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Camellia,今天要來聊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想到的問題:
人生是有意義的嗎?
先說我此刻的答案:人的生命,或言人生,其本身不帶有意義,除了為大自然繁衍後代這個生理意義之外,沒有其他的了。如果你是生命/人生有意義的推崇者,先別急著生氣或反駁,曾經我也是「人生有意義」的一個信徒。人生怎麼可以沒意義呢?任何事情都應該有其「目的」,沒意義為什麼要去做它,為什麼要浪費時間?
對於一個假設任何事都有意義的人,到最後發現任何事都不帶有意義,是一個很大的解脫。就好像在算數學,怎麼算都沒答案,最後發現,原來是「前提、假設條件」錯了。
是啊!為什麼我們要假設凡事有意義呢?
它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所以有意義也對,沒意義也對,一切都對!
說到底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
出廠設定?
當然這個假設條件,並不是我與生俱來、自己設定的,而是社會集體意識,透過學校、家庭、工作、各種外在環境,不斷洗腦來的。
「不要浪費時間看漫畫,你考不上好學校,這有什麼意義?」
「要當班長,當隊長啊,在旁邊撿球,拍手,當觀眾,這有什麼意義?」
「要多多進修專業,不要短視近利,貪玩,能幫你加薪嗎?這有什麼意義?」
似乎,任何事都要有一個功利的目的,要不就是名(好學校),要不就是權(領導人物),要不就是錢(薪水),否則就沒意義
。
跟著走
國中時,我覺得莫名其妙,意義是啥碗糕,無聊!
高中時,我半信半疑。
上大學後,我竟也接受了這個「凡事有意義」的設定。
要知道對抗是一件麻煩事,一個人如何對抗百萬大軍,一個20歲初成形的年輕意識,如何對抗社會歷史、百年來的集體意志?還不如隨波逐流來的省事?而且,會不會大人們說的是對的呢?
於是,
我追求功名利祿,升官加薪,渴望財富自由。
我追求家庭和樂,結婚生小孩,當然也孝順父母。
但我一直覺得生命少了些什麼... 於是我思考起,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這ㄧ生我為何而來?難道就是為了這些事喔?
本性
故事回到N年前...
我到現在還記得,國中畢業時,老師搖搖頭的對我說:「妳這個人,就是沒什麼企圖心。」
咦?奇怪了,第一名很好,第十名也很好,有什麼問題嗎?她沒明說,但我隱約覺得是在說我不知上進。
高中一年級,上台自我介紹,竟然要求大家分享自己的夢想,未來想要追求什麼?
蛤,這什麼問題,太難了吧!我根本沒想過,不就船到橋頭自然直,沒米煮蕃薯湯嗎?
於是,在鎮定地思考完後,我說:「我想追求的,是快快樂樂的過每一天吧!只要能讓我感覺快樂的,我都會去做看看,倒不一定要做什麼大事業吧。」
講完後,原本的歡笑氣氛,被寂靜取代。
我才意識到,誒~是講的太深奧了嗎?還是這講法是一種愚蠢?好尷尬啊!
回想起來,15、16歲的我,活得還算真實,也是我喜歡的自己。
大部分的時候,沒有在思考什麼困難的大道理,腦袋很純粹,只是存在著,然後快樂渡過每一天。或許,好奇心是上天給我最大的禮物,面對各種事物:無論是大家認為的大事(名利權勢),還是小事(柴米油鹽講醋茶),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新鮮。
轉變
有一句話這麼說,痛苦來自於「比較」。
雖然在EQ方面我非常慢熟,可能到現在也沒真正開花結果,但從高一的矇矇懂懂,到高三,也漸漸聽的懂、並「感受」得到大人的評價。
說實話,有時候不懂,也是一件好事,不懂就沒事,人家批評你,但你聽不懂,連應對都不用、反應也不用,照樣快樂。
總之,在不斷的「比較」之下,我似乎開始有了些「企圖心」,也在意起分數、排名。但現實就是這麼奇妙,我越在意就越表現不好,然後就更在意,就更表現不好。
當時不懂,為何我越想做好,卻更做不好。
現在,我卻完全懂了。
因為「在意」的情緒,讓我無法進入學習的「心流」。當我不在意,沒有任何期望、預料、目的,只因單純的好奇、喜歡,而鑽進學習裡,那是享受,是快樂無比,滿足感本身就是最大的禮物。
回頭想想真好笑,一個東西你天生就有,每個人都有,卻被「世俗」搞得沒有,最後還要去看一大堆書(不就有一堆書在教你心流是什麼嗎?),或上一大堆課,學習去把它找回來。
接下來,就是被社會氛圍推著,走一條沒有人會質疑你的路徑:考大學、讀研究所、上班賺錢、結婚生子。
疑惑
印象中有一陣子很流行類似「博士生不當教授,賣雞排?好浪費。」這種型態的新聞。
看完新聞後,我常會得到一個疑問:「難道最大的悲劇就是,你能力太高,所以你就必須去做你不喜歡的事情?」
所以說,不要隨便釋放你的能力,當你「能力不足」,誰都怪不了你,因為這叫做資質。但當你「能力很高」,卻不想去做能力相當的事情,「那個誰」就會說:浪費上天給你的禮物。
奇怪了,干「那個誰」什麼事?
果然世界上只有兩種事:干你屁事,干我屁事。
為什麼找不到?到底是哪邊怪怪的?
