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不是管更多,而是讓團隊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好的領導者不是給答案,而是問出對的問題,讓員工自己長出解法
你不是來養猴子的,每個問題都是他人成長的起點,不是你介入的理由。
喬治.巴頓:
「別教人怎麼做,單純請他們去做,然後等待驚豔的成果。」
身為管理者或創業者的你,是否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情境?
你把任務交給團隊處理,卻還是不放心,不自覺地一步一步在旁指導,參與所有過程與決策。雖然最後任務完成,但也等於是你的想法被執行,團隊的學習與思考空間反而被剝奪了。
這樣的模式,無法培養團隊的獨立解決能力,也會讓你陷入每件大小事都要參與的泥沼。
作者用「交易型管理」與「變革型領導」做了清楚對比,點出了領導者的角色轉變。
▎其他人的猴子
作者用比喻:「猴子」=「問題」
當有人把問題(猴子)拋給你時,別急著接住。身為主管或創業者的你,應該摸摸猴子的頭,然後讓牠回到原主身邊。
在變革型領導中,重要的不是幫員工處理問題,而是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你只需要確認他們是否提出了解決方案,以及選擇了哪一個方案。
▎交易型管理vs變革型領導
「交易型管理」:教導、驗收、下一步
你教他怎麼做 → 你驗收成果 → 你告訴他下一步怎麼做
「變革型領導」:成果、衡量、指導
你明確說明目標成果 → 對方提出可衡量的方式 → 你在關鍵時刻給出指導
▎教導、成果
賈伯斯:
「雇傭聰明人卻教他們怎麼做是不合理的,因為我們請他們來,是希望他們教我們怎麼做事。」
「教導」,意味著你替對方思考與規劃,也等於限制他們獨立思考與創意發揮的空間。
「成果」,則是你明確指出要達成的目標,由團隊自行思考與執行,過程中他們會學會找資源、拆解問題與整合創意。
這麼做的好處有四個:
1. 他們比你更貼近問題,掌握一手資訊。
2. 他們有更多時間與能量處理問題。
3. 責任在他們身上,會強迫自己成長。
4. 他們會更積極推動自己的解決方案,動力更強。
你主要目的是團隊告訴你,他們怎麼去達成,而不是你告訴他們要怎麼達成。
▎驗收、衡量
「驗收」,只是事後檢查,有沒有做完、哪裡做錯,但缺乏前期的可量化依據。
「衡量」,則是像設定KPI一樣,有清楚的「數字」與「標準」,讓員工自己去觀察成效、調整方向。
▎下一步、指導
「下一步」,是你在給命令,接下來該如何做。
「指導」,是你協助對方釐清問題本質,引導他找出自己的解法與路徑。
領導人真正要做的,是激發潛能、引出對方最佳表現,而不是取代他們做決策。
▎CO – A – CH指導架構:
「指導」這兩個字常被講得很空泛。
作者提出一個實用的架構幫助你操作:
CO|核心問題:釐清核心問題,而不是只討論眼前情境。
A|真實故事:分享你過去遇到的真實小故事。
CO|改變:引導他們做出改變,但記得最終決定權在他們手上。
▎總結:提出成果指標,而不是參與每個環節
當你習慣「交易型管理」,大小事都得插手,最後團隊習慣依賴你、問題丟不完、你忙到懷疑人生。
而「變革型領導」的精髓在於:
讓團隊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成長、自主思考與解決。你不是每一隻猴子的飼主,而是培養每個人能獨自面對猴子的教練。
你應該把時間和能量留給重要的事,而不是用來「代打」每一次任務。






















