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人生的煩惱,大多和下半身有關:上野千鶴子回答你50個難以啟齒的私密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請大家不要光看到『私密』二字就看輕這本書。人生既然有可以公開討論的正當煩惱,當然也會有難以啟齒的私密煩惱,而且人生中的煩惱大多都來自於下半身。 ---上野千鶴子



人生的煩惱有什麼?

如同阿德勒所言:「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那麼,人一生中最無法避免的人際關係,是什麼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子女無法選擇父母、同樣父母也無法選擇子女。其它像是距離很近、必無可避的關係還有家庭、夫妻等,畢竟回家就會見到。

這樣看來,人生中最親密的關係都與下半身有關呢。不過,下半身能代表的不只是生育或家庭組成。還有,慾望。

「一樣米養百樣人」,有一百種人就會有一百種慾望,有一百種慾望就會有一百種煩惱,而正是這些煩惱,促使了這本書的誕生。


溫和又犀利

《人生的煩惱,大多和下半身有關》,由上野千鶴子(社會學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非營利組織Women's Action Network(WAN)理事長)所著,林慧雯翻譯。

它集結了朝日新聞週六版《be》的超人氣專欄-「煩惱樹洞」當中50個讀者提問,年份從2009年4月到2013年5月,收集了許多人難以啟齒或無法理解的困擾。

在回答問題時,作者會盡量以樸實簡單的文句回應,避免賣弄華麗的詞藻,因為她希望「就算沒能真的幫助來信者,至少也絕對不可以傷害到對方」(但我覺得很難啦)。

作者會針對問題分析利弊,解析提問者的可能心理及人際互動,給出多種解釋和方法。

我認為,這是上野千鶴子最擅長的: 一針見血點地出問題,語氣溫和地陳述主張。

既辛辣又溫暖。如同冬日的咖哩飯,直達心靈,溫暖身體。





接下來我會分享上野千鶴子在各章節的回覆節錄,利用這種方式將書中的各式提問呈現給各位格友。

當然還有我自己一點思緒亂飛的小心得🪶





對已婚女性產生「糟糕」的感覺

-想外遇怎麼辦? 希望有人阻止我。

勉強壓抑自己的情慾,其實不容易

世上沒有比「戀愛」更能了解自己的事了......只不過,要學會這些必須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大人如果要戀愛,不讓伴侶知道是最基本的禮儀。需要非常高難度的技巧與謹慎的態度。

(Bear 翻譯: 要外遇沒人攔的住你,但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喔😉)


我該如何對兒子進行性教育呢?

-孩子詢問自己是怎麼被生出來的。

不只孩子,大人也很需要性教育

身為母親的你必須擁有正確的性知識,說出口時也不要感到羞恥。很多時候,需要接受正確性教育的其實是大人。


「婚外戀愛」難道不是自欺欺人的說法嗎?

-外遇就外遇。無法遵守婚約這個契約的話,就得離婚。

無法遵守的契約,本來就是不自由的

我是這樣定義婚姻的:「將自己身體的性使用權一輩子讓渡給唯一一位異性,且具有排他性。」
話說回來,判定一個人是否違反契約的「底線」究竟是什麼呢? 如果與不是配偶的人一起喝茶聊天,這樣可以嗎? 用餐呢? 親吻呢? 上床呢? 如果是不帶感情的性行為就可以允許嗎? 還是說沒有性行為的柏拉圖式戀愛就可以接受呢?
但到頭來,你不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向政府登記自己的性伴侶嗎?......如果要登記,我認為登記親子關係就夠了。針對你提出的問題,這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主管刻意接近我,我卻不會感到不悅

-難道我下意識中,對已婚主管抱著超越尊重的感情嗎?

你這樣會助長職場性騷擾喔!

你最大的問題在於,對討厭的事物無法感到討厭,對開心的事物也無法感到開心,這就是「感覺剝奪」......也許你以往也曾經在別的環境中,學會了站在旁觀者的立場抽離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才得以度過難關吧! 悲哀的是,人類就是這麼一種能適應逆境的生物......也請你一定要記住,男性(在這種情境下)是一種會把情況擅自解讀成對自己有利的生物。


無法接受女性地位過低,是因為我學過性別學嗎?

