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的管理哲學:為何他反對裁員?台積電的經驗曲線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去年11 月底,張忠謀推出《張忠謀自傳 下》。這本書涵蓋他在1964年至2018年期間共54年的經歷,講述他的中年歷練、企業管理理念與對科技產業的洞察。時間過去,這幾天看到YT上一條英文訪談,93歲高齡的他,依然條理分明,思維精準。

訪談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OksaBAkGfH4?si=nGMdTdEwuDyJOpiF

他的語氣溫和,話語鏗鏘。他的智慧來自經驗,更來自對本質的洞察。我特別喜歡他提起 2009 年金融海嘯期間,他面對台積電裁員潮的應對。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裁員風暴,動搖企業文化


2009 年,全球市場崩盤,企業裁員自保。台積電內部氣氛低迷,時任 CEO 蔡力行決定裁減 840 人,並包裝成「績效考核汰換機制」。

張忠謀不認同,他質疑:「這些人的績效考核分數,是誰給的?」

績效考核聽起來客觀,實則充滿主觀。誰該走?誰該留?這些決定,往往取決於主管偏好,而非員工的真正價值。

裁員公布後,一群被裁員的員工聚集在張忠謀家門外抗議。他回憶:「這不只是裁掉幾百人,而是破壞了企業文化,讓人心不安。」

過去,台積電的文化是穩定、信任與共榮,這次裁員動搖了這一切。

回鍋 CEO,保護人才

2009 年 6 月 11 日,台積電內部動盪,張忠謀回任 CEO。

他向全體員工承諾:

台積電不會再用這種方式裁員。

這不只是對員工的承諾,也是對企業文化的修復。

財報可以短期變好,但如果員工失去信任,企業的競爭力也將瓦解。


▋績效考核的陷阱


張忠謀信奉「經驗曲線」。這不是理論,而是他親身實踐的管理哲學。他在德州儀器任職時,向貝恩顧問公司的比爾·貝恩學到了這個概念——產量越高,經驗越多,成本越低。

企業靠時間積累競爭力,員工亦然。砍掉有經驗的人,短期內省錢,長期卻得付出更大的代價。

在台積電,他把這理論發揮到極致。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他不認同靠裁員來「優化」財報的決策。他知道,這不是成本控制,而是削弱企業的未來。

1. 主管的評分未必公正:績效考核看似客觀,實則受辦公室政治影響。會迎合上級的分數高,埋頭苦幹的反被列入「低績效」。

2. 裁員未必留下最好的人:被淘汰的,往往是不擅長向上管理的人,而非真正沒有貢獻的人。

3. 短期財報 vs. 長期競爭力:裁員能讓財報短期內好看,但長遠來看,創新氛圍崩解,士氣低落,競爭力受損。如果公司一年後又決定增員,那當初就不應該裁員,因為解聘、重新招聘與培訓新人的成本比短期節省的開支更高,對企業發展更加不利。


▋影響力不在於管理多少人,而在於決策


張忠謀的管理哲學還有一個核心觀點——影響力,不在於你管多少人,而在於你能影響多少關鍵決策。

2009 年,他成立「業務發展部門」,專注市場情報、客戶關係與產業趨勢分析。

這個部門只有六、七十人,卻是台積電最接近決策核心的團隊。

他徵詢劉德音與魏哲家,問他們是否願意接下這個部門。

劉德音猶豫:「我現在管理一萬多人,怎麼去帶這麼小的團隊?」

魏哲家則欣然地答應,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影響力,不在於管理多少人,而在於影響多少決策。

