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很有創意地挪用了薩伊德《東方主義》一書即其核心概念。薩伊德指出西方不在乎真正的東方是什麼,只是主觀地投射出對東方的各種幻想,將其視為神秘、誘人、黑暗、野蠻、不理性。藉由將東方他者化,西方得以確認自身的優越性:進步、理性、邏輯、有能力。男女關係也可以用東方主義來類比。男人藉由把女性客體化與低劣化,得以鞏固自身的主體性及優越性。 -〈推薦序:走出厭女症的輪迴〉林芳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一直到1990年前,臨床藥物測試一直以男性佔最大宗,只因為男性賀爾蒙的波動比女性的波動小。這讓其他「不正常人」,也就是女性,於日常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
舉例如助眠劑-使蒂諾斯,這種藥一直到上市且普及之後,才被發現應該將女性的建議用量減半,原因是女性對該藥物的代謝比男性緩慢。難以想像在這之前,有多少女性因為聽從建議用量而服藥,且因為藥物作用而昏沉、遲鈍,甚至出事的?
當藥物以及醫學都為了這些所謂「正常人」(白人以及男人)設計之時,我們要如何期待這些方法能為大部分人帶來最好的結果呢?
藉由標準來分類,在藉由分類來鞏固權力以及掌握資源,導致「正常」分類以外的族群-女性、有色人種、不夠富有的人,拚盡全力也無法改變出生帶來的限制,因為這些看似能「改變」的規則以及機會,都是為這些「正常人」服務的。
-熊之言,酒後語,姑妄言之妄聽之。
看完兩本書的序文之後,我決定在日常中抵制「正常」一詞的使用。
何謂「正常」? 何謂「不正常」? 這本來就因人而異。你的常識不一定是對方的日常,還有可能因輕飄飄的一句「這不不正常吧」悄悄地傷害在乎的人。
除了這個詞,我也抵制使用「加油」二字。
大多時候會需要用到「加油」的時機,都是一個人疲憊不堪、憂慮絕望的時候,這個時候再說「加油」無疑是殺人誅心。
「加油」一詞背後代表的是「努力不足」,既否定過去的付出,也忽略當下的感受。
這種感覺就像: 「你的努力還不夠! 再加油吧! 你看大家也都是這麼辛苦,這很正常啊! 再努力一點,你就可以跟上其他人,變得跟大家一樣『正常』了。」
(抵制是我的事,不會限制其他人使用。若能因我的行為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人,那就太好了)
而越是艱難的環境,越容易發生魯迅在《狂人日記》裡所述「人吃人」的情況。
女性克服厭女症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認同男性社會的價值,讓男性認為她擁有男性的特點,視她為特例,不屬於低劣愚笨的女性。這種策略是女人和男人「分而治之」的機制共謀,藉由向男性靠攏交心,持續強化女性整體地位的低落。 -〈推薦序:走出厭女症的輪迴〉林芳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在上位者,也就是掌握權力或錢財之人,若想要長久的保持自己的社經地位,只要訂出一個標準將人分群分類就好。他們將自己分為「上面的人」,而那些「下面的人」為了往上爬就會互相踩踏;或者有了「螃蟹心理」,將人往下扯,只為了讓自己心情舒暢。
而上位者則可以「隔山觀虎鬥」,維持「百年家族大業」而高枕無憂了。
如此,上位者也能心情舒暢。
這樣的結果,大家都滿意,真是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這樣看來,等我讀完這兩本書並融會貫通後,說不定就可以統治世界了呢😉
只是看個推薦序,心得就這麼多。
看來《厭女》這本書我要讀很久呢。《我是一個正常人嗎》也是。
▸▸更多上野千鶴子教授的書籍
《人生的煩惱,大多和下半身有關:上野千鶴子回答你50個難以啟齒的私密問題》
▸▸更多父權社會與儀式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