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感,才是垃圾|啡藏潮打造屏東在地特色的咖啡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文字/呂國維

攝影/呂國維、廖珮容


啡藏潮(全名:啡藏潮咖啡製造所)位於屏東潮州鎮,是一家以精品咖啡和在地小農食材為特色的咖啡店。店內的咖啡豆經過陶鍋烘炒,手沖咖啡香醇不苦澀,深受咖啡愛好者的喜愛。

創辦人林彥村將咖啡文化與在地食材結合,推出了在地特調系列,如:花潮西西里咖啡,結合了檸檬和桂花釀,口感清新甜美,翻轉咖啡原有的苦澀。

「沒有美感,才是垃圾。」林彥村親手打造專屬潮州的在地元素,讓啡藏潮成為誰也無法複製的在地文化。



前途未明、家人病故,成為林彥村回潮州的緣由

最初在教職工作的時候,林彥村已經能感受到未來的挑戰越來越大。

特別是在私立學校,中等教育面臨少子化,且林彥村屬於「技術教師」的身分,並沒有正式的教師證,職涯穩定度並不高。

同一時間,家中也出現重大變故,母親因血癌離世,讓整個人生觀與心境都產生了改變。這些因素堆疊起來,回到家鄉、陪伴家人,以及思考未來發展成為了林彥村未來的行動考量。


咖啡——從熬夜的備品走向創業的主幹

林彥村大學時期是美術系,主修西畫、雕塑;研究所則轉到應用設計領域,理解到在台灣純藝術不易生存,因而開始鑽研設計、探索如何將美感運用在各種事物上。後來在教職期間,教授的科目也是設計相關。

然而,在評估未來職涯走向時,發現教育體系並不夠穩定,便想活用設計思維與自己的興趣,尋找能長期投入的方向。

raw-image

▲自大學開始,林彥村就跟咖啡結下緣分。林彥村提供


回家鄉後開始思索:既然想開店,是要加盟現有店家,或者創立自己的品牌?

林彥村最後選擇後者,因為想運用自身的創意思維加上設計背景,打造一間不一樣的店。

咖啡本身在創作與美術學習過程中就頗有淵源:大學時熬夜畫圖需要靠咖啡提神,「那時候寫作業沒咖啡真的不行,所以跟咖啡算熟悉。」林彥村也常常到處品嚐不同店家的咖啡。

進一步評估後,認為潮州地區雖然飲料店很多,但專攻咖啡的店相對少見,市場仍具潛力,因此決定要深入學習咖啡技術。林彥村說「這個過程不只是考證照,而是真正從生豆、烘豆、杯測到品飲都去鑽研,」並將過去的藝術背景融入咖啡產品與店面設計。


去喝就對了!林彥村「全台跑透透」的學習方式

為了釐清咖啡市場的趨勢、瞭解各地店家的風格和經營模式,林彥村會透過「全台跑透透」的方式進行調查與學習。

常常在放假或有空時,林彥村就和員工一起開車到全台各地的城市,比如台中、台南、高雄、台北、台東等地,一天內跑好幾間咖啡店,一間店至少點三到五杯,透過大量比較,快速掌握各店家在菜單、裝潢、服務與定價上的重點。

在這樣「大範圍喝」的過程中,並不是要批評哪一家好喝或難喝,而是去觀察並吸收:有的店可能裝潢一流,但咖啡品質普通;有的店則菜單設計巧妙,可以學習如何呈現商品資訊;或者有的店堅持某種形象,創造在地特色,吸引了穩定客源。這些觀察累積起來,就會把所見所聞帶回店裡,轉化為自己品牌的優勢與差異化。


連連看——打造啡藏潮才有的在地特調

在地化是林彥村的核心理念之一,畢竟回到家鄉開店,如果能融入地方產業與家鄉元素,才能在眾多選擇中脫穎而出。因此,店裡的咖啡特調經常結合在地農產品,例如屏東知名的白芝麻、花生、小米釀、芒果等,把這些南國食材與咖啡結合成飲品或甜點。