回歸主題,人生有什麼意義嗎?
人的一生,有什麼非要完成的事情嗎?
為什麼一定要是你?
誰決定是你?
你被誰驅動?
你又為什麼一定要聽他的呢?
一天我在曬衣服,一件、兩件、三件、四件,手勞動著,但我滿腦子只想著等一下開會要怎麼跟死對頭迴旋。我要讓與會的同事及老闆們知道,「我才是對的!」,而他就是個混賬,雖然他的母語是英文,但講邏輯從來不需複雜的句子,我用簡單的英文就能贏。
突然一個念頭飄過去,我這樣「日復一日,在勝利的快感,與失敗的挫折中反覆來回」,是在做什麼?我全對嗎?別人全錯嗎?
彷彿,快樂來了,又走了。
然後,快樂又來了,它又走了。
難道,就因為我可以做到,我就要去做嗎?越想越奇怪。
或許有些人鬥來鬥去,其樂無窮,但我剛好不是耶!
可奇怪的是,雖然內心完全不享受,但卻有一股不想輸的執著,推動著我。
我偶爾會很跳tone、一本正經的跟家人說:「我感受不到我活著。」我猜他們不懂我在說什麼,當時我也不太懂。
現在回想,有時跟同事為了彼此的角度,爭得你死我活,可拍板的時候發現,誒誒誒~原來我跟同事兩個人的百分比只佔0.0001,老闆才是那99.9999,這就是結局?
不不不~ 最後市場來個變化,案子直接取消。
原來,我、或者任何人,從來不是事情的關鍵變數!一切都是「天」說了算。
關鍵變數是天,沒有英雄,英雄只是因為剛好天站在他那邊。
那我這麼一大圈,如此投入,如此認真的高潮迭起,是在「哈囉」嗎?
突然又領悟了,為何前輩常常說:「不要太認真」,因為你永遠是個配角,上天只是讓你來人間看戲,你還那麼入戲,嘖嘖...
雖然,我還是不知道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但此時我肯定,百分之兩千不是這種,在公司選邊站,或者籌謀的戲碼。一切都是自以為是,自以為重要,自以為高明,自以為充滿了意義性。我開始退一步看自己,說服自己不要太入戲,不要太認真。
我想找到我生命的意義呀!然後去做那件事,就會很快樂滿足吧,肯定有的吧?
頓悟
又是在曬衣服,一件、兩件、三件、四件,當時已然過四十,看來四十很疑惑呢!
瞥見一隻鳥飛到櫻花樹上吃櫻花果實,櫻花好美,小鳥也很可愛,我沈浸在優美的畫面裡,然後那隻鳥突然拉了一坨屎。
哇塞~又是一個頓悟!
我為什麼假設,櫻花配小鳥就是鳥語花香,就是「優美」?
燈燈燈燈燈五個燈,就是這個,是「假設條件」不對!
生命哪有什麼意義?人生哪有什麼意義!!!
時間到了就吃,時間到了就拉屎,如此而已!!!
假設條件不對的數學題,如何求解?此題無解啊!
難怪我怎麼找都找不到,一切都通了。
我從何時開始「預設」生命有意義,人生有意義呢?
而就是從預設「有」的那一天起,我的生命像少了什麼,所以不斷地尋找。
結論
意義從來就是主觀的,任何回答都只代表著「一個角度」。意義這東西,就是你說有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好去想太多的呢?
如果有人真想在物質的世界談人生的意義,或許不如直白的討論,「世俗化的利益」是什麼,還來的更加明確。
比如説,你要用你的人生(時間)來換什麼?金錢、名聲、地位、權利?
有意義很好,沒意義也很好,只要你過得好,一切都好,不是嗎?
說到底,並不需用左腦來一探究竟。
只要讓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帶領著你,自然而然的,就去做了,像在小孩子在玩耍一樣,沒有預料、沒有目的、沒有期望。自然而然地,你就進入「心流」,自然而然地,
你就活出了你自己。
回歸直覺、回歸直觀,生命從來不是純理性。
寫在最後
如果你是個生命/人生有意義論者,你找到你的意義了,你的這題「有」解,那很好。
還是你跟現在的我ㄧ樣,是生命/人生無意義論者,找不到、摸不著、似乎是「真空」,此題「無」解,也很好。
這篇文章,只是想分享我從左邊跳到右邊,從右邊又跳到中間的過程。
說中間是因為,我現在甚至覺得,這真的無關緊要:
就連有時候有意義,有時候沒意義,也很好。就好比「人生沒意義」是半圓,「人生有意義」是另外半圓,兩邊都拿,加起來不正好是個「圓滿」了嗎?
寫到這邊,我才發現:
原來意義只是個引子,我談更多的是執著。
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真理、接受所有的可能性,有也很好、沒有也很好、一切都好。
自然而然的,我們就活出了自在與喜樂,也就擁抱了自己,愛了自己。
地球80億人口,有80億個世界,每個人都活自己的世界裡; 站在舞台上,主演著一齣主角是自己的大戲,偶爾「誰誰誰」來我戲裡當配角,偶爾「誰誰誰」去你戲裡跑龍套。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剛好有些共鳴,很高興我們的世界有些交集。也祝福每一個你,活在「寧靜、滿足、愛」裡。
See you later, 有緣再相會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