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進行復健治療、運動訓練,或是幫助患者改善疼痛時,你是否曾經停下來,仔細觀察他的呼吸?
呼吸不只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它決定了核心穩定性、肌肉協調、神經控制,甚至影響康復的速度與成效。 但遺憾的是,許多治療師、教練、醫師甚至患者本身,往往忽略了這個影響全身運動模式的關鍵因素。
印度瑜珈大師 B.K.S. 艾楊格 曾說過:
「呼吸是連接身體與靈魂的橋樑。」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瑜珈領域,在復健、運動訓練,甚至是日常健康管理中,呼吸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在中國古籍《晉書·郗鑒傳》中,也有這樣一句話:
「決勝負於一朝,定成敗於呼吸。」
這不只是古人的智慧之語,在現代復健領域亦然——患者的康復效果、療效能持續多久,往往取決於治療師對其身體狀態的理解,而呼吸模式的影響,常常遠超我們的想像。
全世界最頂尖的復健專家們也一再提醒我們:
「唯有呼吸正常化,康復才可能真正發生。」
這句話點出了呼吸與復健的核心關聯。如果我們花費大量時間為患者做治療,卻忽略了調整其呼吸模式,那麼許多努力都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成為無用功。
在肌肉骨骼復健領域,已故的「肌肉骨骼復健之父」卡雷爾·萊維特(Karel Lewit) 曾留下這句影響深遠的話:
「如果一個人的呼吸模式是錯誤的,那麼所有的運動模式也都是錯誤的。」
「復健的核心,是讓患者了解他能為自己做些什麼。對那些不明白我的方法的人來說,我就像個巫師,因為我能讓患者的肌肉發揮驚人的自我修復能力——而患者自己的肌肉,遠比最優秀的臨床醫師更具潛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永遠無法帶來根本性的療效。」
這句話也揭示了治療的本質——真正有效的治療,不是單點解決疼痛,而是回溯到整體功能,從根本調整運動模式。而呼吸正是影響身體功能的關鍵樞紐。
無論是在復健、運動訓練,或是疼痛管理中,呼吸控制都影響著:
作為一名治療師、醫師、教練或復健從業人員,我們應該開始思考:
「在每一次評估與治療中,是否真正檢查並優化了患者的呼吸模式?」
從今以後,請重視這項看似簡單,卻影響深遠的生理機制。因為唯有讓患者的呼吸回歸正常,他的康復才真正開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不僅節省時間,也幫助你在治療的路上走得更長久更安全。這些是我每天必使用的治療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