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六) ‧ 黃念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念毘盧遮那佛 頓入華嚴法界門


華嚴念佛三昧論 全文 ~ 清 ‧ 彭際清 著
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 黃念祖 述


華嚴念佛三昧論 講記

~ 黃念祖 講述

(六) 念毘盧遮那佛 頓入華嚴法界門


四 念毘盧遮那佛 頓入華嚴法界者。
】華嚴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華藏世界。一真法界,一真,是大圓滿的境界。頓入,是「頓」啊!我們都講圓頓之法,不是那麼一點一點爬的方法,直截了當的。

「念毘盧遮那」,怎麼說要念毘盧遮那呢?毘盧遮那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天台宗和法相宗說毘盧遮那代表法身,盧舍那代表報身,釋迦牟尼佛是化身。天台也是圓教,現在這麼說的人很多。至於華嚴宗呢,釋迦牟尼佛是化身,沒有不同。但把毘盧遮那和盧舍那說是一個名字,而有廣略的不同。總之,都是說,毘盧遮那的化身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

這個就是我們要憶念我們的本師。所以,我們這一切都不能忘本,我們的本師是極殊勝。我們一般只相信,釋迦牟尼佛是尼泊爾的太子,出家了,後來成道了,後來滅度了,這是化身所顯現的,這只是一個小片段。真正釋迦牟尼佛,就僅僅是這樣嗎?《華嚴經》裏,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不知道多少劫多少劫早已成佛,王子出家成佛,這是示現。釋迦牟尼佛何嘗涅槃呢?就咱們世間人智者大師念《法華經》藥王菩薩焚去兩臂的時候,他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佛在靈山說法的法會,還在那說呢!至於這種生滅,是因凡夫有生滅見,見的就是生滅。

如世主妙嚴品。十方諸大菩薩及天龍神鬼所說諸頌。各出自證法門。以如來果地發人信解。令入念佛三昧。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十方諸大菩薩及天龍神鬼,所說的種種頌,都是說出自己怎麼證的法門,勸導大眾最後都是要成佛。以如來果地的妙覺,來啟發尚在因地的眾生,令大眾生信得解,證入念佛三昧。《華嚴》也就是讓大家入念佛三昧。

自是說如來現相品。以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各有十方諸大菩薩及諸世主說偈讚佛。而十地品每歷一地。必曰不離念佛念法念僧。是知諸位階次雖殊。莫不以念佛為其本行。佛佛道同。舉一毘盧攝無不盡。
】《如來現相品》,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各有十方的諸大菩薩、諸世主都說偈子讚佛。《十地品》每經過一地,菩薩都說不離開念佛念法念僧。所以咱們每一座法完了,念三皈依,念佛念法念僧。這個三皈依,有的人不清淨,這個就很要注意了。

最起碼的,信了佛,就不要再信其他什麼教主了。既皈依了法,就不要再研究、再相信別的那些個外道典籍了。皈依了僧,就不要再去找牧師、阿訇等了。所以,從這來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階次雖然不同,都是以念佛為其本來的行持。古佛今佛,佛佛道同,舉一毘盧遮那佛,就把一切佛都攝盡了。

故普賢十願常隨佛學一門云。如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乃至成大菩提。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
】在普賢十大願王裏頭「常隨佛學」,普賢菩薩所學習的娑婆世界的毘盧遮那如來,不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嗎?釋迦牟尼如來,從最初發心起,就精進不退。六度中精進度十分重要,凡夫是進一退九,進一步又退九步。比扭秧歌還差,扭秧歌是進三步退一步,很慢了,進一步退九步!所以在娑婆世界修行,難啦!每個人剛剛發了點心,就來了個障礙,或者生病,或者來了些事;好不容易有點進展,修持有點得力,就來點什麼干擾,進一退九。

釋迦牟尼佛是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這都是《普賢行願品》裏頭的話,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身命作布施。投身飼虎,見老虎要餓死了,就跳下去餵老虎。割肉餵鷹,鷹捉兔子,兔子來求救,佛就把兔子藏起來。鷹就來質問,你救了牠,我就餓死了。佛就說我剌肉替牠,相當於兔子這麼多的肉,鷹說這個可以,我就不要兔子。可是拿秤來稱,要割的肉等於兔子,誰知剌多少肉下去,都抵不上兔子,身上肉都割光了。我們本師就是這樣的無量劫來,以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身命來布施,令人感激淚零。我們現在捨一點外財,大家還是很踴躍的,也就很難得了。你要說叫我們捨掉一個內臟去救度什麼人,就困難了。佛是以不可說不可說的身命而為布施。

