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吸引力法則,背後真面目會不會其實只是平台的演算法呢?
當我厭煩工作想離職的時候,總是刷到一排"如何判斷自己該不該離職"的貼文。
當我待業找工作的時候,則是刷到一排"待業中的人們如何調適情緒"的貼文。
當我內心充滿著想結束北漂、返鄉生活的念頭時,我刷到的是訴說"北漂生活不容易"的各種影片。其中有的是新聞探討租房困境的短採訪影片,也有創作者用自身血淚創作的長影片。
而當我真的遇到了那個契機,心一橫決定揮別10年北漂生活時。我發現我的心一橫只有做決定的那瞬間,那瞬間過後處理每件事情時我心裡都感到焦慮慌亂與不安。
所以我常常在網路上搜尋著相關主題的文章和影片,發現大部分都是簡單做了台北台中生活的比較,停留在天氣、生活機能、娛樂、和工作機會...。很少看到有人真的分享了返鄉路上的心路歷程。
我不確定我想要在網路上找到什麼?
抑或是找到什麼可以讓我的心安定下來?
而在返鄉Day6我造訪了一家中區的咖啡廳,在那裡和一本散文集<<水豚工讀生>>相遇了。我以進入心流的狀態,花了兩小時不間斷閱讀完畢。書裡的文字讓我產生了很多情緒,穿過一片情緒海我想起了那個被我遺忘很久的自己。
我以前覺得台北改變我很多,然後改變是正常的,就像走了一段路之後風景本來就會不一樣。但會不會其實自己早已迷路了很久很久呢?
我不否定過去的自己,那些歷練幫助我仍能在社會上立足,那些挫折讓我長出了現在的肌肉。在重新導航人生的路上,我想要更努力讓所願的一切成真。
也因此我萌生了想要把北漂返鄉的心路歷程給記錄下來的念頭,未來某一天當我回頭看,我會知道自己已經走了一段不短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