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無聊」是徹底解決拖延的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件事情,明明知道它對自己極為重要,卻總是無法採取行動。

每次坐下來準備完成它時,一股強大的抗拒感就像無形的牆一樣阻擋著你前進。

這是現代人最普遍卻最被忽視的痛點。而這個痛點,就是「拖延症」。

但你知道嗎?其實要徹底解決拖延是有方法的,而這個方法,就是「讓自己感到無聊」。

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開始?

首先我們要釐清一點,我們之所以會拖延,不是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而是無法讓自己去做。

想想看,此刻你心裡可能有一件事,一直像瘟疫一樣讓你避而遠之。

不是因為你不知道它的重要性,而是每次想到要做這件事,就會感到一股幾乎無法抵抗的阻力。

更奇怪的是,這種抗拒感似乎只會出現在那些真正對你有益的事情上。

當你想寫文章、準備繳稅或創作時,這種抗拒感就會成為你的絆腳石。

我們都希望成為那種真正享受困難挑戰的人,但現實是,我們的大腦似乎與我們作對。

市場上充斥著各種自我提升的技巧和方法。

好比設定五分鐘計時器,強迫自己開始工作,或是嘗試對工作抱持積極想法等等。

但這些策略往往是治標不治本,隨著時間推移效果還會越來越差。

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個做法,讓你從此擺脫拖延症。

這不是什麼花哨的技巧,反而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讓自己感到無聊。

是的,無聊,你沒聽錯。

無聊既是問題,也是解決方案。

你之所以不想完成那項工作,是因為它在你的大腦中如此無聊,以至於你總是分心去玩手機。

甚至周圍的所有干擾對你來說都比完成那件事情更有吸引力,所以你總是逃避做正事。

人類真的很討厭無聊。

學者 Timothy Wilson 曾經主持過一場實驗,研究團隊讓讓一群大學生坐在一個空房間裡,什麼都不做,只能獨自思考。

但他們有一個選擇:可以按下一個按鈕給自己電擊。

結果顯示,67%的男性和25%的女性選擇電擊自己,而不是忍受無聊。一些學生甚至多次電擊自己。

即使那些沒有選擇電擊的學生,也強烈考慮過這個選項,或者至少表示獨處時間有多麼無聊和痛苦。

這就是為什麼單獨監禁被視為最不人道的酷刑形式之一。

古代有一種酷刑方法,基本上就是把人扔進城堡下面的洞裡,然後忘記他們的存在。

這聽起來可怕,因為它太無聊了。

但無聊也是解決拖延的良方

但這項實驗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

如果你被放在一個空房間裡,除了一件事之外什麼都不能做(除非那件事是砍掉你的手),你很可能會去做那件事(就比如電擊自己)。

因為不想忍受無聊,你就會想要有所動作。

同樣的,如果你想在該做事時讓自己專注做事,方法就是讓你的周圍變得無聊、單調。

怎麼做呢?關鍵就是移除那些比你工作有趣的事物。

看看你的工作區域有什麼。

手機?移除!

擺設公仔?OUT!

美食書?移除!

當你移除完這些「有趣」的事物後,你的工作區域雖然會變得單調,但會更加整潔。這樣的環境會讓你願意去做正事。

有趣的是,這個方法不像是需要數週、數月甚至數年才能見效的多巴胺排毒。它是立即能夠見效的方法。

畢竟,我們的大腦是無法忍受無聊的,當一個環境中只剩下手邊的工作,那麼它就會讓你選擇工作,而不是忍受無聊。

我的個人經歷:環境如何塑造生產力

對於上述的方法,我可是實打實的見證者。

我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是居家工作,因此如何學會避免干擾並讓自己專心工作,向來都是我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工作區域變得無聊單調。

我的工作區域除了工作所用物品上,基本上不會有其他東西。

工作時,我會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把看到一半的小說放到臥室、把 Switch 放回它的袋子裡。