「乃至於成大菩提。入於涅槃。」這表示布施只是開始,從布施開始,六度都圓滿,成大菩提,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這樣的一切,我都跟著學。這是普賢菩薩的大願。我們也看到為什麼憶念咱們本師釋迦牟尼,這個功德、這個恩德,無量無邊。我們過去多少生中,已經不知道多少次,蒙受了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救度,現在還正在救度我們,正在救度,就在此時此刻正在救度我們。這都是佛恩啊!

由我本師因地修行。廣大無邊不可思議。故所感報化。亦廣大無邊不可思議。行者誠能決定信解。知一切佛不離自性。起勇猛心。起擔荷心。便與本師初發心時等無有異。
】由於本師在因地中,修行了廣大無邊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釋迦牟尼 (就是毘盧遮那),他所感的、所證的報身、化身,也廣大無邊不可思議。

「行者」指我們,行者若能真誠的,生起決定的信解,能夠深信,能夠正解。理解什麼呢?「知一切佛不離自性」,知道一切佛,都不離開每一個人本人的自性。所以,不是向外去求佛,一切諸佛,都不離開你的自性。聽了這句無上開示,自然生起勇猛心,我的自性就是一切佛!還有什麼膽怯?還有什麼不敢呢?要「承擔」,我心本是佛心!敢承擔。「便與本師初發心時等無有異」,你就和本師釋迦牟尼佛,最初發心的時候,不是剛才說嘛,一發心就精進不退,就一直到成佛,你就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初發心的時候,沒有分別。

所以「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華嚴》、《法華》以蓮花作譬喻,就是因果同時。荷花的殊勝處很多,「出汙泥而不染」,也是一點。荷花的功德,其中最殊勝的就是因果同時,荷花開的時候,蓮蓬在裏頭了。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佛的果覺已經出現,已經成功了。蓮蓬不是在花瓣脫落後又長出來的,花正開的時候,小蓮蓬就在裏頭,小一點就是了,真是因果同時。「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就是因果同時的道理。這就是告訴我們,行人要如此發心,主要知道一切佛不離自性。

底下引證《華嚴經》幾段。

又如寂靜音海夜神言。我得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能入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法界安立海。見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剎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國土。一一佛土。皆有毘盧遮那坐于道場。于念念中成等正覺。現諸神變。所現神變。一一皆徧一切法界海。而開敷樹華夜神入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憶念毘盧遮那往昔所修行海。悉皆明見。妙德圓滿神得自在受生解脫門。入毘盧遮那無量受生海。亦見如來于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示現受生。常無間斷。
】引《華嚴經》寂靜音海夜神。《華嚴》裏頭,各界眾生都有。經中夜神實是菩薩,就像過去舊社會出殯,往往有一個很高大威猛的鬼,俗稱開路鬼,其實那不是鬼,那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面燃大士,在地獄中救度眾生。這些神啦,都是菩薩。寂靜音海夜神,得到一個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已能夠入十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法界安立海。可以入多少多少世界呢?可以入一切佛剎的一一微塵中,所具的十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國土。

佛經常說微塵,過去人們以為是空氣中浮動的小小微粒,其實錯了。微塵很小,比電子還要小,一粒浮塵就太大了。電子已很小,現在有比電子還要小多少萬倍的中微子,可能就是佛經所講的微塵,可能還不是,將來可能發現更小的。微塵之多之小是我們沒法想像得到的。這種小東西在太空之中很多很多。

微塵多的不得了。「微塵數法界安立海」,像微塵那麼多數目的法界的安立海。夜神看見一切法界安立海,所有的一切法界安立海中所有的一切佛剎,所有微塵。微塵數那麼多的法界安立海,在這海裏頭看見一切佛剎,安立海中種種的佛剎,種種佛剎中所有的微塵,這多得不得了。每一個微塵裏頭,這就不可思議 ─ 小小之中有無量的大;比電子還要小多少萬倍的每一個小微塵裏頭,有十個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國土。一個小微塵有這麼多佛國土。所以,這個小大,完全不是人們的概念。小裏面怎麼能有這麼多佛國土?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那麼多的佛國土,在一個小塵裏,比電子還小多少萬萬倍的東西裏頭。比一粒沙土、一粒粉末還小,多少萬萬倍的東西裏頭,有不可說不可說這麼多的佛的國土。

