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世紀、聖戰觀念沸騰於地中海世界時,古代希臘、羅馬的延續者,東羅馬/拜占庭,則有一套相當不同的戰爭觀念。
根據已故的希臘拜占庭學者,Angeliki Laiou的說法,東羅馬流行的「義戰」,是古希臘哲學,尤其是亞里斯多德哲學影響下的產物。
在這套「義戰觀」中,戰爭主要是「防禦性的」。只有受到侵略、收復領土、恢復和平等等狀況下,戰爭才是合法合理。在其他狀況下,戰爭是不被鼓勵甚至是受到譴責的。戰爭只是解決問題的最後手段。
在缺乏上述合理防衛前提的情境下,只要「野蠻人」各安其位,拜占庭義戰觀拒絕跟他們交戰。進一步說,拜占庭沒興趣無止境地跟鄰國幹架。
當然這不是說,拜占庭不會主動侵略別人。畢竟光是「收復領土」一項,就給予他們在地中海世界永無止境的宣戰權。只是在大的趨勢來說,拜占庭文化並不鼓勵過多的侵略性戰爭。
而戰爭觀念的不同,也在十字軍的時代成為加深西歐與拜占庭文化衝突的要素之一。十字軍不理解為什麼拜占庭不樂意與所有的穆斯林交戰。拜占庭則深深猜疑十字軍衝過來到處亂戰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
圖片:亞里斯多德頭像。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Aristotle Altemps Inv8575.jpg"
資料來源:
Angeliki Laiou, "The Just War of Eastern Christians and the Holy War of the Crus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