-公司的待遇優渥,但女性員工沒有被重視,還安於現狀。

雖然如此,你能放棄優渥的職場環境嗎?

根據諸多實際研究顯示,企業規模越大、性別歧視的問題就越嚴重。從研究結果中也可以得知,並非「因為是大企業」就應該要有女性管理者,而「正因是大企業」所以才沒有女性管理者。
你之所以會對「些微的男女差異」產生激烈的反應,並不是因為你「曾學習過性別研究」,而是因為你的自尊心本來就不允許自己接受不講道理的歧視。既然如此,應該下定決心換一個可以不必讓你折損自尊心的環境。


我想再婚卻遭受父母責難

-我很感謝離婚時家人的協助,但我也想要繼續前進啊。

為了不再繼續怨恨父母,你應該先離家自住

你說自己是因為「希望有人可以成為心靈支柱」,才想要重新尋找另一半,對吧? 一般按照順序來說,應該是先遇到了可以成為心靈支柱的對象,想要一直與對方在一起,才想要結婚,不是嗎?
比起父母的幸福,自己的幸福更重要。


高中生女兒背叛了我

-我讀高三的女兒懷孕、隨後墮胎了。我竟然是透過女兒好友的母親才得知。

先從「對女兒道歉」開始做起吧!

身為母親最悲哀的應該是,女兒「竟然這麼不相信自己」才對吧! 你應該隱約察覺到這點,卻因為太害怕承認,而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女兒身上,女兒才會被你逼入絕境。
所謂「背叛」,是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會發生,而你所說的「背叛」,只是因為女兒沒有依照你的意思行動產生的失望與憤怒吧!

(Bear 翻譯: 你在家庭裡遇到的困境,大部分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女兒沉迷於電腦,不和父母對話

-平時有參與社團、學生會,成績也不錯。但她很少與家人對話。我每天看她在電腦前待到深夜,就覺得不正常。

看不懂青春期的徵兆,是你的問題

你喜歡的漫畫、音樂、模型,網路上都找得到......你只是在感慨女兒對你喜歡的書籍與CD沒興趣而已。對女兒討拍的人是你,說穿了的很煩人,難怪你會被女兒討厭。
親子關係會隨著成長階段改變,通常是父母跟不上孩子的步伐。到這個時期,父母只要遠遠地守護子女就好。


完全不受異性歡迎,我感到很不安

-母胎單身25年了,身而為人這樣有沒有問題?

重點在於,你有沒有對任何異性抱有好感

我的回答非常簡單,活到現在都不曾主動對異性抱有好感的你,其實對男人一點興趣都沒有,而這並不是什麼人生缺陷,只不過是很簡單的事實而已。
反正你都在「沒有男人」的狀態下,順利活到這個年紀了,你也不必感到自卑,告訴自己以後「沒有男人」也可以活得很好,對自己要更有自信!

(Bear 翻譯: 沒有另一半,人生也能活下去。為身為母胎單身驕傲吧!)


妻子拒絕跟我回鄉照顧父母

-之前妻子還把她自己父母接到東京同住五年,現在卻不能跟我回鄉? 我都想離婚了!

你希望我回答的是,你的離婚原因是否「不講道理」,對吧?