(這正是《華嚴》事事無礙境界。夜神見法界安立海,海中有佛剎,佛剎有微塵,這都是從大具小,但下說,一一塵中皆有不可說佛國,一一國中,皆有毘盧坐道場,成正覺,現神變,這是小中具大。末後又說所現神變,一一皆徧一切法界海,正顯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每一個國土裏頭,都有毘盧遮那坐於道場。你看,毘盧遮那的功德不可思議!這麼多的國土裏,每一個都有毘盧遮那坐道場,念念中成等正覺,他在那成佛,現種種神變。在一個微塵裏頭,有無量的佛土,無量的佛土中,都有毘盧遮那 (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都在那成佛、說法、現神變,所現的神變徧滿一切法界海。這都超乎咱們識量的境界了。這麼多這麼小的東西裏頭,有無窮多的佛國,都有咱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那成佛、說法、現神變。所現的神變,徧滿一切法界海、徧滿虛空、徧滿法界、無所不徧。我們這樣來看釋迦牟尼佛,就超過咱們老的觀念,尼泊爾一個太子出家了,苦行,菩提樹下成佛、成道、涅槃。現在對於佛之偉大,功德智慧不可思議,從這個地方推進一大步。

再如開敷樹華夜神,入了一個「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入這樣一個法門,他憶念、思念毘盧遮那往昔所修行海。本師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所修行的,這些多的不可說了,稱之為海。「悉皆明見」,過去的事都現前,他都看見了。這是第二個神。

還有妙德圓滿神,得「自在受生解脫門」。受生是自在受生,不是墮入母胎。他可「入毘盧遮那無量受生海」,到毘盧遮那無量受生境界中,示現受生。由於此受生境界無量無數,不可窮盡,所以稱之為受生海。「亦見如來於一切世界一一塵中無量佛剎,示現受生」,也可看見如來在一切世界一一的小微塵裏頭,一小微塵裏頭有無量佛剎,釋迦牟尼佛在那示現受生,「常無間斷」,沒有停止。

如是念于毘盧遮那。即念是佛。即佛是念。
】我們能夠這樣,憶念毘盧遮那的功德,其功德是徧滿虛空,徧一切處。過去的功德是無量之海,而現在與未來還在度眾生,在那受生,在多少多少世界中,示現受生,在那度眾生。

我們這樣憶念毘盧遮那,你所憶念就是佛,正是「即念是佛。即佛是念。」又就是《觀經》的話:「是心作佛」。這麼念就是「是心作佛」,念佛就是作佛,是心在念,是心在作,故說「是心作佛」此心本來是佛,故說「是心是佛」。用《觀經》這兩句話解釋正合適。

盡十方虛空乃至鍼鋒芥子許。無一不是毘盧法界。是名念法界佛。亦名徧念一切佛。
】整個的十方虛空,乃至小到像針尖、像芥子的地方,沒有一處不是毘盧遮那的法界。這麼去念佛,是念法界佛。我們念的佛,不僅僅是在地球上尼泊爾降生的釋迦牟尼,念的是法界佛,也叫徧念一切佛。你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是念一切佛了。

所以善財童子初參德雲。即聞念佛法門。最後普賢菩薩為說稱讚如來勝功德偈教人信解。依舊不離念佛法門。法界始終。更無二諦。
】善財五十三參,頭一個參的是德雲比丘,就說念佛法門。最後,第八十一卷華嚴,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品,他說稱讚如來勝功德偈,教人信解,還是不離開念佛法門。

偈曰。或見此界妙無比。佛無量劫所嚴淨。毘盧遮那最勝尊。于中覺悟成菩提。或有見佛無量壽。觀自在等所圍繞。悉已住于灌頂地。充滿十方諸世界。
】或有人看見這個世界奇妙無比,這是釋迦牟尼佛無量劫所莊嚴、所清淨的。咱們本師是最殊勝的世尊,「于中覺悟成菩提」,就是在此大徹大悟成就菩提的。

