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拖延症,尋找內在動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也是死線患者,必須拖到最後一刻才迸發出工作的動力?


來來來,我先舉手自首_(:3 」∠ )_

raw-image


明明每天看似忙碌,實則效率低下……

明知拖到死線不得好死,卻還是不見棺材不落淚……


根據研究,拖延症帶來的負面影響可堪比酗酒和吸毒一系列成癮問題。


美國前總統林肯告訴我們:

就算逃得了今日,也無法規避明天的責任。


完美主義是戴著面具的拖延症

raw-image


大部分人會認定拖延症患者是什麼都不想做的懶惰鬼,然而作者卻揭露了一個殘忍的真相: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者跟什麼都不做的懶惰鬼其實別無他二。


完美主義者因試圖不犯錯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事前的調查和準備上,做事易優柔寡斷。他們忽略了很多成功靠的是機遇,一旦過度猶豫便會錯失機會。此外,完美主義者也常因心中標準過高而容易退縮,無法直面困難,並難以信任他人、依靠他人。


對於完美主義者而言,重獲鬆弛感很重要——

這意味著他們必須找到「完美主義者」和「懶惰鬼」之間的平衡點。


勇氣不是從你的腦袋裡生出,而是從你的腳下湧現。——松浦彌太郎

我們可以像完美主義者一樣盡心工作,但也需要像懶惰鬼一樣放棄過度在意目標。


「完美」是好事,但是「過分追求完美」就變成畏手畏腳。

唯有開始行動,才知道該如何優化和改善。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raw-image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拖延,是因為我們試圖逃避分內的工作:突然開始整理囤物是因為不想寫報告,努力把週計劃寫得又臭又長是因為想要少接聽兩個客訴來電……😂

行政淤泥的源頭或許便是每個人的逃避心理。


想要提高專注力,作者在文中提出三大關鍵


🔸減少分心事物

選定特定的目標積極投入,只專注於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


🔸休假

『有做工作』並不等於『獲得進展』。」

長時間不間斷的工作讓人難以集中注意力,適當的休息更能幫助大腦獲得新靈感。


🔸運動

堅持運動可以幫助我們保持更多活力和能量,也更容易專注。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工作時就認真工作,休息時就好好休息,朝秦暮楚只會讓自己更焦慮不安。


日積月累,滴水穿石


作者在文中提到一系列幫助提高專注力的方法,例如提前規劃第二日的行程、利用番茄鍾進行時間分段等。


但綜上所述我們必須知道對於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以及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是什麼——也就是尋找自我的「內在動機」


#內在動機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現在要做的事情,並且打造一個系統來支持自己持之以恆專注於最重要的事。


曾經有朋朋問我如何做到一個禮拜三練45分鐘的HIIT訓練,其實當我在最開始健身時連三分鐘都撐不下來🥲但我選擇從最入門的訓練入手,最初只要求自己完成5分鐘,接著進階到10分鐘,30分鐘……循此以往增強心肺功能和耐力。過程很艱辛,堅持也需要付出諸多努力,但因我熱衷於此,所以甘之如飴。


所有的力量都在於反覆執行,所以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至關重要。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捷徑,成功靠的是日積月累的循環往復。


關聯書單


如何提升專注力:

卡爾·紐波特《Deep Work深度工作力》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作者結合理論和實踐技巧,通過18個策略幫助培養專注於重點任務而不易分心的能力——即「深度工作力」。





如何有效度過短暫人生

奧立佛·柏克曼《人生四千個禮拜》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這本書由心理學的哲學的角度深入探討了時間的局限性,以及我們究竟該如何度過短暫的人生



活在當下享受此刻,然後做「下一件必要的事」。因為那是我們此刻唯一能做的事。


尋找自我之旅

約翰·史崔勒基《世界盡頭的咖啡館》

圖片來源:Amazon

圖片來源:Amazon


「你為什麼來這裡?」

「你害怕死亡嗎?」

「你滿足嗎?」

一個奇幻故事,三個人生問題,

帶領讀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義


打破認知枷鎖

布莉安娜·魏斯特《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

圖片來源:Amazon

圖片來源:Amazon



你相信生活會怎樣,

就能讓生活如你所願般呈現。


恐懼和憂慮不會保護我們,

唯有行動起來才能改變人生。






總結


你可以拖延,但時間不會停止。你的信念將有助於創造事實。


作者佛瑞克斯通過個人經歷,用簡潔俏皮的語言、結合生動案例告訴我們如何有效改善專注力,並尋找到人生目標。全書沒有說教的口吻,邏輯清晰易懂。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個有趣觀點:我們不應該想著「人生苦短」,而是應該幻想自己「長生不老」,這樣才不會覺得任何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才能獲得回報的事情顯得毫無意義,也才能更容易找到自己畢生所愛。


Let’s do it today!!🙌

📍🇨🇦 𝒜𝓂𝑒𝓈𝒽𝒾|📚愛小說的人文觀察仔 🔛三個觀點 + #四字書評 分享一本書 🌸日本先生不看書,我幫他普及日本文化 🍡旁門左道文化觀察🫱 #一期一會豆知識 🌟超級愛書 #ameshi六星愛書 ༘* ༘* 📪合作邀約歡迎寄信⬇️ 💌work.ameshi0902@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5/5黃色臉孔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5/5黃色臉孔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造成這種拖延症的原因很複雜,可能和個性有關,如優柔寡斷、不敢冒險、總是不停地批判自己、強迫症、或是自制力薄弱等。但也有可能是時間管理上的問題,可心理學家認為會造成拖延症,涉及更多的是情緒管理等各種心理因素。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拖延症的成因與解決辦法,從小時候開始形成,如何改變拖延的習慣,如何制定計劃和目標來克服拖延症。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1.前半段都是在說一些拖延會造成人生什麼影響,不拖延的人,人生又有什麼幫助;但是看這本書就是想學該如何避免拖延,好像沒什麼必要。 2.作者剛好提到一個可以應用的行銷方式,在文案中,同時去強調利益及損失,讓人感受到比較後的落差會更有效果,此也稱為"對比效應";例如:只強調利益的說法:這是優惠活動的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造成這種拖延症的原因很複雜,可能和個性有關,如優柔寡斷、不敢冒險、總是不停地批判自己、強迫症、或是自制力薄弱等。但也有可能是時間管理上的問題,可心理學家認為會造成拖延症,涉及更多的是情緒管理等各種心理因素。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我也是拖延症患者嗎?激勵自己、強化動機、建立紀律能夠長久維持生產力嗎?《高效原力》提出了另一個解法,在激勵與紀律失效前後,或許,我們都該嘗試疏通內心。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拖延症的成因與解決辦法,從小時候開始形成,如何改變拖延的習慣,如何制定計劃和目標來克服拖延症。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1.前半段都是在說一些拖延會造成人生什麼影響,不拖延的人,人生又有什麼幫助;但是看這本書就是想學該如何避免拖延,好像沒什麼必要。 2.作者剛好提到一個可以應用的行銷方式,在文案中,同時去強調利益及損失,讓人感受到比較後的落差會更有效果,此也稱為"對比效應";例如:只強調利益的說法:這是優惠活動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