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2025/3/2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也是在修 app 的一些UI的細節。

最近做事的時候,發現自己卡在同一個死胡同裡的時間減少許多。我很習慣會讓思維發散出去,一直讓可能性無限分岔,最後收不回來。簡單來說,就是想像的速度遠大於實踐的速度,而每次從想像裡跳脫回現實的時候,總會不知道該怎麼向前,因為每一步的前進,都可能會再岔出更多的可能性。

最近在出現這種壞習慣的時候,我會試著停在原地,停下所有的動作,就讓腦袋在那邊運作,然後我會拉回來,我知道怎麼讓思維的支線再倒退回主線上面,然後我會想起來我原本的主要任務。

不然就是我會離開座位,到旁邊走走,玩個手遊,轉換一下心情。轉換心情很重要,有時候一直陷在問題,只是不斷地浪費時間在一個很小的思維領域裡打轉,盯著一棵樹,忘了自己身在整座森林。

有時候離開再回來以後,就能突然發現:啊對,這問題就是這樣。例如說,啊對,我就只要複製一整排相同大小和位置icon,在上面疊一個dummy的元素就好了,這樣就不會動到其他東西讓它整個歪掉了(非常specific的一個例子,我好懶得解釋那是什麼意思)。

但這種神一般的解法(自己講)是沒辦法在只盯著一棵樹的時候浮現的,總是要先退一步,讓腦袋有時間呼吸,然後切換視角,用新的框架來看待問題。

雖然說不斷的做出行動很重要,但中間穿插著休息,讓思維有空間透透氣,也是很重要的。別像個直男一股腦地瘋狂向前衝(啊是乾直男)。



第二件事。

我應該在前幾天有提到故事的「結構」這件事情。結構真的超重要,在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東西裡面都很重要,不管是文字創作的故事,還是一個 app 的大架構。

(最近一直在劇烈地混雜文組和理組的世界)

我最近寫的 app 是用 Model–view–viewmodel 架構,講白話一點,就是把UI和邏輯運行分離開來,方便管理。UI端就是純粹把從viewmodel拿到的資料拿來顯示,沒有複雜的邏輯,而如果從UI端收到的東西,也不會馬上幹嘛,而是統一先傳到 viewmodel 那邊,再來想辦法處理。

好這都不是重點。

我想說的是,其實要做出一個好的作品,或是要運行一個系統,底下的結構都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結構明確、扎實、合理的話,依附在結構上面的那些細節其實都可以很輕易的抽換成其他東西。

而這個所謂的「結構」,也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它可以像是我上面說的,是一個app的組成結構,或像是故事劇情推展的結構。但它也可能是一個組織、或一間公司,組織裡面可能會有領導團隊,負責決策事情的方向,也有付出勞力的一群勞工,它們之間的運作其實也可以類比成我上面說的,一個 app 裡面不同端在處理不同的事情。