或有人看見無量壽佛,旁有觀自在菩薩等等大士所圍繞,聽法,並且「悉已住于灌頂地」。此灌頂地是十地菩薩的境界。到了十地菩薩,諸方的如來發現某個世界有個人到了這樣的地位,佛都放大光明,一切的佛都給他灌頂。光明灌頂之後,他馬上就要成佛了。這是住於灌頂地。

這些菩薩充滿十方世界,無量壽佛、觀自在菩薩是充滿十方一切世界,也就充滿咱們這個世界。所以我們說往生,還是對凡夫說的,實在說極樂世界不離當處。就好像你在北京有一個電視機,莫斯科、華盛頓、東京、上海什麼地方都可接收。一調對了,就都來了。哪裡需要你去到上海去參加音樂會,到華盛頓看美國足球,都是徧滿虛空。

又云:「或見釋迦成佛道,已經不可思議劫。或見今始為菩薩,十方利益諸眾生。或見如來無量壽,與諸菩薩授尊記。而成無上大導師,次補住于安樂剎。」
】或見釋迦牟尼佛成道,已經經過不可思議劫了。又有人看見釋迦牟尼現在還是菩薩,在十方利益眾生。或者看見如來無量壽佛給大菩薩們授記,指出他成佛的名號、成佛的時間,在什麼世界,將來就一定成佛。這些菩薩就成無上大導師,都在安樂剎成為一生補處菩薩。

是知諸佛法界。徧攝徧融。彌陀全體遮那。極樂不離華藏。隨眾生心。見各不同。而佛本來常不動故。故末卷即以回向極樂終之。具如後文所說。
】諸佛的法界,徧攝徧融。咱們本師的法界、阿彌陀佛的法界,如電燈光,這燈那燈都打開,這些燈所放的光,你攝我,我融你。佛剎也如此。所以,彌陀全體是毘盧遮那。極樂世界,一切不離開華藏。隨眾生心,而各各所見不同,千差萬別,而佛本來恒常不動。


