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書窩|儀式效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 書名

儀式效應:超越原子習慣的日常儀式,讓你的關係、人生與事業脫胎換骨!


■ 觀點

習慣vs儀式:習慣自動化,儀式則賦予生命和意義

習慣的核心在於「做什麼」;儀式的核心在於「如何做」。

儘管良好的習慣對於優化生活的某些方面非常有幫助,但終究還是有其既有的侷限性,將我們桎梏在環境提示、例行事務和獎勵的機械領域中。

良好的習慣能使我們自動自發,讓我們完成該做的事;而儀式則讓我們有所啟發,豐富和陶冶我們,讓我們的生活更令人神迷。


競爭反應

對強迫行為最常見的治療之一是「習慣逆轉」訓練。這個想法是找出導致問題的根本行為,並用其他方式替代它。例如,咬指甲這種壞習慣,當事人會被訓練要注意當自己的手移向嘴巴時,改成做其他事情——例如,緊握拳頭,放在身旁兩側,然後數到三。這在文獻中被稱為「競爭反應」。你可能會注意到,這其實也是一種基本儀式——一組可重複的動作,幫助我們暫停並重新控制正在做的事情。


哀悼儀式

哀悼儀式不僅僅是調適悲傷的方式,還有記住和回憶。它們給了我們機會,讓我們停下腳步,專注於那些我們遺失的部分。儘管世界依然在轉動,但我們選擇了停下來,稍作停留,回憶往事,致敬逝者。當這些儀式成功時,它們可以變得很神奇。


職場上的儀式

在工作場合中,即使是討人厭的儀式,也能對公司多少有點貢獻。員工們會互相抱怨,而這些抱怨正好正中主管下懷:把陌生人變成一個團隊。在一次特別尷尬、老闆要求的儀式中,員工們一起翻白眼,這種同步的團體行為其實包含了許多團體儀式成功的元素。

就像祈雨舞能在危機時期重新團結社區一樣,團體建構的儀式也能讓我們有患難見真情的同志情誼——即使有時會讓老闆有些尷尬。無論是我們自己創造的還是被強制的團體儀式,都能給我們的工作日和工作本身帶來更多的意義和目的。真正成功的組織也會給個人留出空間,讓他們能把自己的儀式和特質融入工作,讓這兩種類型的儀式都能茁壯成長。


儀式有兩面刃

儀式有兩面刃:它們可以凝聚我們,為我們共同的努力賦予意義;同時,它們也可能用來分裂,讓我們對那些擁有不同儀式的人產生不信任。


■ 評論

這本書充滿許多小啟發,但內容較為分散,不易整理。例如,儀式可用於調節負面情緒、身分建構、延緩享樂適應、結束關係、凝聚團體等多種情境。

儀式與迷信、確認偏誤、虛無主義等主題相關。作者認為:「習慣自動化,儀式則賦予生命和意義」,而虛無主義可以理解為:即便意識到意義不存在,仍選擇相信它的存在。

如《我在財神殿裡長跪不起》歌詞所寫:「右眼跳災絕對就是封建迷信,左眼跳財我就深信不疑。」即使理智上知道祈雨舞無效,人們仍選擇跳舞祈雨。有趣的是,這種「復魅」狀態,與意義感、幸福感以及減緩不確定性帶來的不適感有所關聯。

總而言之,本書內容易讀,但若想獲得更有條理的知識架構,還需要參考其他書籍補充。

avatar-img
102會員
463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媒體時代必備!一次掌握INPUT&OUTPUT的全方位知識變現學習法
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實現理想人生的務實思維
培養變通思維,調整期待,修復不確定性帶來的震盪,隨變動而更高效強大
給忙於工作的所有人,您可以多為自己而活。
德國職場心理治療師的工作生活平衡心法!
破解堅持的迷思,建立適時放棄的生活新策略
自媒體時代必備!一次掌握INPUT&OUTPUT的全方位知識變現學習法
經濟學×心理學×行為科學,實現理想人生的務實思維
培養變通思維,調整期待,修復不確定性帶來的震盪,隨變動而更高效強大
給忙於工作的所有人,您可以多為自己而活。
德國職場心理治療師的工作生活平衡心法!
破解堅持的迷思,建立適時放棄的生活新策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其實,重點不在於環保跟極簡,而是透過日常實踐自己的理念。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生活實驗 七七四        我的東西放在這裡剛好的輕, 沒有太多細節不是實況報導, 但也不只是為了補風的話語, 只求一點點的反思可以正位, 可以不費力氣躺平順流而下。 我想證明的是臣服之下也到得了彼岸。
Thumbnail
緩慢沒有關係,一旦植入種子,總有一天就會找到發芽的路徑,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開心茁壯。🌱
Thumbnail
培養更多元的角度、更高的接受度, 你會發現,所有的好事或壞事,都是有意義的事。
Thumbnail
其實,重點不在於環保跟極簡,而是透過日常實踐自己的理念。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一旦把不同設定為理所當然的基調之後,就覺得每一次相同都感天動地的。
生活實驗 七七四        我的東西放在這裡剛好的輕, 沒有太多細節不是實況報導, 但也不只是為了補風的話語, 只求一點點的反思可以正位, 可以不費力氣躺平順流而下。 我想證明的是臣服之下也到得了彼岸。
Thumbnail
緩慢沒有關係,一旦植入種子,總有一天就會找到發芽的路徑,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開心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