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方法、技巧與應用

個別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方法、技巧與應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個別訪談

.一對一

.要跟受訪者建立一定的關係,對方有見過你,感受到你身為一個研究者,還蠻知道你要做什麼,讓受訪者感到信任。

訪談前的準備與反思

.思考你與受訪者間之關係,及受訪者如何看待你的角色與訪談目的。

考量限制與影響受訪者自主/真誠回應問題之可能因素,包括是否說你想聽的話、及懷疑你與權力者之關係。

如何有效溝通

反思自己

1個人與研究主題的觀葉及生活經驗

2是否清楚表達與陳述你的問題

3提問問題是否符合受訪者之認知理解能力。

4提問問題是否有根據受訪者之經驗與教育背景,那種提問方式較易促使受訪者回應問題。

5是否需要提問此問題

如何決定訪談類型?

.結構式、半結構式、無結構式(差異是問題的開放性,所以要詢問自己問題的開放程度),比如問卷就是結構式,有問題選項也都給你;半結構就是有訪談大綱,規劃一個方向在去詢問;無結構就是沒有訪談大綱,給受訪者自己去陳述。

.反思自己

1問題本身之開放程度為何?

2是否已發展一系列其順序性的問題

3如何自我介紹及開始你的訪談

半結構式訪談

1已有所要提問之架構程序

2不確定受訪者對每一問題的觀點與經驗為何

3提供自己與受訪者間有進行互動之空間;及能根據受訪者之回應。

無結構式訪談

1你想從受訪者的看法與經驗觀點,進行研究主題相關問題的探討

2希望能透過受訪者之回應與經驗分享,幫助你釐清他們所關注的議題及面向

注意事項

.開場問題應避免句爭議及敏感性

.問題本身句開放性

.避免採用「是」、「否」及引導性之問題

比如教師專業社群,在學校就會簡稱教專。

.熟悉受訪者的專業或生活經驗所慣用之專有名詞及常用說法,並以受訪者慣用之語言進行訪談

.能立即在訪談後進行訪談過程與相關問題之紀錄與整理

.徵求受訪者同意你在訪問過程中做紀錄(包刮你對受訪者非語言互動的觀察)

.盡量避免提供你個人的意見或看法

.考量錄音訪談可能限制受訪者的真實回應,及錄音過程的反應性問題

.受訪地點、時間與長度、次數等:地點要考量是安靜、不會有閒人進來,並且要注意男女性別;時間以一小時為接洽。

焦點團體訪談

.錄影:可以清楚知道是誰說這句話,尤其在不熟悉整個群體所有人,也可以知道當時那個團體在互動後,共同產出的結果,那又是如何產出?

意義與特性

.將訪談運用於團體情境,藉由團體互動與討論過程,達到資料蒐集之目的。

.資料來源包含:參與者互動與討論過程、個人意見或觀點、研究參與者間互動的資訊。

.資料類型包刮:語言及非語言(藉由觀察)。

.從「執行過程受控制的程度」(相較於從自然情境之觀察研究),焦點團體訪談是用於研究態度與認知(因不易觀察)。

.適用研究態度和認知。

適用情境與功能

.適用情境

1可單一採用或其他資料收集方法並用,如個別訪談等(發展訪談大綱)

2可用於研究發展支出其或假設擬定階段,及用於研究執行之後續探索分析階段

.問題形式:以評估為目的(不同場域或群體之研究參與者間觀點之異同)。

.可應於行動研究:透過納入研究參與者之觀點聲音以增能其參與改變的能力。

不適用情境

.解決衝突、改變態度或增加溝通。

.討論句敏感性議題,特別是異質性團體。

.討論主題不在研究參與者之經驗範圍。

優點

.提供具互動性的資訊

.提供對相關議題探討及確認的管道

.提供與研究參與者生活有關的表層及深層性相關資料(後者可藉由網路平台的留言對話方式來收集資料)

.省時、省錢、易進行

限制

.非於自然情境中取得資料

.對話內容與方式易受成員間之互動而影響,使議題的探討具不確定性

.主持人隊討論內容具有一定程度之控制與影響

.不適用於蒐集個性被動及害羞者之資料

.研究參與者之個人特徵會影響彼此間之互動(性別、年齡、社會地位及種族等)

