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台語不好,只是還沒變好。」
這是新學期第一週的台語課,我送給學生的一句話,但同時也送給台語初學者。
許多人自認台語不好,不斷告訴自己或別人「我台語很爛」,這其實是在為自己貼上標籤,是一種「固定型思維」的表現。同樣地,當我們說「因為我是XX人,所以不會說台語」,等於是直接否定了學習的可能性。
不過,「還沒變好」則是一種「成長型思維」,代表我們有機會變好!相信透過學習、挑戰與練習,從錯誤中改進自己,就能保持正向積極的態度,逐步提升台語能力。
那該如何進步呢?首先,上課時專心認真參與,勇敢開口練習,並營造友善的語言學習環境。不過,每週只有一堂台語課,這遠遠不夠讓你的台語變好,真正的關鍵在於課後的練習。下課後,試著和同學、師長多用台語交流;回家後,主動請家人陪你用台語對話,增加「輸入」,創造更多「輸出」的機會。此外,台語書籍與影音資源也是很好的學習工具,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打開「公視台語台」,透過多元的台語節目,在娛樂中學習,讓語言自然融入生活!
然而,學習台語的過程中,如果長輩對你說:「你台語講得很奇怪很爛耶,你還是講華語就好!」或者「你是外國人喔?聽你講台語很痛苦耶!」這時候,該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