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做為肉眼可見的校系過篩門檻,我可以給出去的資訊就是設定一個簡單的目標
我以學測為例。
當年我的思考過於扁平,104 學測的時候因為目標就是當一個我擅長科目、也最想做的老師,所以最後選定的是師大數學;再到 107 學測時因為不太想放棄沿用數學的價值,也想到南部去生活,最後就落點到了成大經濟去。
其實你在看我一段話就能決定校系志願,著實是功課做的滿少的。
你可以說我這集的目的就是要防範這種過於草率、匆促的決定,但更多的是對於自己想要什麼並不加清晰的同學,我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落點方法讓你先過濾一下可能的選擇,至於後面還可以如何變化出複雜、專屬個人的目標設定。
這項突破就交由你了。
...
我認真有在慶幸還好 107 學測時有去拜拜還願,英文真的是很可怕的科目。
76.5 是任何手寫再失誤一點點就要跟成大、中正正取擦過去了,一方面我有在觀察這幾年的英文篩選還有考制變化,考生真的能努力多少就是多少,因為這樣的考選制度只能說尚稱公平,跟評選標準太認真多半受傷的會是自己就是了。
有考過的模考成績拿來用那是更好,下表就供參考了。
這邊提供幾個目標設定的步驟:
在你做完簡易的成績登記表後,有些可見事實我們可以先粗略的整理,比方說:
首先,這是你 108 學測時英文 11 級分可能可以考到的文組校系:
中字輩的結果對於部分考生來說好像也不盡然理想,我們再看看各科 12 級不錯的學生在理組發揮的結果:
當年我販賣的恐懼應該是真的有點嚇人 ...
當然,這一串簡易的示範大致上是給比較沒有頭緒的考生一點目標設定上的資訊,照理說我會想引導你能整理出的重點是:看過去你認為要到有興趣的科系裡,哪個、或哪些科目是必須得到你比較多關注的。
又或者,什麼科目在你沒有頭緒時的投資報酬率會最好,也是可以協助你過濾選擇的。
...
我想提供給你的資訊是:用你的認知,整理出屬於你可以努力的方向的結論
手做的意義在於,我不太想強灌就只是我看到的事情,你的想法也是同樣受歡迎的。
部分學生有向我反應過成績這門講座的細節,比方說:提供的校系選擇有點太少、成績籌碼比例不太符合現實;其實就是經過設計的,學生就有動力透過翻閱簡章為自己獲取更多的篩取標準校系,或是用更貼合你的成績現況為自己做安排。
然後你會得到一個「把自己的精力都比較能聚焦在需要準備的事物上」的結果。
更甚現網路或軟體的發達,都可以是考生將對於理解自己的資訊整理、紀錄下來,並協助分析的好東西;你可以透過對於我所拋出去的內容看到的盲點,希望由我提供出去的部分,轉為你對更上一層的動力的渴求。
當你有這樣的內建動力,也就沒有什麼天大困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