你已經不想繼續跟妻子在一起了,對嗎? 但你不願意承認這件事吧! 既然會思考到離婚,就代表長年累積的委屈與憤怒已經到了某種程度。回鄉照顧母親這件事只不過是引爆點而已。
婚姻又不是工作上的合約,就連在夫妻關係中你也爭道理分出高下......也許妻子早就厭煩了,只是沒說出口。

(Bear 翻譯: 想要什麼就老實說,不要牽拖一些有的沒的道理😐)




熊言酒語

-熊之言,酒後語,姑妄言之妄聽之

男女比例差異

提問者男女比差太多了吧! 尤其是以親子關係為主的 Chapter 04 以及 Chapter 05。

Chapter 04「我可以討厭母親嗎」裡有8個提問者,7個都是女性(剩下一位學生判斷不出);Chapter 05「離不開孩子的父母」裡有7個提問者,其中6名是女性,只有一名是男性。

這是否代表男性不被鼓勵投入家庭以及親職呢? 或許也可以解釋為男性不被鼓勵說出感情方面的困擾吧(例如兒子對父母的情感)。真是令人悲傷啊。

而且,Chapter 04 的標題只寫了「母親」而非「父親」。當牽扯家庭育兒時,有關「母親」的提問竟然多到可以獨立出一個章節,這樣的現象讓人寒心。

不過,關於「慾望」的問題男性提問者倒是多了起來。

嗯...這本書節錄的提問到2013年。只能樂觀的期待,過了十年後,也就是現在,男性也會學著表現情感,女性也會學著表達慾望吧。

現在還沒到這個境界? 嗯...那就再十年吧。

再不行,再十年。再不行,再十年,再十年...


想法不同之處

我先聲明! 我很喜歡上野千鶴子教授的書籍。但是,這裡有一點點小小的想法的不同🫣

在「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這個提問中,提問者是四十一歲的上班族,因為幼兒照顧,感覺自己的人生規劃受到影響。她原本的夢想是在國外(西洋文化圈)中,一邊工作,一邊見識各國風貌。後來雖然有從事使用英文的工作,還是待在日本,平時也沒出國,丈夫更傾向待在日本,這件夢想就不了了之。

上野千鶴子的回覆是,既然這位讀者是屬於晚婚、晚生族群,表示她不是因為年紀太輕才踏入婚姻生活,而是經過思考後才決定的,既然如此,這就是她追求而來的人生,那麼她就要好好體驗,好好享受。

這個邏輯本身沒問題,但我認為中間有一些措辭有點怪怪的。

我一開始讀這位讀者的提問時,腦中一直冒出:「孩子的爸爸呢?」文中讀者寫到自己在工作育兒兩頭燒,卻隻字沒有提起丈夫(當然也有可能對丈夫沒有不滿才沒有提),讓我想到,如今的生活已經讓她不滿到想換一種生活方式了(出國的夢想),若丈夫在育兒上有出力,是不是就不至於讓她想逃避呢?

我猜測這點上野千鶴子潛意識有察覺,但她沒有意識到,也沒有寫出來。要不然她就不會在回覆中寫道「為了從工作育兒兩頭燒的困境中獲得喘息,首先你應該尋求丈夫的協助」這樣的文句了。(協助? 說得好像小孩一個人能生似的)

再者,她的回覆裡還有「你是如此想要逃避現實,想必你現在的生活真的讓你感到很憂鬱吧! 被這樣的母親撫養長大的孩子也真是可憐」

不是吧! 孩子可憐的地方在於「成長過程父親有跟沒有一樣」,以及「父親不給力,導致母親壓力山大,只能憂鬱地撫養孩子」吧! 然後,更可憐的是這位母親吧!



最後文字的批評力道似乎有點大,但這也是目前閱讀上野千鶴子教授的書籍時,唯一覺得不妥的地方。這並不影響我喜愛她的著作。




請你也繼續偶爾抱怨嫌棄、偶爾深有同感地閱讀這個專欄,偶爾也一邊想想,如果是自己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吧! --- 上野千鶴子,〈後記〉



