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訪談
.一對一
.要跟受訪者建立一定的關係,對方有見過你,感受到你身為一個研究者,還蠻知道你要做什麼,讓受訪者感到信任。訪談前的準備與反思.思考你與受訪者間之關係,及受訪者如何看待你的角色與訪談目的。
.考量限制與影響受訪者自主/真誠回應問題之可能因素,包括是否說你想聽的話、及懷疑你與權力者之關係。
如何有效溝通
.反思自己
1個人與研究主題的觀葉及生活經驗。
2是否清楚表達與陳述你的問題。
3提問問題是否符合受訪者之認知理解能力。
4提問問題是否有根據受訪者之經驗與教育背景,那種提問方式較易促使受訪者回應問題。
5是否需要提問此問題
如何決定訪談類型?
.結構式、半結構式、無結構式(差異是問題的開放性,所以要詢問自己問題的開放程度),比如問卷就是結構式,有問題選項也都給你;半結構就是有訪談大綱,規劃一個方向在去詢問;無結構就是沒有訪談大綱,給受訪者自己去陳述。
.反思自己
1問題本身之開放程度為何?
2是否已發展一系列其順序性的問題
3如何自我介紹及開始你的訪談
半結構式訪談
1已有所要提問之架構程序
2不確定受訪者對每一問題的觀點與經驗為何
3提供自己與受訪者間有進行互動之空間;及能根據受訪者之回應。
無結構式訪談
1你想從受訪者的看法與經驗觀點,進行研究主題相關問題的探討
2希望能透過受訪者之回應與經驗分享,幫助你釐清他們所關注的議題及面向
注意事項
.開場問題應避免句爭議及敏感性
.問題本身句開放性
.避免採用「是」、「否」及引導性之問題
比如教師專業社群,在學校就會簡稱教專。
.熟悉受訪者的專業或生活經驗所慣用之專有名詞及常用說法,並以受訪者慣用之語言進行訪談
.能立即在訪談後進行訪談過程與相關問題之紀錄與整理
.徵求受訪者同意你在訪問過程中做紀錄(包刮你對受訪者非語言互動的觀察)
.盡量避免提供你個人的意見或看法
.考量錄音訪談可能限制受訪者的真實回應,及錄音過程的反應性問題
.受訪地點、時間與長度、次數等:地點要考量是安靜、不會有閒人進來,並且要注意男女性別;時間以一小時為接洽。
焦點團體訪談
.錄影:可以清楚知道是誰說這句話,尤其在不熟悉整個群體所有人,也可以知道當時那個團體在互動後,共同產出的結果,那又是如何產出?
意義與特性
.將訪談運用於團體情境,藉由團體互動與討論過程,達到資料蒐集之目的。
.資料來源包含:參與者互動與討論過程、個人意見或觀點、研究參與者間互動的資訊。
.資料類型包刮:語言及非語言(藉由觀察)。
.從「執行過程受控制的程度」(相較於從自然情境之觀察研究),焦點團體訪談是用於研究態度與認知(因不易觀察)。
.適用研究態度和認知。
適用情境與功能
.適用情境
1可單一採用或其他資料收集方法並用,如個別訪談等(發展訪談大綱)
2可用於研究發展支出其或假設擬定階段,及用於研究執行之後續探索分析階段
.問題形式:以評估為目的(不同場域或群體之研究參與者間觀點之異同)。
.可應於行動研究:透過納入研究參與者之觀點聲音以增能其參與改變的能力。
不適用情境
.解決衝突、改變態度或增加溝通。
.討論句敏感性議題,特別是異質性團體。
.討論主題不在研究參與者之經驗範圍。
優點
.提供具互動性的資訊
.提供對相關議題探討及確認的管道
.提供與研究參與者生活有關的表層及深層性相關資料(後者可藉由網路平台的留言對話方式來收集資料)
.省時、省錢、易進行
限制
.非於自然情境中取得資料
.對話內容與方式易受成員間之互動而影響,使議題的探討具不確定性
.主持人隊討論內容具有一定程度之控制與影響
.不適用於蒐集個性被動及害羞者之資料
.研究參與者之個人特徵會影響彼此間之互動(性別、年齡、社會地位及種族等)
.易受「集體思維」及「同儕壓力」影響
焦點團體訪談之時師過程:準備階段
1形成研究目的及問題:比較設計、多階段團體設計(知道困難是什麼、解決方法是什麼)
2篩選及取樣:同一團體採同質性、不同團體採異質性為原則
3訪談地點、時間與長度、次數等:必須會議室、可以錄影、時間以一小時為接洽、次數看設計。
4準備訪談指引或大綱
實施階段:POBA(觀點、意見、信念或是態度)及主持人之角色任務
.主持人之開場與介紹說明
1說明討論在於交換彼此的POBA及強調每個人都有不同觀點,而聽取不同觀點是此討論的重要目的
2強調不同意見是被鼓勵與接受的
3說明主持人與討論之議題並無利益關係,只有正面的觀點或意見將限制對議題的廣面討論
主持人之參考指引
.介紹要討論的議題,或採用暖身活動
.介紹討論進行的方式及遵守原則
.以可簡易回答的問題先提問
.敏感性議題的處理
.訪談結束前,摘要談話的內容以釐清是否有誤,並強調保密原則
分析資料及報告撰寫階段
.互動行為的分析:參與者彼此間互動、及選擇探討及主動發言之情形
.觀點分析:含意及前後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影響因素為何?
.身體及語言行為分析:此可作為前兩項之分析佐證參考
總結:何時可採用此方法?
.用於發展擬定個別訪談大綱
.節省時間及費用
.需要快速收集資料
.強化研究資料收集與分析之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