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之路-起點-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當轉換職場並開始顧店當門市銷售時,起初也是覺得好像就這樣子過完後半輩子也不錯,由於顧店一天的時數相當長(約10小時),也不會遇到天天時時刻刻都有人要來購買床墊,所以常常是一整天都待在店裡頭沒有事做;這時,空閒下來時,腦袋又開始在思考,到底有沒有一件事情是我喜歡做的?並且時間自由彈性又能養活自己就好?

raw-image

當有個念頭出現的時候,剛好在網路看到韓式香氛蠟燭的課程廣告,那時只覺得原來蠟燭可以做得這麼不一樣,很漂亮又有香味,於是抱著想試看看的心情開始在網路尋找工作室上課;當時的台灣還沒這麼盛行韓式香氛蠟燭課程,所以工作室大概就幾間,去上了體驗課後覺得還不錯,有成就感、工具材料準備沒有想像的難,於是就抱持著先上個證書課,有了證書以後也許可以試著教課。

raw-image

這邊想提一下,因為也是蠻常被問到,以往總是會覺得要有證書好像才能教學(以前的我一開始也是這麼認為),其實不然,以現在的我回頭來看,證書真的就只是一張證書紙不能代表什麼,也許可以代表學習了各大證書課程內作品的不同做法,但那些做法真的是最好的?最原創的嗎?又或是一定要學習證書課程才做得出那些作品嗎?而學了這麼多證書課程後,真正實際執行創作在自己的作品上又有多少呢?

