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站在國際品牌行銷論壇的休息區,手裡端著一杯咖啡,聽著遠處幾位產業專家討論著「品牌影響力模型」。
這曾是他的想法,現在已經變成業界的熱門話題。他知道,這代表他的理念已經成功滲透市場,但也意味著——是時候思考下一步了。過去一年,他專注於驗證模型、累積市場認可度,確保這不只是個短暫的趨勢,而是能真正影響產業的框架。現在,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導入這套策略,甚至有跨國公司希望與他合作,把這個模式應用在不同市場。
這代表什麼?
市場正在等他擴張。
但問題是——該怎麼擴張?
論壇結束後,他的信箱裡擠滿了來自各大企業的詢問信,內容幾乎都圍繞著同一個問題:
「我們該怎麼加入這個計畫?」
「你的團隊是否有顧問服務?我們希望能內部導入。」
「我們有興趣將這套模型應用到海外市場,你們有擴展計畫嗎?」
王宇心裡清楚,這是每個創新者夢寐以求的時刻——當市場主動找上門,意味著他的理念已經被接受,下一步,就是擴張規模。
但他也明白,擴張並不是「接更多案子」,否則這個計畫最終會變成另一種「行銷顧問服務」,而不是他最初想建立的產業標準。
這一次,他不能只是追求短期收益,而是要打造可持續運行的系統。
過去,他的團隊主要以顧問合作與內訓方式推動這套策略,但這種方式高度依賴核心團隊的時間與精力,當市場需求超過供應時,這個模式很快就會碰到天花板。
因此,他做出了幾個關鍵決定——
這些策略,將讓「品牌影響力模型」從一個依賴他個人推動的計畫,變成一個能夠自我運行的產業機制。
幾個月後,第一批品牌影響力認證企業正式誕生,市場開始將這套策略視為標準流程,而不只是「王宇的個人方法論」。
他站在新成立的「品牌影響力研究中心」辦公室裡,看著團隊成員忙碌著,他突然意識到——
幾年前,他只是一個試圖跳脫老鼠賽道的上班族,想要擁有更自由的選擇權。
而現在,他已經不只是影響市場,而是在塑造市場的未來。
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一個產業的轉型,而他,已經站在這場變革的中心。
這一次,他不再只是挑戰市場,而是成為市場的一部分,帶領它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