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
小明原本每天兢兢業業,就算加班沒有錢也在所不辭,生了一場大病之後他變了,變得做好份內事準時下班,不再為了看不見的晉升賣命賣肝,只最好最基本的限度就好,他選擇「安靜離職」。
小明這樣的狀態你怎麼看待呢?是學會讓工作與生活平衡,還是不夠努力呢?這是很值得討論的議題。在諮商中,面對這樣狀態的當事人,心理師需要調頻到跟當事人相近的價值觀。即如果他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那就繼續維持,如果他覺得很好但又哪裡怪怪的,就去陪他找到卡卡的地方。感情中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 in a Relationship).
在學界,安靜離職包括三個面向:抽離Detachment、缺乏主動性Lack of initiative、缺乏動機Lack of motivation。近來有些研究也將相似的情況類比到一段關係中。
感情中的安靜離職指的是對感情的付出與投入比以往較少,只投入最基本可以繼續關係的程度。換言之就是減少花時間在經營感情,而是將重心更多的放在其他事情,並拉開彼此心理或物理上的距離。
這樣的現象可能讓人不陌生,就是俗稱的慢慢疏遠、慢慢淡掉。
簡而言之有幾個徵兆:
一、設界線:週六加班了,週日不想要再出門,想要有自己的時間,即便另一伴希望可以一起出去走走。
二、少投入:過去會為彼此每個月至少預留一個週末相處,但現在不特別這麼做。
為什麼選擇在感情中安靜離職?這樣是要分手嗎?
可能是分手前的準備,希望透過逐步拉開距離讓之後的分手更「無痛」;也有可能是暫時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感情困境,但是也還沒準備好分開,於是減少投入。
值得留意的是,個人在關係中投入程度本來就會不斷變化,且有時候是外部因素的影響,而並非完全是感情中的相處問題,比方說,工作壓力、個人身心健康出狀況,或是哀悼家人過世等。
因此當關係中出現安靜離職者,也不必然代表關係有問題,但可以做的是,將這個狀態與現象,在關係中攤開來一起討論,並增加有品質的相處時間。
下一篇在感情中「安靜離職」:一段六年的關係與我的疲憊心聲,我將分享自己在關係中安靜離職的經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