raw-image
我想,蠟燭作品的風格創作,以及你想呈現出來的,遠比拿了多少張證書來得重要。

於是,就這麼開始了我的蠟燭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沉靜的直白
8會員
20內容數
有時想一個人靜靜,點個蠟燭,無聲陪伴—做蠟燭已成日常 - Draw by Ballare コース Make Your Day校 修了 / 日式蠟燭單品課 / 韓國香氛蠟燭證書 / 石膏設計 / 韓式線香
沉靜的直白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第一次聽到日式蠟燭這個名詞時,是在某次的蠟燭進修課程中,同班的同學詢問了老師日式蠟燭有何不同?印象當時的老師有點模糊帶過,只約略提到淺淺顏色、透明就沒了,當時的我沒有太放心上也沒有太多關注,只知道有日式蠟燭這樣的蠟燭存在。
Thumbnail
2025/03/30
第一次聽到日式蠟燭這個名詞時,是在某次的蠟燭進修課程中,同班的同學詢問了老師日式蠟燭有何不同?印象當時的老師有點模糊帶過,只約略提到淺淺顏色、透明就沒了,當時的我沒有太放心上也沒有太多關注,只知道有日式蠟燭這樣的蠟燭存在。
Thumbnail
2025/03/21
當石膏課程慢慢地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感興趣後,也迎來了三級警戒的解禁,這時候的手作相關課程也越來越多元之外,所謂的證書課程也越來越多,接著許多手作教學工作室也因應而生。
Thumbnail
2025/03/21
當石膏課程慢慢地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感興趣後,也迎來了三級警戒的解禁,這時候的手作相關課程也越來越多元之外,所謂的證書課程也越來越多,接著許多手作教學工作室也因應而生。
Thumbnail
2025/03/19
當開始專心專職教學手做蠟燭後,過不到幾個月,台灣疫情狀況逐漸加重,突然的到某一天宣布三級警戒,印象非常深刻當時的我在高雄學生家上課,接著隔天我就回台北開始了警戒的日子。 開始升三級時,大家幾乎都是非必要則不出門,所以即使在有人詢問課程,也無法繼續安排上課時間(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解除三級)
Thumbnail
2025/03/19
當開始專心專職教學手做蠟燭後,過不到幾個月,台灣疫情狀況逐漸加重,突然的到某一天宣布三級警戒,印象非常深刻當時的我在高雄學生家上課,接著隔天我就回台北開始了警戒的日子。 開始升三級時,大家幾乎都是非必要則不出門,所以即使在有人詢問課程,也無法繼續安排上課時間(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解除三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工作太閒,真的好無聊! 有些人會覺得這算什麼煩惱,也太讓人羨慕了吧!但工作很閒會很無聊,就會像是掉入一個重力很大的星球,時間變得很緩慢。
Thumbnail
工作太閒,真的好無聊! 有些人會覺得這算什麼煩惱,也太讓人羨慕了吧!但工作很閒會很無聊,就會像是掉入一個重力很大的星球,時間變得很緩慢。
Thumbnail
在人生轉變時,我們常常會面臨暫停期,重新尋找新的工作和生活目標。這段時間我們可能會面臨朋友變遷,生活模式的改變,但同時也是回顧過往和尋找新方向的時刻。
Thumbnail
在人生轉變時,我們常常會面臨暫停期,重新尋找新的工作和生活目標。這段時間我們可能會面臨朋友變遷,生活模式的改變,但同時也是回顧過往和尋找新方向的時刻。
Thumbnail
把工作辭了,去旅行一段時間休息一下 只要是上班族,應該多少都曾有過這個想法,每個疲憊的夜晚,對工作倦怠時,我們就會產生這種慾望,但不久之後,現實面的問題總會浮現。 ⌈要怎麼過生活?⌋,⌈回來之後還找得到工作嗎?⌋嘆了一口氣後,隔天就繼續上班了。
Thumbnail
把工作辭了,去旅行一段時間休息一下 只要是上班族,應該多少都曾有過這個想法,每個疲憊的夜晚,對工作倦怠時,我們就會產生這種慾望,但不久之後,現實面的問題總會浮現。 ⌈要怎麼過生活?⌋,⌈回來之後還找得到工作嗎?⌋嘆了一口氣後,隔天就繼續上班了。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生活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更應該好好地休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篇文章描述著作者在工作與休息間的掙扎,最終放下工作,專注於休息,並給予自己一年的時間去體驗、玩樂、休息。作者鼓勵大家好好地休息、愛自己,並專注於自己。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距離逃離待了近10年的修羅場…啊不是!是職場倒數計時兩週,盡可能讓自己繼續沉浸在上班的mood裡面。雖說現在的我正在帶薪敲著鍵盤打文章,不過公司過去也無償地剝奪我的周休二日,就彼此彼此啦!
Thumbnail
距離逃離待了近10年的修羅場…啊不是!是職場倒數計時兩週,盡可能讓自己繼續沉浸在上班的mood裡面。雖說現在的我正在帶薪敲著鍵盤打文章,不過公司過去也無償地剝奪我的周休二日,就彼此彼此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充實生活與工作的同時,也感到生活處處都是瑣事和壓力的困擾。作者透過回顧自己的日常生活,表達了對於專注與放鬆之間的掙扎,並反思了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充實生活與工作的同時,也感到生活處處都是瑣事和壓力的困擾。作者透過回顧自己的日常生活,表達了對於專注與放鬆之間的掙扎,並反思了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Thumbnail
在夜深人靜時,你是否會思考著:「我要這樣下去嗎?」,而你自問自答:「再過一陣子好了。」轉而將眼光停留在可掌握的小確幸上。
Thumbnail
在夜深人靜時,你是否會思考著:「我要這樣下去嗎?」,而你自問自答:「再過一陣子好了。」轉而將眼光停留在可掌握的小確幸上。
Thumbnail
自打進入職場以來,經常陷入無法平衡生活與工作的窘況。長時間一直感覺似乎工作的壓力太大,無法好好享受每一個假期,每次週末一到,只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直到某次的心血來潮,一人獨自前往烏來旅行,才發現原來所謂的休息,是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體驗陌生的經驗,而不是一人獨自在家中躺在床上廢上一天。
Thumbnail
自打進入職場以來,經常陷入無法平衡生活與工作的窘況。長時間一直感覺似乎工作的壓力太大,無法好好享受每一個假期,每次週末一到,只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直到某次的心血來潮,一人獨自前往烏來旅行,才發現原來所謂的休息,是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體驗陌生的經驗,而不是一人獨自在家中躺在床上廢上一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