開發前會先到農業處或相關機構瞭解屏東特產,然後大舉購入原料不斷嘗試,最後留下真正好喝、有特色且價格能被顧客接受的品項。林彥村形容這種研發就像「連連看」,先確認一個目標——希望產品能反映在地生產、文化或童年記憶,然後再實際測試風味。

「有時候我們以為會合的配方,結果喝起來根本沒那麼好喝。」林彥村嘗試過茶或果物與咖啡結合,結果咖啡的味道被蓋掉,或者香氣顯無法顯現,就只好放棄。

raw-image

▲林彥村描述,店內的主打品項都是「連連看」意外搭配來的。林彥村提供


也有一些食材和咖啡合在一起會非常突兀。林彥村某次想主打台灣系列茶,在咖啡裡加了菊花茶、蓮藕茶、青草茶,結果味道非常糟糕,甚至令人感到「這是在鬧嗎?」,也就無法上市。

林彥村經過反覆嘗試之後,篩出了幾個適合的在地特調品項,比如:像小米釀咖啡、花草西西里、白芝麻花生拿鐵等品項就正式推出,也意外成為當地顧客與觀光客的必點特色飲品。

在配方上,林彥村堅持避免化學糖漿(例如:香草精、榛果風味糖漿等),因為這些口味在全家、7-11 或星巴克等連鎖體系早就十分普及,而想創造與連鎖系統截然不同的體驗,就該做差異化的開發,並且回歸到「以在地為概念」的核心出發點。

raw-image

▲除了現煮的咖啡,啡藏潮店內也有販售林彥村自己烘培的咖啡包。廖珮容攝。


啡藏潮的定價策略與設備投資的考量

在定價上,店裡的商品相較大城市來說算相當實惠,林彥村自豪地說「在台北買一杯咖啡的錢,在我這可以買到兩杯甚至三杯!」

這背後的原因,除了希望能成為「每日都能喝得到的咖啡」以外,店面就是自家的祖厝,不需額外負擔店租,因此可以把成本壓低。這對顧客來說是一大福音,也符合「讓咖啡更平易近人」的理念。

同時,店內使用的機器設備、豆子品質等絲毫不馬虎,林彥村也常常去國內大型咖啡展,比如台北國際咖啡展,以掌握最新資訊。雖然車程與住宿費用都不便宜,但林彥村依舊認定「這是工作的一部分」,因為若想在餐飲或咖啡的領域持續進步,就不能把自己困在一個小地方,而要不斷地學習並跟上趨勢。


啡藏潮的設計哲學——沒有美感,才是垃圾

啡藏潮店裡的空間設計與佈置,同樣承襲了美術和設計的背景思維。

林彥村回想起在大學與研究所期間,老師就常強調「做設計不要跟別人一模一樣」,否則會被淹沒在茫茫店海裡。因此,開店後會努力尋找一條「兼具個人風格與在地精神」的路。

raw-image

▲啡藏潮店內的擺設、書籍、雜誌,連牆上的畫作都是林彥村手繪。呂國維攝


不過,對於在地經營者,或像林彥村這樣在咖啡和設計之間穿梭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個核心信念:不要刻意做成純粹的外國風,要嘗試把「混搭」做出具備個人特色、地域特色的風格。

林彥村強調,啡藏潮的做法,是希望盡量不要去複製日式、韓式或美式的網美風格,也不著重以「砸大錢」打造金碧輝煌的裝修,而是利用舊物件、在地製作的皮件裝飾、以及擅長的繪畫作品,在空間裡呈現一種「看似雜卻又有秩序」的美學。

raw-image

▲店內的雜誌收藏架十分獨特,直接以兩條皮帶訂在牆上方便顧客拿取。呂國維攝


像是啡藏潮的店門口老窗框,本來是阿嬤房間的物件,原本看起來是「廢棄」的,林彥村指著門口說,「只要稍微整理與構思之後,就能成為店內最具情感意義的焦點。」一一細數店內的物件,衛生紙盒、店內菜單、牆上壁畫,全部都是林彥村親力親為,大多是現有素材的重新設計、組裝。

