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一吸之間:當抽菸變成冥想,我們是否誤會了什麼?
某天,我聽見一段言論,讓我陷入沉思:抽菸,其實是一種冥想。
煙霧緩緩升起,一吸一吐之間,抽菸者沉浸於自己的呼吸,彷彿世界都靜止了。尼古丁刺激了多巴胺,腦中短暫地感到滿足與放鬆,於是抽菸者誤以為,煙霧裡藏著拯救壓力的解方。但實際上,抽菸者真正享受的,是「把注意力收回當下」的片刻。是那短短的片刻,抽菸者專注在自己的呼吸。那是抽菸者與自己獨處的時間,一段很珍貴的……一息。在日文裡,「一息(ひといき)」不只是“一口氣”,它是一個小小的休息,是一段安靜的,讓自己活過來的瞬間。
這不是煙的魔法,而是正念的力量。
瑜伽哲學中,有個詞叫做「pratyahara」,意思是將感官從外在世界收回。當我們將注意力從喧囂的世界轉回內在的呼吸,我們正在練習回到「此時此刻」,正是冥想的核心。抽菸時的深吸、緩吐,不正是與呼吸相連的儀式嗎?只是這份儀式被煙草與成癮包裹,讓人誤認為放鬆來自菸,而非呼吸本身。
如果我們能讓吸煙者明白,其實他們所嚮往的放鬆,是來自那幾分鐘的「靜心」,那他們或許會願意用其他更健康的方式來與自己連結。比如坐下來,閉上眼睛,什麼也不做,只是深深地吸氣,然後緩緩地吐氣。把注意力放在空氣穿過鼻腔、胸腔起伏,身體的輕微變化與感受上——這就是最純粹的冥想。
正如瑜伽練習中,我們總是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智慧,這種連結不需任何外力或化學物質就能達成。瑜伽哲學教我們,痛苦往往來自「誤認」——誤認自我、誤認情緒的來源、誤認快樂的本質。而抽菸的那份放鬆,其實並不來自煙,而是來自我們暫時停下來與自己同在的片刻。
所以,如果你也是習慣在壓力時點起一根煙的人,不妨在下一次,暫緩那一吸,先深深地吸一口氣,問問自己:我需要的是煙,還是一份回到自己的時間?
當我們學會在沒有菸霧的空氣裡找到安穩,或許,真正的自由才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