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又到了醫療產業分析的課程分享,這週進行到了第五堂課,從前幾堂的『專利藥品與學名藥』的介紹、再來是『化學藥物與生物藥』,這次是介紹一間從『生技科技 (Biotech) 到轉型為成功的生技製藥公司』 —— 再生元 (Regeneron)。再生元的領導團隊都是由專業技術背景的博士所組成,由於背景特殊內容不少的篇幅在解釋這間公司的早期發展與挑戰、核心競爭力、商業策略、轉捩點:Roy Vagelos加入,再來是研發技術平台、主要產品、Biotech特性的估值考量。
這週有趣的點是,提到了 Sanofi 與 Regeneron 之間的爭議, Regeneron透過 Sanofi 推廣藥品並取得可觀的銷售成績後,認為自己獲得的分潤不足,進而引發了爭議。因此,企業在簽訂合作協議時,務必事先明確利益分配,比喻就跟 Andy 和 +0 一樣。
我想就研發技術平台、Biotech的轉變以及估值的部分做整理,把課堂一部分的內容整理成圖卡筆記放上來
...
Regeneron 這樣的成功案例,主要是有強大的研發平台和策略方向:
強大的 R&D 平台對於生技公司很重要。這就像擁有一個能夠不斷生產不同零件的工廠,而不是只有單一產品的生產線。例如,Regeneron 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就是其 Velocimmune抗體研發平台。這個平台讓他們能夠高效地開發出Dupixent ,顯著縮短了藥物開發的時間和成本。
當一家公司擁有成熟的技術平台後,它就能夠針對不同的疾病靶點快速生成多個藥物。單一產品的公司風險較高,而擁有平台的公司,可以更容易地擴展其產品組合,分散風險。Regeneron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開發出了包括 Eylea、Dupixent 和 Libtayo 等多款藥物,涵蓋了眼科、免疫、腫瘤等多個治療領域。
相比於將所有資源都投入到單一藥物的開發上,發展技術平台可以分散研發風險。如果一個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公司仍然可以利用其平台快速開發新的藥物。此外,一旦平台建立完善,後續藥物的開發效率往往會更高,因為可以重複利用已有的技術和經驗。
強大的技術平台也使得公司能夠探索新的治療模式。此外,擁有領先的技術平台也更容易吸引外部合作夥伴。Regeneron 因為其在抗體領域的聲譽,成為其他公司尋求合作的首選。
...
Biotech 公司通常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概念或產品,並且在商業化初期往往依賴外部夥伴。它們的成立可能基於一個吸引投資的概念,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產品線和商業化能力。Biotech 公司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於如何獲得足夠的資金將產品推進到上市階段。由於臨床試驗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遠超 IPO 前的融資能力,Biotech 公司往往需要在產品尚未成熟時就進行 IPO,並說服投資人和合作夥伴提供資金。
相較之下,Biopharma 公司擁有一個以上的產品,並且開始建立自己的生產製造和銷售團隊。它們在特定的產品領域具有一定的地位,不再完全依賴外部力量進行商業化。
Biotech 公司初期資源有限,難以同時投入多個產品線的開發。過於分散的研發投入可能導致每個項目都停留在早期階段,無法產生足夠吸引投資的數據。
從單一產品公司轉變為多產品公司非常困難。這需要持續的研發能力和成功的產品開發。公司可以專注於某個疾病領域深耕,或者利用技術平台開發多種適應不同疾病的產品。
Biotech 公司需要從完全沒有銷售能力,發展到擁有大規模的銷售團隊。這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過程,包括何時開始自主銷售、在哪些市場銷售以及銷售哪些產品。過度依賴外部銷售夥伴可能導致公司無法直接接觸用戶,獲取市場回饋,進而影響新機會的發掘。建立自己的銷售團隊也需要不同於研發團隊的管理經驗。
Biotech 公司常面臨「第二個產品問題」,即在第一個產品成功後,難以持續推出新的成功產品,這也是轉型為 Biopharma 的一大障礙。
...
在評估生技公司的價值時,通常較適合使用股價營收比率 (P/S) 或現金流量折現法 (DCF) 來進行快速估值,而不適合採用本益比 (P/E) 等傳統指標,因為許多生技公司尚未實現穩定的營業利潤。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方法僅能提供初步估算,實際估值還需考量多種因素,例如市場競爭態勢、專利保護期限、監管審批進度及合作夥伴關係等。此外,不同的生技公司與治療領域,其適用的 P/S 倍數也可能有所差異。
Appreciate Vincent Yu for good teaching!
#醫療產業分析 #Lesson5 #RE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