「沒有美感,才是垃圾。」他說。

店裡也擺放一些小型植栽,點綴文青氣氛,因為屏東南部地區本來就是台灣花卉與作物的主要產地,要呈現南台灣的繁盛植物風情,最適合不過。

raw-image

▲林彥村利用皮革製作吊帶,點綴店內的植栽。呂國維攝。


在書籍與雜誌的選擇上,特別陳列了不少談地方創生、在地文化、美學設計的書籍。

「日本地方創生走在前面,台灣也漸漸重視如何讓青年返鄉,」作為一位返鄉青年,林彥村正是透過自身的專長連結社區資源或傳統產業。這些內容啟發著店裡的工作模式,也希望影響更多來店的客人,思考如何讓地方資源被再度看見。

raw-image

▲啡藏潮店內擺的書多為地方創生、在地文化、美學設計的書籍。呂國維攝


全台各式餐飲的啟發:觀察「憑什麼」

開店之餘,依舊持續透過旅行拜訪各種令人驚豔或話題性的餐廳、咖啡館、巧克力店、甜點店等。有時候會大老遠跑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只為了體驗或品嚐一個「為何能吸引大家排隊」的秘密。

像是在屏東三地門,有一間被稱作南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Akame」,主打用現代料理手法重新詮釋原住民的飲食文化;或是專營巧克力的店,明明只有很小的巧克力塊就可以賣到高單價;又或者知名鳳梨酥排隊名店等。

林彥村去吃這些店的核心思維在於:「去理解他們憑什麼能這麼成功」。

「光是裝潢,Akame 就砸錢,七年大改四次,」林彥村認為,這就是 Akame 的「憑什麼」,也是造就 Akame 只有一則負評的原因。「有些店家靠在地食材特色或行銷來吸引顧客,大家的作法千差萬別,但都值得觀摩和思考,」這一趟「憑什麼」之旅,讓林彥村驚嘆,經營者必定都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

在這種觀摩模式下,裝潢很華麗的店也能學到菜單排版或服務細節;專精食材研究的店則能看到他們如何深耕在地農產;甚至行銷包裝厲害的店,也可以思考如何用創意敘事手法加深消費者印象。最終,回到自己的經營哲學時,仍會記得自我定位:既然不想用高價策略和奢華裝潢,就要更加強化在地文化與特色飲品的研發,並堅持店本身要有自己的形象與個性。

創立啡藏潮時,林彥村家中也有孩子需要照顧,加上太太在苗栗任教,平日時常不在家,需要有人負責孩子的日常接送與飲食照顧,因此將啡藏潮的營業時間訂在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能在下課後立刻接孩子、煮飯並陪伴。能兼顧家庭,也呈現出南部生活節奏緩慢卻又踏實的一面。

這樣的生活安排既滿足了家庭需求,也成為日後啡藏潮定位的基礎——早上就開始營業,服務當地上班族或需要提早出門的人。經過幾年累積,啡藏潮已成為不少在地與觀光客會來的小聚點,尤其是早上的時段,周邊上班族習慣買了咖啡、早餐後趕去上班;假日則會吸引親子或觀光客來品嚐「屏東味」的飲品。

不過,林彥村也誠實吐露,若是想在這裡長久生存,就必須知道市場無情:在潮州,開咖啡店的多達七八家,結果大部分經營不下去關門,連加盟連鎖的店家都不保證成功。

大環境的變動、消費者口味的多變,再加上疫情前後的景氣轉折。一間店關閉,背後都是一個家庭,「所以我不會鼓勵大家回鄉開店創業,風險真的太高,失敗的也很多。」林彥村說。