內容總結
人生的煩惱,大多和下半身有關
5
/5
既然睡不著,來做點其他事吧。 這裡是分享書籍、音樂、影劇、動漫的地方,歡迎互相交流討論。 偶爾有一些雜談,關於食物、心裡的黑暗面和其他議題。 作品心得分享撰寫比較花時間,現在看起來雜談比較多。 想像力豐富,喜歡將不同的主題透過聯想串連在一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ife Lessons I Learned from My Dog》,譯為《汪想賴在你身邊》,由艾瑪.布洛克(Emma Block)所作,陳采瑛翻譯。靈感來自艾瑪家『麥斯』及『山咪』兩隻愛犬。 書中插圖生動可愛,文字樸實真誠,無論讀者此時身邊有無狗狗陪伴,都能從裡面找出一兩句話,送給自己或身邊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沒記錯的話立春(2/3)剛過,有一種說法,過了立春才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所以,無論過去一個月經歷了什麼事,從現在開始都不遲。 或者,也可以看看《無尾熊繪日記》,放鬆一下。 由日本插畫家YUAMI(ゆあみ)(Twitter:@koalaenikki)於Twitter所繪,蔡承歡翻譯。是關於一
《Life Lessons I Learned from My Dog》,譯為《汪想賴在你身邊》,由艾瑪.布洛克(Emma Block)所作,陳采瑛翻譯。靈感來自艾瑪家『麥斯』及『山咪』兩隻愛犬。 書中插圖生動可愛,文字樸實真誠,無論讀者此時身邊有無狗狗陪伴,都能從裡面找出一兩句話,送給自己或身邊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沒記錯的話立春(2/3)剛過,有一種說法,過了立春才是新的一年的開始。 所以,無論過去一個月經歷了什麼事,從現在開始都不遲。 或者,也可以看看《無尾熊繪日記》,放鬆一下。 由日本插畫家YUAMI(ゆあみ)(Twitter:@koalaenikki)於Twitter所繪,蔡承歡翻譯。是關於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我們真的能完全獨立於世界,靠自己生存嗎?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存在離不開社會聯繫與合作,但這個觀點常讓人難以共鳴。直到重刷《進擊的巨人》,我才從莎夏父親的話中真正理解「社會情懷」的意義。他選擇放下仇恨,走向人群,而非被過去困住,這正呼應了阿德勒強調的「個體與群體共存」。
本文探討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身心靈課程爭議,分析其高壓洗腦手法、與邪教的相似之處,以及如何辨別不肖業者。
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人生何苦,差不多就好" ,作者是日本人 心屋仁之助
Thumbnail
放鬆的人會生種種異象,譬如說,窺探別人的內心世界,察覺到誰難以言明的痛苦和無助。這時候該怎麼才好呢,不少人會問。問是正常的,遇上了不尋常的狀況,自然無法用常理解決。 心懷祝福,該說出口的言語自然會浮現,我答。
Thumbnail
因為某些原因 我開始細想自己現在遇到的問題 仔細想想,好像不外乎就是 未來該怎麼辦? 以及 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關係—特別是人際關係。 前言 上回提到:「所有的煩惱都來自關係—特別是人際關係。」「有煩惱,很正常,滿好的。接受它,忍受它,享受它,因為那表示你不是行屍走肉……。」問題:煩惱太多,已到不勝其煩,因為已經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了,那要如何降低或減少呢? 關係源自"我執" 我
Thumbnail
