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有一個陸媒分享到老子說的「天地不仁」,於是我把十年前的舊文貼上,有16個點讚,一個留言,說:刷新了我的認知。
其後,也有人貼上ChatGPT留言,也有5個點讚。
兩篇分列如下,大家點睇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有兩句話,乍看難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
什麼是「芻狗」呢?這裡先賣個關子。老朽童年時,每年的鬼節,都看到一座用竹條紮成高五米的「大士公」,哪些善信一連好幾天都很隆重地向「大士公」祭祀;但祭祀完畢,隨即火化。「芻狗」,就是用草紮成的狗,祭祀時盛飾奉上,隆而重之;但用完就火化棄掉,毫不愛惜。
那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指天地生長萬物,但不主宰萬物,而是讓萬物任其自然發展,不會妄作施化,不會個別眷顧,故說「不仁」。即使山崩地裂、海嘯地震,一切化為烏有,老天爺也不說一句話。這樣無憎無愛,才是大公的精神。
同理,「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聖人對於百姓,不妄作施化,無所偏愛,亦無所偏恨,讓人民任其自然發展。你要積德餘蔭,自求多福,那是由得你;若你要殘暴殺戮,自作自受,老天爺也由他去。
世間事,一切一切都是自然造化。你若祈求上天阻止哪些人間悲劇嗎?上天只會說:「人啊!好自為之吧。」
(寫於2015年11月18日)
-----------------
ChatGPT 說: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五章,是老子哲學中的重要觀點之一。它的意思如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運行的規律是自然無為的,並不會因為某個生命或事物的存在而特別憐惜或厚待它。萬物在天地之間,如同古代祭祀用的「芻狗」(用草紮成的狗,祭祀後便被棄置),沒有特別的待遇或偏愛。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理想的統治者或智者)應該效法天地的無為之道,對待百姓不應該以情感或私心干涉,而應該順應自然法則,讓百姓自由發展,而不是刻意去干涉或操控他們的生活。
這句話的核心思想在於「順應自然」,並非冷酷無情,而是提倡不以人為的標準去干預天地萬物的運行。老子認為真正的「仁」不是刻意施加的仁慈,而是讓萬物和百姓按照自然的法則運行,這才是對萬物、對人民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