在這樣毫無干擾的環境下,我「無聊」的大腦就只好認命,讓我只能去專心工作。

很常,我都能一次性專注一到兩個小時,或是直到完成任務為止。

簡單說,讓環境變得「無聊」,就能限制你的大腦遊蕩,讓你只能去做你一直拖延的事。

意想不到的收穫

值得注意,以這種方式生活和對待生產力,並不意味著你將過著乏味的生活。

事實上,你可能會發現它比你想像的更有趣、更充實、更有力量。

當你真正開始做那些你需要做的事情時,你會發現內在的滿足感遠超過短暫的娛樂帶來的快感。

就像「進展原則」(The Progress Principle)這個心理學概念提到的,當你做一件事時,每達成一些進度,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來獎勵你,讓你沉浸在成就感和幸福感之中。

你的大腦會自動尋找樂趣,即使在那些看似無聊的任務中。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成功人士都有嚴格的日常習慣和紀律——他們知道,真正的自由來自於接受無聊和克服它。

擁抱無聊,成就非凡:你的行動時刻到了

現在,我想你應該知道怎麼行動,去克服拖延了吧?

記住,無聊不是你的敵人,它是通往真正生產力和成就的大門。

最後,我想問你:你打算如何改變你的環境,讓自己無處可逃,不得不面對那件重要的事?請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和計畫!