續… (七) 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圓滿普賢大願門

‧‧‧

本講記前身乃錄音帶,經整理成文,共有二稿: (一) 淨空老法師門人台大謝清佳教授錄,(二) 北京余居士等錄。二稿作者,均發殊勝菩提之心,為續佛命脈,普濟群萌,不辭勞苦,不厭繁瑣,專誠筆錄,令人欽仰,特於篇末一併致謝。念祖以第一種為基本,並參證第二種,進行校訂修改。但此論精深廣博,講解校訂,兩俱匆匆。疏漏必多,錯誤難免,敬乞棒正。
~ 一九九零年十一月廿三日 黃念祖 誌於北京蓮舍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61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不但是阿彌陀佛,一切佛都包括在裏頭了。一就是多,是《華嚴》的道理。「能于一佛念念相續」,能於一個佛一念一念相續了,你就能在念念之中見到三世一切諸佛。所以這是最勝方便。這個事誰都辦得到,誰都有空,坐下來,雜事不想了,就念一個佛,老念,就這樣念佛,能見三世諸佛。
佛有無量無邊功德,出生諸佛的報身佛、化身佛。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是最高的成就。從佛的法身出現報身、化身。用這變化身來救度眾生。阿彌陀佛放光作什麼?十方世界念佛眾生,佛光都會攝受,而且不放棄不捨離我們。所以說我念佛時,就是佛念我時。你能念佛,就因佛也正在念你,攝受你,你能念佛還有什麼畏懼?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無窮無盡的佛,隨時隨時在那裏成佛。而且此心廣大周徧,無處不有,永遠是不離不斷、無有休息。「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現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你作佛這個心就是佛。一切如來,都是不離這個心成正覺。佛的成就,就是知自心,如自心,證自心。此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一切世界有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是伴。「主伴交融」,說主,則伴在其中;說伴,則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說是專,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議之處。
《華嚴》講四種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只有《華嚴》講得最清楚透徹,《華嚴》的特點是事事無礙法界。《華嚴》有十玄,因此最尊。今此「論」名為《華嚴念佛三昧論》。
一心念佛。心佛雙泯。即心即佛。非佛非心。盡于十方三世及一一毛端量處。念念佛出世。念念佛說法。念念佛滅度。一以自心無邊智行而為其體。本具三身。一念相應。名為念佛三昧。入此三昧門。即能徧攝一切諸三昧門。入此三昧門。即能徧攝一切諸三昧門。
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念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不但是阿彌陀佛,一切佛都包括在裏頭了。一就是多,是《華嚴》的道理。「能于一佛念念相續」,能於一個佛一念一念相續了,你就能在念念之中見到三世一切諸佛。所以這是最勝方便。這個事誰都辦得到,誰都有空,坐下來,雜事不想了,就念一個佛,老念,就這樣念佛,能見三世諸佛。
佛有無量無邊功德,出生諸佛的報身佛、化身佛。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是最高的成就。從佛的法身出現報身、化身。用這變化身來救度眾生。阿彌陀佛放光作什麼?十方世界念佛眾生,佛光都會攝受,而且不放棄不捨離我們。所以說我念佛時,就是佛念我時。你能念佛,就因佛也正在念你,攝受你,你能念佛還有什麼畏懼?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無窮無盡的佛,隨時隨時在那裏成佛。而且此心廣大周徧,無處不有,永遠是不離不斷、無有休息。「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現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你作佛這個心就是佛。一切如來,都是不離這個心成正覺。佛的成就,就是知自心,如自心,證自心。此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一切世界有主。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主,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是伴。「主伴交融」,說主,則伴在其中;說伴,則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說是專,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議之處。
《華嚴》講四種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只有《華嚴》講得最清楚透徹,《華嚴》的特點是事事無礙法界。《華嚴》有十玄,因此最尊。今此「論」名為《華嚴念佛三昧論》。
一心念佛。心佛雙泯。即心即佛。非佛非心。盡于十方三世及一一毛端量處。念念佛出世。念念佛說法。念念佛滅度。一以自心無邊智行而為其體。本具三身。一念相應。名為念佛三昧。入此三昧門。即能徧攝一切諸三昧門。入此三昧門。即能徧攝一切諸三昧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Thumbnail
往生到西方淨土的人跟如來的智慧光明一接觸,自性裡的一切種智就漸漸透出來了。佛就像是一根點燃放光的蠟燭,我們這個沒有點燃的蠟燭,藉著佛的光點燃了,我們的自性光明就亮起來,所以斷煩惱很容易,滅罪除障,因此到那個地方成佛容易。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Thumbnail
一句彌陀。如水清珠。紛紜雜念。不斷自無。 念佛伽陀 : 訥堂老人率眾精修持名法門。備極誠懇。於廣通覺生兩蘭若。歷有年所。茲乙卯冬。復以教義宗乘各詠偈百首。闡其要妙。舉以示眾。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阿彌陀佛大圓鏡 無量壽光體相用 我在光中念彌陀 字字光明從口出 光化甘露灌我頂 隨聲遍透諸毛孔 一一毛孔又放光 身心融現光明幢 光明即是如來藏 圓周法界含萬象 一真無妄絕名言 只以此光宣妙法 是法即是此光明 不離是光說此法 無邊無礙無等光 智慧常照清淨光 歡喜解脫安隱光 超日月光難思光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佛陀的大弟子阿難有一天問佛陀,「佛陀啊,您在世的時候,大家隨您而修而行,有一天您若涅盤了,眾人要依什麼而行呢?」,這句話猶如在說,一座燈塔滅了,海平面陷入漆黑,遠方的船隻將迷失在大海中,不知何處才是家的方向。佛陀跟阿難說,「不要怕,只要將《四念處》當作修行的方針,就如同我在世。」 觀身不淨。我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Thumbnail
往生到西方淨土的人跟如來的智慧光明一接觸,自性裡的一切種智就漸漸透出來了。佛就像是一根點燃放光的蠟燭,我們這個沒有點燃的蠟燭,藉著佛的光點燃了,我們的自性光明就亮起來,所以斷煩惱很容易,滅罪除障,因此到那個地方成佛容易。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導讀:   【然燈佛】:《大智度論》云:「如然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舊名錠光佛。」然燈佛與釋迦牟尼佛以及彌勒佛,分別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
Thumbnail
一句彌陀。如水清珠。紛紜雜念。不斷自無。 念佛伽陀 : 訥堂老人率眾精修持名法門。備極誠懇。於廣通覺生兩蘭若。歷有年所。茲乙卯冬。復以教義宗乘各詠偈百首。闡其要妙。舉以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