早上在工作穿插間,發生了很多事情。 總歸一句,就是關係功課,不論是跟工作的、朋友、夥伴、金錢的。 感受下腹如被反覆切割的疼痛與冰冷,一邊掉淚,一邊感受著全身毛細孔向外擠出冷汗。 啊,老朋友了,老反應了。 每當我心裡升起對自己的批評,不論多麼隱微、不願覺察,身體總是立刻給出回饋。 常常想起祖
Thumbnail
人生豈無憾,此生虛渡焉。 曆途伴成長,逐夢逢阻艱。 情系緣錯雜,自察路漫延。 雖存憾事擾,輝芒猶煥然。 文起~~ 看到茜崎夢羽老師的大作關於那些作文題目 其中有一題 好好面對死亡 這是我常寫的題目,協助爺爺奶奶們寫給家屬~~ 直到看到老師的作文題 要不要將人生的遺憾寫進文裡~~
金龜婿的紅粉知己,讓我看見我在關係裡的害怕和抗拒💥 就算他再三強調不可能,但我真的陷入自己可怕的漩渦🌀裡面,好難受的緊揪著、好痛苦的無能為力💦 我大喊、咒罵,甚至是回想起當初知道喜歡的人喜歡別人時的失魂落魄,呆坐在長椅上想哭又哭不出來的悲傷💦 在蒼穹瑜伽呼吸1裡,是帶著我再往下一層
Thumbnail
活到這個年紀,我們總有些故事 但有些故事 即使有人問,也不知從何說起 只能自己無聲無息的消化 別輕易的對人掏心又掏肺。
只想衆裡尋她千百度,卻不敢驀然回首,怕不見了燈火闌珊處。 記憶庫裡總有個角落,都是挫折、悔恨、懊惱、坎坷、羞辱群居的處所。老是不思量自難忘的跳岀來歌舞一番。還真的拿它們沒有辦法,只知道那天什麼都別做了,做了一定出錯。開口就會傷人、泡麵都會燙傷自己。 我不知道不要想嗎?但是有用嗎?所以學會了保持距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人生何苦,差不多就好" ,作者是日本人 心屋仁之助
Thumbnail
放鬆的人會生種種異象,譬如說,窺探別人的內心世界,察覺到誰難以言明的痛苦和無助。這時候該怎麼才好呢,不少人會問。問是正常的,遇上了不尋常的狀況,自然無法用常理解決。 心懷祝福,該說出口的言語自然會浮現,我答。
Thumbnail
因為某些原因 我開始細想自己現在遇到的問題 仔細想想,好像不外乎就是 未來該怎麼辦? 以及 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關係—特別是人際關係。 前言 上回提到:「所有的煩惱都來自關係—特別是人際關係。」「有煩惱,很正常,滿好的。接受它,忍受它,享受它,因為那表示你不是行屍走肉……。」問題:煩惱太多,已到不勝其煩,因為已經嚴重影響到正常生活了,那要如何降低或減少呢? 關係源自"我執" 我
Thumbnail
早上在工作穿插間,發生了很多事情。 總歸一句,就是關係功課,不論是跟工作的、朋友、夥伴、金錢的。 感受下腹如被反覆切割的疼痛與冰冷,一邊掉淚,一邊感受著全身毛細孔向外擠出冷汗。 啊,老朋友了,老反應了。 每當我心裡升起對自己的批評,不論多麼隱微、不願覺察,身體總是立刻給出回饋。 常常想起祖
Thumbnail
人生豈無憾,此生虛渡焉。 曆途伴成長,逐夢逢阻艱。 情系緣錯雜,自察路漫延。 雖存憾事擾,輝芒猶煥然。 文起~~ 看到茜崎夢羽老師的大作關於那些作文題目 其中有一題 好好面對死亡 這是我常寫的題目,協助爺爺奶奶們寫給家屬~~ 直到看到老師的作文題 要不要將人生的遺憾寫進文裡~~
金龜婿的紅粉知己,讓我看見我在關係裡的害怕和抗拒💥 就算他再三強調不可能,但我真的陷入自己可怕的漩渦🌀裡面,好難受的緊揪著、好痛苦的無能為力💦 我大喊、咒罵,甚至是回想起當初知道喜歡的人喜歡別人時的失魂落魄,呆坐在長椅上想哭又哭不出來的悲傷💦 在蒼穹瑜伽呼吸1裡,是帶著我再往下一層
Thumbnail
活到這個年紀,我們總有些故事 但有些故事 即使有人問,也不知從何說起 只能自己無聲無息的消化 別輕易的對人掏心又掏肺。
只想衆裡尋她千百度,卻不敢驀然回首,怕不見了燈火闌珊處。 記憶庫裡總有個角落,都是挫折、悔恨、懊惱、坎坷、羞辱群居的處所。老是不思量自難忘的跳岀來歌舞一番。還真的拿它們沒有辦法,只知道那天什麼都別做了,做了一定出錯。開口就會傷人、泡麵都會燙傷自己。 我不知道不要想嗎?但是有用嗎?所以學會了保持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