創作就是在寫日記。是自我成長的日常紀錄,也是想法和情感的傳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再講一個可以運用進 coding 裡的寫作心態。 (文組腦和理組腦的大熔爐) 文字的創作,通常每一字句都是原創的展現。一句話所走出的情感或故事,都可以視作一棵樹裡面的一條枝葉脈絡。 而相較之下,程式的撰寫則有很大一部分的重點在於「重複」。我們會寫function,通常是想要讓這個functio
還有另外一點,是我更擅長於「先前進再說」。 不管是文字形式的寫作或是coding,它們其實都是創作。我所謂的創作,指的是「從無到有」生出來的思想。文字是經過個人思考與沉澱以後,透過語言把思想具體化,最後完成訊息的傳遞。而 coding 大致上也是在做這件事情,只不過它的語言,是sequential
今天把做好的歌曲放到之前寫的 app 裡面。 過了一陣子又回到 coding 的世界,有感受到自己的腦袋又長得不太一樣了,又比之前更進化了一點。例如說,因為這陣子有持續的在寫作,我更知道怎麼在 comment 裡面描述某個 function 的功用,或者是更知道怎麼精準的命名某個變數,才能描述出這
一直以來,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透過創作來抒發情感,然而,我的情感並不總是能夠那麼順暢地轉化成我想要的樣子。用文字表達情感的時候,常常有種使不上力的感覺,即使很努力地想要重現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的東西還是會太不著邊際、太抽象,別人沒辦法馬上理解我真正想要表達的。 而在最近,我好像終於找到自己最關鍵的問
最近在二刷芙莉蓮。 重看的時候,和第一次的感覺一樣,覺得這部作品給我一種非常穩定、直白、簡單的感覺。簡單不是單調無趣的意思,它還是很有層次感,也有高潮起伏。 之前在寫【最近看了這個】葬送的芙莉蓮 第26話 / 「想像的問題」 用文字重述劇情的時候,我發現劇情在推展的時候,其實常常在不斷地重複某個
我最近在想,好像連「個人偏好」這種看似很重要的事情,也不是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對我來說,表達自我、展現個人風格是一件很有趣、喜歡做的事情,但對其他人來說,他們可能不擅長表達內心的想法,或不會自然而然的想要表達自我,或甚至不太知道自己內心的感受。 有時候,當我看見一個人拋棄了個人的愛好,而把其他東
再講一個可以運用進 coding 裡的寫作心態。 (文組腦和理組腦的大熔爐) 文字的創作,通常每一字句都是原創的展現。一句話所走出的情感或故事,都可以視作一棵樹裡面的一條枝葉脈絡。 而相較之下,程式的撰寫則有很大一部分的重點在於「重複」。我們會寫function,通常是想要讓這個functio
還有另外一點,是我更擅長於「先前進再說」。 不管是文字形式的寫作或是coding,它們其實都是創作。我所謂的創作,指的是「從無到有」生出來的思想。文字是經過個人思考與沉澱以後,透過語言把思想具體化,最後完成訊息的傳遞。而 coding 大致上也是在做這件事情,只不過它的語言,是sequential
今天把做好的歌曲放到之前寫的 app 裡面。 過了一陣子又回到 coding 的世界,有感受到自己的腦袋又長得不太一樣了,又比之前更進化了一點。例如說,因為這陣子有持續的在寫作,我更知道怎麼在 comment 裡面描述某個 function 的功用,或者是更知道怎麼精準的命名某個變數,才能描述出這
一直以來,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透過創作來抒發情感,然而,我的情感並不總是能夠那麼順暢地轉化成我想要的樣子。用文字表達情感的時候,常常有種使不上力的感覺,即使很努力地想要重現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的東西還是會太不著邊際、太抽象,別人沒辦法馬上理解我真正想要表達的。 而在最近,我好像終於找到自己最關鍵的問
最近在二刷芙莉蓮。 重看的時候,和第一次的感覺一樣,覺得這部作品給我一種非常穩定、直白、簡單的感覺。簡單不是單調無趣的意思,它還是很有層次感,也有高潮起伏。 之前在寫【最近看了這個】葬送的芙莉蓮 第26話 / 「想像的問題」 用文字重述劇情的時候,我發現劇情在推展的時候,其實常常在不斷地重複某個
我最近在想,好像連「個人偏好」這種看似很重要的事情,也不是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對我來說,表達自我、展現個人風格是一件很有趣、喜歡做的事情,但對其他人來說,他們可能不擅長表達內心的想法,或不會自然而然的想要表達自我,或甚至不太知道自己內心的感受。 有時候,當我看見一個人拋棄了個人的愛好,而把其他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含 AI 應用內容
#創作#主辦單位#作者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Queen 方格女王是誰?所有為了女性而寫、身為女性而寫的創作者,都是 Queen! 來寫吧!為女性而寫!突破性別框架的日常經歷、職場挑戰、月經謠言終結者,凍卵、懷孕、育兒經驗分享⋯⋯所有成為「她」的人生抉擇,都值得紀錄。 voucs Queen 的一百萬種故事,因你而完整 😍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含 AI 應用內容
#創作#主辦單位#作者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不知道各位創作者們是否也會有擔心內容重複一樣的困擾呢? 目前為圖文雙棲,圖片的創作其實很常早就在其他平台發過了,不論是社團、噗浪、IG、X等等,以至於有時後要搬回方格子更新的時候會有種:「我要一樣的話再說一次嗎?大家會不會覺得厭煩?」的疑慮。
近幾年投資環境中,大多數投資人都選擇投資ETF,最便ETF已經是具有分散風險的特性了,卻還是有人發現賺不到錢,甚至面臨虧損。 主要是大部分的人犯了這3點關鍵錯誤: 第1點:追高殺低,錯誤進出場 • 很多人看到ETF上漲才進場,下跌就急著賣出。 • ETF是長期投資,頻繁進
