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這一章孔子說:創作易經的人大概知道盜賊產生的原因吧?易經上說坐著豪華的車子,背負著財物,一定會引來搶奪。平民百姓如果坐上豪華的車子,一定會引來大家的覬覦,甚至搶奪,假使上位者非常傲慢收刮財務,在下位者暴戾也會引誘他人的覬覦搶奪,不要露出自己的姣好容貌引起淫亂,也就是說不要過分的露出自己的財務,不會引起他人來搶奪自己的搶物,這是盜賊興起的原因啊!
在道德經第五十三章裡提到:「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第五十七章裡說道:「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倆,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第五十八章裡提及:「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描寫社會上在上位者毫無忌憚地爭取財物,小市民也爭相效仿爭取財物,久而久之大家都會把這個當作爭取財物的方法,自然而然地引來許多的盜賊前來搶奪,這就是盜賊興起的原因。跟現代的詐騙份子是異曲同工的行無模式。
生活上我們看到有人開跑車,非常高級的跑車,然後甩尾,是比炫富,揹著名牌包包,拉著豪宅級的行李箱,這些財富暴露在外自然引來人們的覬覦,產生了賊心,有了賊心就會想要偷竊,這就是盜賊興起。因為盜賊的興起,國家又開始制定一些法條,制度防範盜賊,導致整個社會為了防賊法條越來越多,沒有一條治的了盜賊,反而促使盜賊更多,這就是為什麼詐騙集團越來越多的原因,妨不甚妨啊,與其妨賊,不如從心做起。
這個社會每個人走路都大搖大擺的顯擺自己的財富,行起坐臥時好還要更好,奢侈已成為時代的代名詞,簡約純樸已經是過去式,這是現代社會的寫照。當歐洲興起輕食主義生活時,整個社會也開始出現簡約生活主義,倡導的就是簡約消費生活方式,不再過度仰賴消費模式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來自於生產者的生產模式,生產者過度廣告,也就帶動了過度消費。利用大筆的名人廣告,產品自然的產生昂貴,因此使得大眾誤以為產生昂貴等於名牌產品的錯覺,跟著名人走,名牌走,走上頂級社會,富豪社會,於是開始有了富比富,炫比炫的社會狀態,在賊心的驅使下,盜賊何時滅,早已是無盡頭了。這就是:「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道呈現出來的現象:「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現在的領導人不可不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