讓啡藏潮成為潮州獨有的在地店家

啡藏潮的誕生既是林彥村的經歷與家庭考量的選擇——從大城市回到家鄉,用藝術設計思維與地方產業結合,開發出前所未見的創新產品。

背後有對文化的反思與執著,亦包含了經營者身為家長、子女的角色所面臨的種種權衡。經營咖啡店不是一蹴可幾,而是要隨時瞭解市場,虛心學習他人成功的理由,面對大量競爭與現實壓力,仍然堅守那個想讓土地、文化與咖啡結合的初衷。

最終,這種精神也不單只是「賣咖啡」;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日常運轉裡,帶給顧客「不一樣的體驗」,讓他們在一杯咖啡、一個裝飾細節、一張菜單的背後,感受到來自屏東土地以及曾經在教育、美術領域裡長期鑽研的深層連結。

或許從外面看來啡藏潮只是一家在地小店,卻蘊含著學、做、教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過程,也呼應了日常裡對「在地特色」與「自我風格」的持續探索。把「誰也無法複製的在地文化」,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在一方土地上。也許這才是啡藏潮存在的最大意義。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Vespa 是什麼? Vespa 誕生於二戰後的義大利,由機車與汽車製造大廠 Piaggio 公司設計,提供平民化的交通工具。Vespa 的設計理念結合了實用性與時尚感,1946 年推出後便迅速風靡全球。
屏東潮州的建基路曾有「家具街」一稱,蓬勃時期街上多達 10~20 家藤具店。 自日治時期引進藤編以及製作藤具的技術,一直到光復後,竹、藤器加工在台灣農村社會仍扮演要角。以台南關廟地區,為主要的發展重心,一路向南都能看見藤編師傅的足跡。
Vespa 是什麼? Vespa 誕生於二戰後的義大利,由機車與汽車製造大廠 Piaggio 公司設計,提供平民化的交通工具。Vespa 的設計理念結合了實用性與時尚感,1946 年推出後便迅速風靡全球。
屏東潮州的建基路曾有「家具街」一稱,蓬勃時期街上多達 10~20 家藤具店。 自日治時期引進藤編以及製作藤具的技術,一直到光復後,竹、藤器加工在台灣農村社會仍扮演要角。以台南關廟地區,為主要的發展重心,一路向南都能看見藤編師傅的足跡。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電編譯》2025/02/07 一場無聲的職場革命正在進行 近來美國媒體在觀察美國企業的日常運作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早上八九點,員工陸續進辦公室,打卡、倒杯咖啡、與同事寒暄幾句,開個晨會,然後……...... 午後時分,辦公室卻逐漸空蕩蕩,許多人的座位上只有一杯已經涼透的咖啡和一台進入休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外電編譯》2025/02/07 一場無聲的職場革命正在進行 近來美國媒體在觀察美國企業的日常運作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早上八九點,員工陸續進辦公室,打卡、倒杯咖啡、與同事寒暄幾句,開個晨會,然後……...... 午後時分,辦公室卻逐漸空蕩蕩,許多人的座位上只有一杯已經涼透的咖啡和一台進入休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外拍都快中暑了 拍片遇到咖啡店是最開心的事 剛好需要採訪工程附近的店家 趁機喝一杯咖啡 順便請教老闆一些咖啡的知識 影片內容是閒聊的過程 我喜歡咖啡 但是並沒有認真研究咖啡 看老闆手沖咖啡這麼講究 才知道原來所有的元素都是影響咖啡美味的要點
Thumbnail