avatar-img
17會員
90內容數
嗨你好,我是浩然,很高興認識你! 這個空間會分享我在閱讀、聽播時學到的知識。 我深知在現今繁忙的時代裡,很多人都沒有辦法長時間專注學習,因此我致力於將有用但冗長的知識,化為簡短好讀的文章,幫助你在短時間內高效學習。 如果你對我分享的內容感興趣,希望你能夠繼續追蹤「浩然的成長空間」,期待與你一起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浩然的成長空間 的其他內容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是孤獨、不快樂,而且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為什麼有些人的人際關係總是淺薄,職業生涯總是停滯不前? 拾起來,這通常不是因為自己的運氣不好,而是因為他們無意中養成了一系列毀掉自己人生的習慣。 我的失敗習慣覺醒 去年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工作上因為感到毫無進展,所以工作
前幾天,國外知名 YouTuber Ali Abdaal 發布了一支影片叫做《How to Make More Money as an Employee》,主題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是打工人,要如何在工作上賺到更多錢? 我抽空把這支影片看完,將影片提到的其中6個訣竅整理給你。
你是否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忙著完成一個又一個待辦事項,卻發現自己的效率始終提不上去?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可能會徹底改變你生活的方法——「不做清單」。 為什麼我們需要「不做清單」? 讓我從一個虛構故事開始。 小明是一名自由職業者,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待辦清單。 今天要完成三
你想要成為頂尖的1%,還是甘於平凡的99%? 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思考、行動,自然也只會得到大多數人的結果。 真正傑出的人生,需要你掌握一項關鍵能力——而這項能力,早在50年前就被一個經典實驗所揭示。 一顆棉花糖背後的人生密碼 1970年,史丹佛大學教授 Walter Mischel 進行了
你是否曾看過那些成功人士的晨間習慣,只覺得「這絕對不適合我」?或者嘗試過別人的生產力方法,卻發現自己堅持不了幾天? 這個困境其實再正常不過。 研究數百種不同的生活習慣後,有一個驚人的發現:最有效的生活習慣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法被複製。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工作性質、責任、能量水平和壓力處理方式都截
大多數人本能地避開困難,選擇更輕鬆的路徑。 但真正的成長、進步和突破往往來自於主動迎接挑戰。 每天做一件困難的事情,可能會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所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這個習慣背後的三個深刻原因,希望能啟發你今天就開始挑戰自己。 舒適圈:看似安全的陷阱 想像一個圓圈——這就是所謂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是孤獨、不快樂,而且永遠無法取得成功?為什麼有些人的人際關係總是淺薄,職業生涯總是停滯不前? 拾起來,這通常不是因為自己的運氣不好,而是因為他們無意中養成了一系列毀掉自己人生的習慣。 我的失敗習慣覺醒 去年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工作上因為感到毫無進展,所以工作
前幾天,國外知名 YouTuber Ali Abdaal 發布了一支影片叫做《How to Make More Money as an Employee》,主題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是打工人,要如何在工作上賺到更多錢? 我抽空把這支影片看完,將影片提到的其中6個訣竅整理給你。
你是否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忙著完成一個又一個待辦事項,卻發現自己的效率始終提不上去?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個可能會徹底改變你生活的方法——「不做清單」。 為什麼我們需要「不做清單」? 讓我從一個虛構故事開始。 小明是一名自由職業者,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待辦清單。 今天要完成三
你想要成為頂尖的1%,還是甘於平凡的99%? 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思考、行動,自然也只會得到大多數人的結果。 真正傑出的人生,需要你掌握一項關鍵能力——而這項能力,早在50年前就被一個經典實驗所揭示。 一顆棉花糖背後的人生密碼 1970年,史丹佛大學教授 Walter Mischel 進行了
你是否曾看過那些成功人士的晨間習慣,只覺得「這絕對不適合我」?或者嘗試過別人的生產力方法,卻發現自己堅持不了幾天? 這個困境其實再正常不過。 研究數百種不同的生活習慣後,有一個驚人的發現:最有效的生活習慣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法被複製。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工作性質、責任、能量水平和壓力處理方式都截
大多數人本能地避開困難,選擇更輕鬆的路徑。 但真正的成長、進步和突破往往來自於主動迎接挑戰。 每天做一件困難的事情,可能會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所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這個習慣背後的三個深刻原因,希望能啟發你今天就開始挑戰自己。 舒適圈:看似安全的陷阱 想像一個圓圈——這就是所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造成這種拖延症的原因很複雜,可能和個性有關,如優柔寡斷、不敢冒險、總是不停地批判自己、強迫症、或是自制力薄弱等。但也有可能是時間管理上的問題,可心理學家認為會造成拖延症,涉及更多的是情緒管理等各種心理因素。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不要把時間花一直盯著網路看,網路世界不會因為你三十分鐘空下來去做別的事而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不要把時間花在「抗拒」的情緒裡,先停下抗拒的情緒,去做那些你喜歡也不抗拒的事,情緒上想逃避、萬分抗拒的情緒被自己喜歡的事給安撫了,那些你抗拒不去做其他事的情緒就會少了,你就會起身去做了!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每到快要考試,或要執行任何因為動機不足而產生的必要任務時,隨著死線將至,我總是容易心浮氣躁、沒辦法全然專注。即使斷了社交、把社群軟體都刪除,還是沒辦法靜下心來好好完成該做的事。 一天晚上,我突然開始討厭那個狀態的自己,既浪費時間、沒有產出,還自己心裡不是很舒服,我知道我必須做些什麼,想辦法終結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造成這種拖延症的原因很複雜,可能和個性有關,如優柔寡斷、不敢冒險、總是不停地批判自己、強迫症、或是自制力薄弱等。但也有可能是時間管理上的問題,可心理學家認為會造成拖延症,涉及更多的是情緒管理等各種心理因素。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不要把時間花一直盯著網路看,網路世界不會因為你三十分鐘空下來去做別的事而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不要把時間花在「抗拒」的情緒裡,先停下抗拒的情緒,去做那些你喜歡也不抗拒的事,情緒上想逃避、萬分抗拒的情緒被自己喜歡的事給安撫了,那些你抗拒不去做其他事的情緒就會少了,你就會起身去做了!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每到快要考試,或要執行任何因為動機不足而產生的必要任務時,隨著死線將至,我總是容易心浮氣躁、沒辦法全然專注。即使斷了社交、把社群軟體都刪除,還是沒辦法靜下心來好好完成該做的事。 一天晚上,我突然開始討厭那個狀態的自己,既浪費時間、沒有產出,還自己心裡不是很舒服,我知道我必須做些什麼,想辦法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