀卻帶來了巨大壓力和挑戰。他們雖然有穩定的工作,但由於各種原因,仍然處於經濟困境中,無法享受主流社會所推崇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跟錢好好相處》讓我重新思考錢的意義及自己追求的是什麼?這本書不只是談論理財,書中透過計算生命能量的過程中,進一步省思自己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工作上,實際上賺到的錢不是真正的收入。因此這本書不只是談錢,進一步衍生談到工作的關係。當我們能夠深刻的省思後,或許內心就會有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一書中,作者討論金錢與幸福之間的平衡,強調個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衡量理想的財富量。作者透過個人經驗說明,將金錢投資於喜愛的事物如購書和營造閱讀環境,是達到財富和幸福平衡的方式。他提倡創建個人化的幸福標準,而非盲目追求無限的財富。
Thumbnail
生意人本著賺錢的初衷,走過艱辛的公司草創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有的人會加碼資金和生產設備,讓公司持續壯大領先同業。有的人卻選擇稍作停頓,不再汲汲營營追求營業額的成長,反而思考回饋社會的可能。 只要身體健康,世間財永遠賺不完,因為賺不完所以也帶不走,只能留在世間享用,有點像玩具鈔,離開遊戲規
Thumbnail
🟧隨筆,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存更多錢,而是要讓自己活得更自由! 過去我們總是把金錢和幸福畫上等號,認為越有錢越能夠有幸福感 但現實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於金錢的幸福感究竟有多少? 比較總是會讓你持續走在追逐財富的路,而永遠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Thumbnail
我們都被灌輸努力的重要性,但我從未曾思考自己是不是「只知道努力」 1. 我不曾思考:薪水的根據 薪水並非根據你的「努力」或「成果」來決定 薪水只是為了讓你「明天也能照樣工作」的必要經費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只看書名以為是講金錢的書,讀了覺得更接近引導人培養「志業」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兩件事,金錢和幸福的平衡以及金錢螺旋的概念。 金錢和幸福的關係,不一定錢越多就越幸福。 當金錢超過一個門檻,再多的金錢對提升幸福感是有限的。每個人對於多少錢才足夠的標準不同,甚至不知道要多少才夠。
金錢是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許多人來說,金錢是生活的基石,它能夠提供物質上的保障,讓我們不再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煩惱。然而,金錢是否真的能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消費能力和經濟成功往往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主要標準。然而,對於一些即便努力工作,但消費能力仍然不高的人來說,這樣的價值觀卻帶來了巨大壓力和挑戰。他們雖然有穩定的工作,但由於各種原因,仍然處於經濟困境中,無法享受主流社會所推崇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跟錢好好相處》讓我重新思考錢的意義及自己追求的是什麼?這本書不只是談論理財,書中透過計算生命能量的過程中,進一步省思自己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工作上,實際上賺到的錢不是真正的收入。因此這本書不只是談錢,進一步衍生談到工作的關係。當我們能夠深刻的省思後,或許內心就會有真正的「自由」。
Thumbnail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一書中,作者討論金錢與幸福之間的平衡,強調個人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衡量理想的財富量。作者透過個人經驗說明,將金錢投資於喜愛的事物如購書和營造閱讀環境,是達到財富和幸福平衡的方式。他提倡創建個人化的幸福標準,而非盲目追求無限的財富。
Thumbnail
生意人本著賺錢的初衷,走過艱辛的公司草創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有的人會加碼資金和生產設備,讓公司持續壯大領先同業。有的人卻選擇稍作停頓,不再汲汲營營追求營業額的成長,反而思考回饋社會的可能。 只要身體健康,世間財永遠賺不完,因為賺不完所以也帶不走,只能留在世間享用,有點像玩具鈔,離開遊戲規
Thumbnail
🟧隨筆,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存更多錢,而是要讓自己活得更自由! 過去我們總是把金錢和幸福畫上等號,認為越有錢越能夠有幸福感 但現實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於金錢的幸福感究竟有多少? 比較總是會讓你持續走在追逐財富的路,而永遠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Thumbnail
我們都被灌輸努力的重要性,但我從未曾思考自己是不是「只知道努力」 1. 我不曾思考:薪水的根據 薪水並非根據你的「努力」或「成果」來決定 薪水只是為了讓你「明天也能照樣工作」的必要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