張忠謀的管理智慧,就在這裡。


「管一萬人,不代表你是最好的領導者。」


▋打破傳統的成功軌跡


張忠謀改寫了職涯的標準。在 60 歲這個大多人開始規劃退休的年紀,他選擇創辦台積電,並在往後的數十年間,帶領它成為全球半導體的霸主。

這不是常見的成功路徑,卻讓人重新思考——人生的高峰,不一定來得早,關鍵在於何時準備好,何時抓住機會。

張忠謀這次的公開發聲,可能不只是單純的回顧,而是對當前全球政經局勢的一種回應。

從時間點來看,這本自傳發行時間正值美國總統大選,近期川普更直接點名台灣半導體,揚言要提高關稅、將製造業帶回美國,讓半導體再次成為政治攻防的核心議題。

他的影響力不僅來自於過去的成就,更來自於他對產業的深刻理解。

他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出書、接受訪談,可能是希望提醒決策者,半導體產業不是一場「零和遊戲」,台積電的成功,來自全球合作,而非單邊政策。

raw-image


avatar-img
11會員
17內容數
內容創作者|市場觀察者|品牌思維實踐者 我寫市場趨勢、職場洞察、內容行銷, 有時拆解產業現象,有時只是記錄身邊的真實故事。 寫作不是答案,而是一種提問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誠實的公關人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2025年短影音經營的策略,並非單純鼓勵,而是協助讀者釐清自身是否適合投入。文章從克服發片恐懼、理解演算法推薦機制、滿足觀眾需求、面對激烈競爭,以及持續產出的重要性等面向,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並提供一系列提問,協助讀者自我評估。
「人生的前 40 年是為別人而活,後 40 年才是為自己。」——榮格 我們從小學習如何適應世界,努力成為社會期待的樣子。但有一天,你是否會開始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們做出的選擇,往往不是真的選擇,而是長年養成的模式。當你開始向內探索,人生的方向,才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每天進公司,總是覺得「醒不過來」?試過咖啡、滑手機還是無效?其實,你的問題不是累,而是大腦沒真正休息過。資訊過載讓你的專注力被無數雜訊稀釋,而解方可能比你想的更簡單——5 分鐘的冥想,就能讓你的大腦像重新開機一樣恢復清晰。這不是玄學,而是 Google、Apple 等頂尖企業員工每天都在做的事。
許多公司表面上看似有管理階層,卻缺乏真正的領導力。此種「迴避型管理文化」如何影響企業,從老闆、員工到外部合作夥伴,以及如何打破沉默文化,建立信任與透明的組織環境。
本文探討2025年短影音經營的策略,並非單純鼓勵,而是協助讀者釐清自身是否適合投入。文章從克服發片恐懼、理解演算法推薦機制、滿足觀眾需求、面對激烈競爭,以及持續產出的重要性等面向,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並提供一系列提問,協助讀者自我評估。
「人生的前 40 年是為別人而活,後 40 年才是為自己。」——榮格 我們從小學習如何適應世界,努力成為社會期待的樣子。但有一天,你是否會開始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們做出的選擇,往往不是真的選擇,而是長年養成的模式。當你開始向內探索,人生的方向,才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每天進公司,總是覺得「醒不過來」?試過咖啡、滑手機還是無效?其實,你的問題不是累,而是大腦沒真正休息過。資訊過載讓你的專注力被無數雜訊稀釋,而解方可能比你想的更簡單——5 分鐘的冥想,就能讓你的大腦像重新開機一樣恢復清晰。這不是玄學,而是 Google、Apple 等頂尖企業員工每天都在做的事。
許多公司表面上看似有管理階層,卻缺乏真正的領導力。此種「迴避型管理文化」如何影響企業,從老闆、員工到外部合作夥伴,以及如何打破沉默文化,建立信任與透明的組織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國民黨又要開始退潮囉~~~ 一個黨主席是能身兼多少職?錢的部分當然是交給專業人員處理!
Thumbnail
「蔡老闆,你們這是甚麼意思?」鄭博強依舊攏著眉頭,但語聲微微顫抖。眼前的桌几除開輕食小菜,還多了一把槍。蔡渙功泰然自若:「你要政績,我要標案,雙方既能互惠互利,就沒必要鬥個你死我活。」
Thumbnail
張哲立教授,民國55年出生台灣,從小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就讀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並獲得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本科畢業經濟學學士,而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Thumbnail
【記者 彭可/臺北報導】前警大教授、現任華夏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高哲翰表示,好友張平吾教授,現任銘傳大學應急管理中心主任。政治大學法學博士,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海峽兩岸應急管理學會理事長。張平吾教授在教學之餘,積極撰寫及推廣犯罪防治及被害者學學術研究工作。 高哲翰表示,張平吾教授主要參與
