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三零年代前的讀書人,日本人受過的漢學教育可說不妨多讓! 在那個年代,日語漢字還是用古典書籍書寫的繁體漢字! 對於閱讀、欣賞日人所作的漢詩,可說無縫接入!

《春日偶成》 夏目漱石<なつめそうせき>
- 道いう莫なかれ 風塵ふうじんに老おゆと
- 軒けんに当めたれば 野趣やしゅ新あらたなり
- 竹たけ深ふこうして 鶯うぐいす 乱みだれ囀さえずり
- 清せい昼ちゅう 臥がして 春はるを聴きく
一如三零年代前的讀書人,日本人受過的漢學教育可說不妨多讓! 在那個年代,日語漢字還是用古典書籍書寫的繁體漢字! 對於閱讀、欣賞日人所作的漢詩,可說無縫接入!
竹簾半捲,春氣正濃。簷前新栽的忍冬藤蔓已攀過窗櫺,綠得發亮。我推開書卷,斜倚在斑竹榻上。遠處有鶯聲,自竹林深處碎玉似地迸開,濺得滿院清響。忽近忽遠的啼聲裡,分明能聽見羽翼振動的頻率,是飛掠過竹梢時,帶動葉片摩擦的沙沙聲。東風搖落幾片淡粉花瓣,飄進擱在案頭的青瓷茶碗。茶湯未涼,杯面仍細細地綻著綠末。閉目養神時,感覺得到陽光穿過竹影,在眼皮上織成金綠色的網。恍惚間,竟分不清是午夢初醒,抑或春晝正酣。何必計較衣襟漸染塵霜?且聽這滿山野趣,都是歲月新釀的春醪。竹影愈深,鶯語愈亂,倒襯得天地愈靜。一呼一吸間,恨不得將整個春天啜入嘴中,輕含慢嚥,細細品嘗。
夏目漱石(日語:夏目漱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本名夏目金之助(夏目 金之助/なつめ きんのすけ )筆名漱石這個名字取自於唐代《晉書》中關於西晉時期孫楚「漱石枕流」的故事。最初是作為號使用,後來直接用作名字使用。有趣的是,這個成語取自錯誤的書寫文獻,正確的成語是「枕石漱流」。
這個「軒」是多音多義字! 常用的只有一聲xuān/ㄒㄩㄢ,但字義就多了! 這裡應該解為「屋舍」! 日文釋義:手すり ここでは縁側。(緣=簷),"檐廊處的扶手" 很難意會! 連結下句的臥聽,顯然作者身處的位置是在室內,而不是屋外"檐廊處的扶手"
【春】,日語音讀shun(しゅん)。閩南語,春 tshun 與 新 shin 同屬十一真韻部,該部即含有 -un, -in 兩種韻母! -u 閉後圓唇元音,-i 閉前不圓唇元音。兩者在不同的聲母連動下,可能會前後變位而變音!譬如 「恨」,即是有 Hun/hin 兩音!「身」 Sin/hun。漳州人,洗身軀, se2-hun-su!
「身」的另一音 sian ,譬如,優勢腔 洗身軀 se3-sing-khu (sing <-sian)
【身】,又《韻補》叶尸(si1)連(lian5)切(sian1 同台語白話音)。《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sian1)。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bian5)。
《台日典》身 sian:
- 解說(漢羅) (1)尪仔ê助數詞。 (2)反身伸長身軀。
- 解說(日文) (1)人形にんぎゅう、偶像ぐうぞうなどの助數詞じょすうし。(2)反身(反り身)になって身體からだを支へる
- 例(漢羅)(1)這 ∼ 尪仔;10 ∼ 布袋戲尪仔;一 ∼ 佛;一 ∼ 公婆。 (2)嬰仔 ∼ beh hō͘人抱;蛇頭 ∼--起來;khiā頭前--ê m̄-thang ∼--起來。
- 例(日文)(1)一〜佛。一體の佛。(2)嬰仔〜要被人抱=赤兒が身を,のば ひとだか,延して人に抱れようとする。蛇頭~起來=蛇が鎌首を振立てる。竪(khia7)頭前的不可~起來=前に立っている者は延上ってはいけない。
第二義,是「身」/「伸」混合義!「伸」字!也是十一真韻部! Sin/tshun(聲母大寫代表文讀音),同「身」字,應該會有 sian 音!
第一義,量詞,書證:
.量詞。晉法顯《佛國記》:“夾道兩邊作菩薩五百身。”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大同坊雲華寺……佛殿西廊立高僧一十六身。”《老殘遊記》第三回:“叫個成衣做一身棉袍子馬褂。”康濯《腊梅花》:“渾身上下出了好幾身汗。”
【身】,有四個音,sin, sing(身軀), sim(身邊), sian (一身)! 也有人覺得有第五音 su, 如一身(su)衫。
- 身軀,向後同化,g<- kh-,-in 後面多了 -g變成 -ing!
- 身邊, 邊 pian, 唇音p-, 向前同化, 開口-n 變成閉口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