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下定決心寫這篇了,這篇其實醞釀在心裡很久了,也覺得想拿來做為影片的練手,但一直遲遲沒有剪片出來。不過真的很想把這個文章寫完,想說就先寫吧,有緣再把影片剪完,錄好的素材也能從這篇文章中找些資料。
雞蛋
「蛋」實在是太日常的食物了,無論哪個國家應該都是如此。甚至有專門針對蛋的研究,來告訴人們一天建議要吃幾顆蛋。對台灣的我們來說,常見的蛋種類自然是雞蛋,接著是鴨蛋、鵪鶉蛋(鳥蛋)、魚蛋(卵),少見但想像中會有的像是鵝蛋、蛇蛋、鱷魚蛋等。
雞蛋中常見的又分幾個不同的種類,例如紅殼黃心、白殼黃心、紅殼紅心、土雞蛋、烏骨雞等,最近在市場裡還看過初生卵、牛樟芝雞蛋等不同時期的蛋,或是機能蛋。雖然都是雞所生的蛋,但味道卻也有所不同。不過雞蛋本身殼跟黃的顏色,並非營養程度或好吃與否的差別,而是餵食飼料種類的差異,殼本身顏色的偏向性跟雞隻品種也有關。蛋價上,印象中最便宜的洗選蛋差不多一盒十顆50-60元之間,這種就是量產籠飼雞蛋,落在市場零售差不多一斤70-80元左右。同樣是雞蛋的話再上去大概就是動物福利蛋、平飼雞蛋等,一盒十顆約落在100-120之間。至於市場其它的蛋,例如生鴨蛋一斤大概是85元左右,烏骨雞蛋則再貴一點。
而雞蛋購買時,除了找表面光滑無破損外,拿在手上的墜手感若有,也是相對新鮮。買回家後如果是無清洗消毒的蛋,表面有天然的防護,只要輕輕拭去蛋殼上的髒汙(雞屎)即可尖下圓上存放;若是盒裝洗選蛋,則不用再清洗,只要同樣尖下圓上冰冰箱即可。要煮之前也可以將雞蛋放入大碗中泡水清洗,若蛋沉入水中則代表較新鮮。敲開蛋後,請先將敲開的蛋單獨放一個碗,確認蛋沒壞後再將蛋倒去跟其它的蛋會合,以免一個壞蛋影響所有好蛋。
其它蛋
除了雞蛋外,鴨蛋也算是較好買的蛋;鵪鶉蛋熟的好買,生的就不是那麼常見了。而這次想跟大家分享的,除了上面兩個,還有我從網路上買到的鱷魚蛋及鵝蛋。鵝蛋我印象中很偶爾曾經在路邊看過小攤子賣熟的,但生的我也是第一次嚐試。再來曾經還吃過的有也是在網路上訂的鴕鳥蛋,以及可能不算是這次討論範圍的鴨仔蛋。
鴕鳥蛋跟鴨仔蛋不是這麼好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上面兩個連結瞧瞧。
先說結論
先說結論,紅殼紅心、白殼黃心、土雞蛋這些,吃起來基本相同,硬要說的話土雞蛋的確比較香,但這是建立在同時吃這三顆的情況下才能區分得出來。接著烏骨雞蛋本身則更香濃一點,是會在單獨吃的時候感受到「咦,這顆蛋很香很好吃!」但可能不會特別記得的程度,如果跟前面三顆同時吃,則會有明顯的落差。
鴨蛋的香氣又更明顯,而且跟雞蛋相比有一點點差異,禽腥味也容易較重,口感更Q。鵝蛋則是蛋香偏薄,禽腥味更重,蛋白更Q。鵪鶉蛋則是味道更淡一些,更小顆,可能是小顆的關係,沒有什麼特別的口感。
鴕鳥蛋之前的文章提過了,禽腥味滿重的,蛋黃味道不濃但帶著腥味,需要在料理時處理過會比較好。鱷魚本身不是鳥類而是卵生爬蟲類,牠的蛋味道差別與鳥類的蛋更大,腥味更重,口感超級Q,很不像在吃蛋。
以上,建立在蛋都是用煎的做成煎蛋的個人評價,除了鴕鳥蛋,太大了沒有那麼大的煎鍋最後是用烤箱烤的…

由左至右是鵝蛋、鴨蛋、雞蛋、鵪鶉蛋;由上至下的雞蛋是烏骨雞、白殼黃心、土雞蛋。來源是萬華協興蛋行。

雞蛋跟鵝蛋大概重量也差了三倍,鵝蛋的殼也比雞蛋厚得多

雞蛋跟鱷魚蛋相比,鱷魚蛋表面非常粗糙,殼也很硬厚
接下來就儘可能以同樣的盤子跟角度,來呈現手上有的蛋的差異,純個人見解,就讓大家瞧瞧囉!做法都是單面煎至蛋白熟至邊緣有脆香,蛋黃帶流奶生。各種蛋本身的新鮮度會影響到的是蛋白的水度,這部份不是蛋本身味道的差異,所以不特別標註。
以上,這次的格式比較不同,暫且分享到這裡。歡迎你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覺得喜歡嚐鮮或喜歡吃蛋的朋友哦!也歡迎留言一起討論你吃過的蛋料理或哪種有趣的蛋,各種互動對我的幫助都很大,也是對我很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