Thumbnail
2006/4/28 拜讀孫善豪教授「往內閣制之路」,雖慨然擊節,但竊以無論為我國憲政民主之增益,或為現實之考量,皆難以設張實行。今日多數主張內閣制之政壇呼聲,必知「凍府」與「廢省」相同處在於「人」的問題。其不同處在於「凍府」不是長久之計。這是何以內閣制在「此時」高漲,而一兩年前聞所未聞的根本原因。
Thumbnail
在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裡,服務近35年的中油發言人張瑞宗,明(16)日即將退休,張瑞宗回顧職場生涯所經歷的種種,感觸良多。退休之前,他除了真摯感謝培育他的中油,也贈言勉勵後進成就生命價值,張瑞宗的離別,沒有嗟嘆,卻留餘溫。 張瑞宗從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畢業並順利考上台灣大學環工所,74年進入
Thumbnail
「你的訪問提綱沒說有這個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質問我。「不好意思,我是想…,」我才一開口就被他打斷。「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怒氣寫在他臉上。 教父絲毫沒有給我轉圜的空間,氣氛瞬間冰凍。 據說張忠謀曾經小小生氣了一下,但又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沒讓局面變得尷尬…
Thumbnail
「你的訪問提綱沒說有這個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質問我。「不好意思,我是想…,」我才一開口就被他打斷。「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怒氣寫在他臉上。 教父絲毫沒有給我轉圜的空間,氣氛瞬間冰凍。 據說張忠謀曾經小小生氣了一下,但又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沒讓局面變得尷尬…
Thumbnail
國民黨又要開始退潮囉~~~ 一個黨主席是能身兼多少職?錢的部分當然是交給專業人員處理!
Thumbnail
「蔡老闆,你們這是甚麼意思?」鄭博強依舊攏著眉頭,但語聲微微顫抖。眼前的桌几除開輕食小菜,還多了一把槍。蔡渙功泰然自若:「你要政績,我要標案,雙方既能互惠互利,就沒必要鬥個你死我活。」
Thumbnail
張哲立教授,民國55年出生台灣,從小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就讀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並獲得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本科畢業經濟學學士,而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Thumbnail
【記者 彭可/臺北報導】前警大教授、現任華夏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高哲翰表示,好友張平吾教授,現任銘傳大學應急管理中心主任。政治大學法學博士,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海峽兩岸應急管理學會理事長。張平吾教授在教學之餘,積極撰寫及推廣犯罪防治及被害者學學術研究工作。 高哲翰表示,張平吾教授主要參與
Thumbnail
2006/4/28 拜讀孫善豪教授「往內閣制之路」,雖慨然擊節,但竊以無論為我國憲政民主之增益,或為現實之考量,皆難以設張實行。今日多數主張內閣制之政壇呼聲,必知「凍府」與「廢省」相同處在於「人」的問題。其不同處在於「凍府」不是長久之計。這是何以內閣制在「此時」高漲,而一兩年前聞所未聞的根本原因。
Thumbnail
在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裡,服務近35年的中油發言人張瑞宗,明(16)日即將退休,張瑞宗回顧職場生涯所經歷的種種,感觸良多。退休之前,他除了真摯感謝培育他的中油,也贈言勉勵後進成就生命價值,張瑞宗的離別,沒有嗟嘆,卻留餘溫。 張瑞宗從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畢業並順利考上台灣大學環工所,74年進入
Thumbnail
「你的訪問提綱沒說有這個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質問我。「不好意思,我是想…,」我才一開口就被他打斷。「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怒氣寫在他臉上。 教父絲毫沒有給我轉圜的空間,氣氛瞬間冰凍。 據說張忠謀曾經小小生氣了一下,但又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沒讓局面變得尷尬…
Thumbnail
「你的訪問提綱沒說有這個問題,」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質問我。「不好意思,我是想…,」我才一開口就被他打斷。「你明明就打算這樣做,怎麼說『不好意思』?」怒氣寫在他臉上。 教父絲毫沒有給我轉圜的空間,氣氛瞬間冰凍。 據說張忠謀曾經小小生氣了一下,但又馬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沒讓局面變得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