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大學生,我不得不承認,AI 確確實實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做作業這件事上。不管是寫報告、做簡報,甚至是「考試」,大部分的人都會習慣性地打開 ChatGPT 或其他 AI 工具,把題目丟進AI,再多少修改一下,一份作業或報告就差不多完成了。
儘管有些老師再三提醒:AI生成的作業其實老師都能看得出來。
但是同樣一份作業花10分鐘就能完成,誰會願意花一小時來用心做作業呢?還是會有,但是佔非常少數。對自己有要求一些的同學可能就是依照AI生成的文本下去修改或是改寫,但前提一樣是「使用AI」。就好像不打開AI就完全沒有頭緒一樣,使用AI已經成為了習慣了。
AI生成的內容確實很流暢但缺乏個人思考而且很制式化,甚至有時候 AI 生成的內容會出錯,我們可能沒有能力分辨對錯,就這樣直接上交了去了。甚至有些同學連生成的內容都不看,複製貼上,作業繳交完成。更別說,一些需要「動腦」的課程,靠 AI 真的能學到東西嗎?
我認為AI 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怎麼用它。如果完全依賴 AI,不去理解、不去思考,那就等於放棄了學習的機會。但如果我們把 AI 當成「輔助工具」,用它來獲取靈感、驗證想法,甚至幫助我們更高效地整理資訊,那它反而能提升我們的學習效果。
AI 讓我們大學生的作業變得更輕鬆,但我們的腦袋不能變懶。如果 80% 的作業都靠 AI,那至少,主導學習的應該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