.易受「集體思維」及「同儕壓力」影響

焦點團體訪談之時師過程:準備階段

1形成研究目的及問題:比較設計、多階段團體設計(知道困難是什麼、解決方法是什麼)

2篩選及取樣:同一團體採同質性、不同團體採異質性為原則

3訪談地點、時間與長度、次數等:必須會議室、可以錄影、時間以一小時為接洽、次數看設計。

4準備訪談指引或大綱

實施階段:POBA(觀點、意見、信念或是態度)及主持人之角色任務

.主持人之開場與介紹說明

1說明討論在於交換彼此的POBA及強調每個人都有不同觀點,而聽取不同觀點是此討論的重要目的

2強調不同意見是被鼓勵與接受的

3說明主持人與討論之議題並無利益關係,只有正面的觀點或意見將限制對議題的廣面討論

主持人之參考指引

.介紹要討論的議題,或採用暖身活動

.介紹討論進行的方式及遵守原則

.以可簡易回答的問題先提問

.敏感性議題的處理

.訪談結束前,摘要談話的內容以釐清是否有誤,並強調保密原則

分析資料及報告撰寫階段

.互動行為的分析:參與者彼此間互動、及選擇探討及主動發言之情形

.觀點分析:含意及前後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影響因素為何?

.身體及語言行為分析:此可作為前兩項之分析佐證參考

總結:何時可採用此方法?

.用於發展擬定個別訪談大綱

.節省時間及費用

.需要快速收集資料

.強化研究資料收集與分析之品質

avatar-img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的沙龍
4會員
43內容數
🌟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是一個溫暖的小天地,讓我們一起品味生活的細節與智慧的分享。在這裡,馨將與大家分享她的日常點滴,包括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參與各種研習的心得、以及閱讀書籍中的啟發與感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文章提供如何發展與擬定研究主題、研究問題、操作型定義、研究規劃、資料分析以及選擇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的建議。文章內容涵蓋理論與概念、文獻整理、研究設計要素、質性研究方法(民族誌研究、初步評估研究、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等面向,並提供實務案例與步驟說明。
本篇文章提供撰寫質性研究論文的完整步驟,包含七個階段:選擇研究主題、發展與擬定研究目的與問題、選擇研究方法、選擇資料收集方法、如何整理與分析資料、研究論文之內容架構、論文撰寫之禁忌。每個階段都提供詳細的說明和注意事項,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質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例如信效度。
本文探討試題設計與素養導向評量,從試題難易度、題型設計、評量目標、信效度等面向,深入分析如何設計有效的評量工具,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文章並以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
本次研習營涵蓋說明文閱讀、文字藝術、人物描寫、文學議題覺察、正向人際關係等面向,透過講師們的經驗分享與實例分析,引導學員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互動技巧以及社會議題的敏銳度。課程設計活潑多元,包含遊戲、分組討論、影片欣賞等,使學員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
本篇文章提供如何發展與擬定研究主題、研究問題、操作型定義、研究規劃、資料分析以及選擇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的建議。文章內容涵蓋理論與概念、文獻整理、研究設計要素、質性研究方法(民族誌研究、初步評估研究、行動研究、個案研究)等面向,並提供實務案例與步驟說明。
本篇文章提供撰寫質性研究論文的完整步驟,包含七個階段:選擇研究主題、發展與擬定研究目的與問題、選擇研究方法、選擇資料收集方法、如何整理與分析資料、研究論文之內容架構、論文撰寫之禁忌。每個階段都提供詳細的說明和注意事項,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質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例如信效度。
本文探討試題設計與素養導向評量,從試題難易度、題型設計、評量目標、信效度等面向,深入分析如何設計有效的評量工具,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文章並以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
本次研習營涵蓋說明文閱讀、文字藝術、人物描寫、文學議題覺察、正向人際關係等面向,透過講師們的經驗分享與實例分析,引導學員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人際互動技巧以及社會議題的敏銳度。課程設計活潑多元,包含遊戲、分組討論、影片欣賞等,使學員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