生活在車水馬龍的都會區,走累了,會想找個地方坐坐,咖啡廳是首選;肚子有點餓了,也會去咖啡廳;做功課、看書、打發時間、等人、借廁所、分享Wi-Fi、想找個地方轉換心情,大街小巷林立的咖啡廳,成了最佳的選擇。除了讓咖啡香氣醒腦之外,看著來到咖啡廳的客人,在國外旅行時,咖啡廳也是體會日常百態的最佳場所
Thumbnail
一家外觀看似民宅,實則為一家溫馨的咖啡廳,自產自銷旁邊就是咖啡的種植園區,不限金額只要點一杯飲品就能待上一天,因為沒有賣餐點還能帶外食入內品嘗,舒適的沙發座位,有免費提供插座可以使用,也可以攜帶中小型的毛孩一起來,另外有提供包場飲品無限暢飲的服務。 手沖咖啡(水洗)/風沙堤單品咖啡豆(中焙)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魚池鄉這幾年有很多農民投入咖啡栽種的世界 簏高香茶巷更是咖啡☕️跟紅茶的熱區 每每假日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進入 品嚐咖啡跟紅茶的世界 朋友的咖啡館位於香茶巷內 有很可愛的咖啡豆造型的扛棒 館內走我很喜歡的簡約工業風格 咖啡來了 朋友自己栽種自己烘的咖啡豆 專業手沖出來的咖啡☕
Thumbnail
位於南港的薈福村茶,是間以台灣茶為主題的小茶屋。 說是小茶屋,但沒在走侘寂、茶道這一派的啦,輕鬆自在,比較像是以茶為主題的療癒小咖啡店。
Thumbnail
咖啡控帶路! \巷弄裡的隱藏版銅板價咖啡廳/ 濃郁系肉桂捲、每日手工甜點、自烘咖啡豆、醇香拿鐵,推~推~
Thumbnail
每位烘豆師,各有「美味」的咖啡! 位在高雄三民區一個鬧中取靜的重劃區裡,有著一間不起眼的咖啡工作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最近外拍都快中暑了 拍片遇到咖啡店是最開心的事 剛好需要採訪工程附近的店家 趁機喝一杯咖啡 順便請教老闆一些咖啡的知識 影片內容是閒聊的過程 我喜歡咖啡 但是並沒有認真研究咖啡 看老闆手沖咖啡這麼講究 才知道原來所有的元素都是影響咖啡美味的要點
Thumbnail
生活在車水馬龍的都會區,走累了,會想找個地方坐坐,咖啡廳是首選;肚子有點餓了,也會去咖啡廳;做功課、看書、打發時間、等人、借廁所、分享Wi-Fi、想找個地方轉換心情,大街小巷林立的咖啡廳,成了最佳的選擇。除了讓咖啡香氣醒腦之外,看著來到咖啡廳的客人,在國外旅行時,咖啡廳也是體會日常百態的最佳場所
Thumbnail
一家外觀看似民宅,實則為一家溫馨的咖啡廳,自產自銷旁邊就是咖啡的種植園區,不限金額只要點一杯飲品就能待上一天,因為沒有賣餐點還能帶外食入內品嘗,舒適的沙發座位,有免費提供插座可以使用,也可以攜帶中小型的毛孩一起來,另外有提供包場飲品無限暢飲的服務。 手沖咖啡(水洗)/風沙堤單品咖啡豆(中焙)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魚池鄉這幾年有很多農民投入咖啡栽種的世界 簏高香茶巷更是咖啡☕️跟紅茶的熱區 每每假日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進入 品嚐咖啡跟紅茶的世界 朋友的咖啡館位於香茶巷內 有很可愛的咖啡豆造型的扛棒 館內走我很喜歡的簡約工業風格 咖啡來了 朋友自己栽種自己烘的咖啡豆 專業手沖出來的咖啡☕
Thumbnail
位於南港的薈福村茶,是間以台灣茶為主題的小茶屋。 說是小茶屋,但沒在走侘寂、茶道這一派的啦,輕鬆自在,比較像是以茶為主題的療癒小咖啡店。
Thumbnail
咖啡控帶路! \巷弄裡的隱藏版銅板價咖啡廳/ 濃郁系肉桂捲、每日手工甜點、自烘咖啡豆、醇香拿鐵,推~推~
Thumbnail
每位烘豆師,各有「美味」的咖啡! 位在高雄三民區一個鬧中取靜的重劃區裡,有著一間不起眼的咖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