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醜不可外揚?打破沉默,談論家庭創傷的自由與重要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網路發達的現代,許多家庭創傷的孩子沒有出口的管道,而社群的興起,就成為他們抒發心情的唯一窗口。

這時,親戚家人就會拚了命的阻止他們,說著:家醜不可外揚。

似乎......你將事實po上網,就是對家裡的背叛,而受傷的孩子內心也會開始糾結:


  • 一部份的自己想著:是不是我讓家族蒙羞?是不是我說出這些心情會傷害到他們?


  • 可是另一部分的內心又充斥著委屈與疑惑:自己只是在抒發心情,也沒有謾罵誰,為什麼好像連自己的社群都無法自由發言?


raw-image


我也曾經歷過這種糾結,但在脫離原生家庭後才發現這種說法充滿了種種漏洞以下我將以條列式的方式列出這些漏洞


  • 言論自由:指公民可以按照個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權力,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任何人事前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後來受到政府或他人以行為報復。它通常被理解為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當中包括以任何方式尋找、接收及傳播資訊或者思想的實際行為。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


  • 逃避很可恥,但很有用:當他們說出這句話時,其實他們也明白他們有很大的疏失,只是比起解決這件事,他們更傾向於掩蓋事件,畢竟,人類本就傾向於逃避


  • 比起解決,掩蓋事實更加容易:解決家族積弊可能需要經歷摩擦、衝突,更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不愉快,他們並不願意承受,因此犧牲原本家裡習慣被犧牲的是最容易的方式。


結論


忍氣吞聲並不能解決事情,逃避也永遠對事情無用,且說殘酷一些,他們其實沒那麼愛你,否則不會次次犧牲你,你說呢?


小額贊助

若您喜歡我的內容歡迎小額贊助

(013)113506248522國泰世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系的憂鬱少女
1會員
7內容數
對抗憂鬱症十年的少女 雖然每天必須與30顆藥為伍 曾經想過放棄 但卻希冀自己的文字、未來的工作能夠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人 希望能帶給世界一點點的溫暖 期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學及其應用 並由不同角度分析事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和父母意見不合,甚至被干涉的情況 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麼學會讓父母失望,這是和父母建立健康成熟關係的第一步。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了作者羽茜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並提出對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特殊見解。書中提到的關鍵詞包括愛、家庭傷痕、獨立個體等。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了作者羽茜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的深刻思考,並提出對父母和孩子關係的特殊見解。書中提到的關鍵詞包括愛、家庭傷痕、獨立個體等。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這些人不過是仰賴你做為完人的品質,著實是欺善怕惡的孝順版本而已。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