Queen 方格女王是誰?所有為了女性而寫、身為女性而寫的創作者,都是 Queen! 來寫吧!為女性而寫!突破性別框架的日常經歷、職場挑戰、月經謠言終結者,凍卵、懷孕、育兒經驗分享⋯⋯所有成為「她」的人生抉擇,都值得紀錄。 voucs Queen 的一百萬種故事,因你而完整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你不會不知道自己正在遇到什麼樣的狀況。 只是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 很多時候,觀察到一個現象,卻未必有時間可以去深究。 但記錄還是必要。 現在想不通的事情,記著記著,總有一天會想通的。
最近在排個人行程時 常常記錯時間 兩個禮拜後 會記成下禮拜 禮拜二以為是禮拜三🤣 這難道是所謂的時間膨脹啦 哈哈 有質量的東西 沒有辦法達到光速 如果有能力 達到光速 時間會變慢 但是這個時間的計算 會不會也受到了 速度跟重力場的影響呢 所謂的時間變慢 是跟另一個基準比
Thumbnail
有過好一陣奔波的日子,南北跑成為日常,調節步驟和氣候的階段也時常感到不適,完成幾件事又再清單上多謄上幾格。或許是開始體會到,一踏出哪邊的大門以後,就是得不回頭的一路向前,每個人都如此,如此被推波向前,去到更遠的地方好忘記原來不是自願來到這裡。
像我這種會打了又刪、刪了再改、改了再重打的人.... 很容易把轉過頭說一句話的時間,硬生生拉長為十分鐘。
Thumbnail
繼續我鬆散的生活,日子過得很慢,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似乎無法掌握。 上班時很多事都照著schedule走,每個月結帳出報告,專案開會出差,滿滿的行程,並且心裡有底,預先規畫準備。每個月過得很快,完成好多事。一個月又一個月,一步一步往前。 上班的時候也總覺得若可以不用工作,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想學
上一篇 我們聊到了拖延,今天要來談談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停止拖延或是擬訂有效率的計畫呢? 請先想像一下,如果你總是漫無目的地過生活、沒有目標的進公司、不帶理由或是興趣的隨意和他人進行談話,對自己、對生活和周遭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 這樣你的感受會是如何的呢?     (圖片出處:ht
Thumbnail
時間和習性拉扯,那自我良好、寬待自己的感覺讓自己看不清、醒不來。這樣的我,是原地踏步,還是退步…說的、想的、做的有無一致就知道了。回顧上週,不是個很靜心、扎實的節奏,失去規劃的主動性,顯得有點零零落落。但多虧還堅持一定要將日記寫齊,翻來看看,好的不好的,整理後就歸零重新開始。
Thumbnail
本來想寫新年新希望的,結果一路拖沓道現在,有很多的不確定,就也瞎忙下去。 好像也受不了這種失重的生活,而投注書寫始終是思緒最優雅的整飭,試著以字為針,把亂亂的想法理好,織出章法。(當然更多的是未知的部分減少了,不然好像也寫不出來。) 藉著這個機會,整理了上半年的規畫。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你不會不知道自己正在遇到什麼樣的狀況。 只是現代生活越來越忙碌。 很多時候,觀察到一個現象,卻未必有時間可以去深究。 但記錄還是必要。 現在想不通的事情,記著記著,總有一天會想通的。
最近在排個人行程時 常常記錯時間 兩個禮拜後 會記成下禮拜 禮拜二以為是禮拜三🤣 這難道是所謂的時間膨脹啦 哈哈 有質量的東西 沒有辦法達到光速 如果有能力 達到光速 時間會變慢 但是這個時間的計算 會不會也受到了 速度跟重力場的影響呢 所謂的時間變慢 是跟另一個基準比
Thumbnail
有過好一陣奔波的日子,南北跑成為日常,調節步驟和氣候的階段也時常感到不適,完成幾件事又再清單上多謄上幾格。或許是開始體會到,一踏出哪邊的大門以後,就是得不回頭的一路向前,每個人都如此,如此被推波向前,去到更遠的地方好忘記原來不是自願來到這裡。
像我這種會打了又刪、刪了再改、改了再重打的人.... 很容易把轉過頭說一句話的時間,硬生生拉長為十分鐘。
Thumbnail
繼續我鬆散的生活,日子過得很慢,時間的概念變得模糊,似乎無法掌握。 上班時很多事都照著schedule走,每個月結帳出報告,專案開會出差,滿滿的行程,並且心裡有底,預先規畫準備。每個月過得很快,完成好多事。一個月又一個月,一步一步往前。 上班的時候也總覺得若可以不用工作,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想學
上一篇 我們聊到了拖延,今天要來談談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停止拖延或是擬訂有效率的計畫呢? 請先想像一下,如果你總是漫無目的地過生活、沒有目標的進公司、不帶理由或是興趣的隨意和他人進行談話,對自己、對生活和周遭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 這樣你的感受會是如何的呢?     (圖片出處:ht
Thumbnail
時間和習性拉扯,那自我良好、寬待自己的感覺讓自己看不清、醒不來。這樣的我,是原地踏步,還是退步…說的、想的、做的有無一致就知道了。回顧上週,不是個很靜心、扎實的節奏,失去規劃的主動性,顯得有點零零落落。但多虧還堅持一定要將日記寫齊,翻來看看,好的不好的,整理後就歸零重新開始。
Thumbnail
本來想寫新年新希望的,結果一路拖沓道現在,有很多的不確定,就也瞎忙下去。 好像也受不了這種失重的生活,而投注書寫始終是思緒最優雅的整飭,試著以字為針,把亂亂的想法理好,織出章法。(當然更多的是未知的部分減少了,不然好像也寫不出來。) 藉著這個機會,整理了上半年的規畫。
Thumbnail
事先擬定具備彈性的計畫,讓大腦得以釋出空間,跳脫預設模式,讓我們更專注有效的運用時間。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